黃彩霞
摘 ?要: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要求教師反復講解,努力達到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的目的。然而,如果將表演藝術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或學生將通過表演來傳達他們想要傳授的知識點,其效果將遠遠好于傳統(tǒng)課堂教師的抽象講解。本文從幾個方面提出了將表演藝術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希望能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進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表演藝術;語文教學
從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表演藝術在學科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表演作為一種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中介作用。通過提高表現(xiàn)的沉浸性,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意思。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直觀的表達、動作和對話,使學生看起來生動、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會很深刻接觸到各種學科的文章,有些文章雖然描述生動,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文本還是比較抽象,插圖直觀,但畢竟是靜態(tài)的。教師通過示范再現(xiàn)課文的精彩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語言。在表演中,方便學生注意,使學生看、聽、想。因為有一個表現(xiàn)和展示的過程,所以學生可以流利地回答。光靠老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們是聽不懂的。因此,有必要將表演藝術融入到學科教學中,使教師和學生都能沉浸在感同身受、相互啟發(fā)的學習氛圍中。
一、在表演中品味課文中重點詞語,提高深刻理解詞語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科書中,許多文章都包含了強烈的故事和趣味。小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強烈的表演欲望和發(fā)散思維。如果要求他們在語文課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課文內容,他們一定能在課堂教學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當教師在對文中涉及的一些重難點問題進行課堂講解時,往往采取一板一眼、一本正經(jīng)的方式,這將使學生難以理解,并使他們對這種枯燥的課堂情感感到厭煩。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注意力會被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吸引,心不在焉。借助表演,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課文場景表演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認知,有利于長期保持注意力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例如,“陶罐和鐵罐”是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罐本身的硬度。王朝滅亡后,它們被埋在地下很多年,陶罐是作為文物出土的,但鐵罐已經(jīng)完全氧化,不復存在。理解和引導這個童話不是重點,關鍵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做人:我們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面對自己的缺點,互相尊重,和諧相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發(fā)揮作用,用獨特的感染力表現(xiàn)給學生,充分表現(xiàn)謙虛、友好、寬容、傲慢、自大和不講理。通過這樣的表演,學生們自然融入了當時的情境。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增強他們對中心思想的理解,為進一步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教學《落葉》中關于“爬、游、坐、藏、躲、飛”等動作的詞語理解時,就可以運用這樣的教學進行,以下為教學中的一個片斷。師:同學們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來了呀?他們也跟你們一樣,非常高興呢!他們是怎么做的,能夠讀出來嗎?(這生讀相應的句子),師:具體用到哪些動作的詞呀?(生根據(jù)內容回答,師在黑板上板書“爬、游、坐、藏、躲、飛”等詞語),師:今天我們打算和一只小動物一起玩。在這些小動物中扮演你最喜歡的動物。(號召學生表演不同的動物動作,并指導學生做一些不規(guī)則的動作),師:剛才幾個同學做得很好?,F(xiàn)在讓我們在班上扮演小動物。老師說了一個詞,每個人都用行動來表達。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觀察哪些同學的動作最有創(chuàng)意,哪些同學的動作最漂亮?。ɡ蠋熣f不同的動物動作,學生表演),通過這樣的表演,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詞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只需進入課文的語境,學生也在游戲中,設身處地體驗到了小動物游戲時的歡快心情,。為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借助表演藝術,增強學生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不是無目的的盲目閱讀,而是將文本轉化為口語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是有聲閱讀的一種方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全面理解文章。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感受。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表演藝術的形式。例如,在《秋雨》的課堂教學中,這門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閱讀,它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真知灼見,促進演講。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閱讀訓練效果,學生可能需要在閱讀文章的同時進行表演。首先,讓學生設計閱讀表演。我想讓學生們清楚地知道:“我給了紅楓葉,它像郵票一樣飄動,飄動,送去秋涼。在讀《飄》的時候,我用右手做著飄動的動作,故意放慢了閱讀速度。因為風把樹葉吹得很慢,你看,它把黃葉吹到了銀杏樹上,黃葉就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熱氣,讀一讀這個句子,讀得清晰而愉快。讓聽眾感受扇子帶來的絲絲涼爽,然后兩人一組讀一讀,表演一個雙重展示。這樣,你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章中所描述的秋意,增強他們的閱讀語感。
三、形成小學語文表演藝術教學的特色
我們將表演藝術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步發(fā)展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特色或重點。隨著小學生表演水平的提高,他們會積極參加每一場大型教材戲劇表演,有越來越多的表演經(jīng)驗。在劇本的編寫、演員的選擇、排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并鼓勵他們提出建議。在每學期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收集劇本,讓學生逐漸將文本中精彩的段落展開,并以劇本的形式表達出來,表演藝術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綜合語文素養(yǎng)。寫劇本的過程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他們的語言能力,學生的積極參與也會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肯定,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進一步學習漢語的興趣。
另一方面,找“演員”不可信手揀來,必須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避其短,用其長,不同的表演內容和不同的角色選擇適宜表演的不同學生,比如,某個學生木訥,但他(她)可能面部表情豐富,不妨在學習一些表現(xiàn)人的情緒、情感、性格的詞句時,讓他(她)表演一下表情;某個學生學習成績差又愛調皮搗蛋,但膽大能出眾,也許他(她)正是“主角”的佳選;某個學生表情、動作表演方面都沒有長處,但他(她)朗誦方面還不錯,那就讓他當當“配音演員”。各得其所,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并以他們的成功激發(fā)他們的自信與興趣,又以各自的直觀表現(xiàn)幫助其他同學理解學習內容。
在這里,“無處不在”就是“一切”,“選擇”就是“選擇”,也就是說,學生作為行動者,堅持“人人參與,彼此分離”的原則。在一定的教學周期內,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一個“演員”,那么,當他(她)是一個“演員”時,就不可能忽視對“劇本”的認真學習,即使他是一個觀眾,他也會認真學習別人的表演供自己參考。這樣,我們可以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教師可以將表演藝術融入課堂教學。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素質,激發(fā)學生的表演熱情,激勵學生的表演熱情,增強學生的表演信心,豐富學生的綜合語言素質,讓學生充滿熱情和快樂地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 王世慧.淺析如何將表演藝術融入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9(02):91.
[2] 陳家山,周旭壯.淺談表演藝術在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中的運用[J].現(xiàn)代交際,2019(31):207.
[3] 陸燕,潘朝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表演藝術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