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對于語文基礎還相對薄弱的小學生來說,要想全面理解古詩詞難度較高。因此,如何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zhì)量也成了所有小學語文教師都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累積學習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故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具體研究,希望能給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些有益的啟發(fā)。
關鍵詞:累積學習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7-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66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材、學生、教學環(huán)境、教師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教師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是一門重視累積的學科,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累積學習法對于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特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累積學習法的具體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給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些有益的啟發(fā)。
一、借助累積學習法進行古詩詞教學導入
教師在正式開始新知識的教學之前,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情況進行了解,明確學生的知識儲備,開始教學之前還需要做哪些準備,在充分利用學生累積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累積,這也是教學準備工作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入學初期就會接觸到古詩詞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年級以及高年級的小學生都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累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無須浪費過多的時間來介紹古詩詞的形式,可以先引用學生之前學過的一些古詩詞來喚醒學生對古詩詞相關知識的記憶,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古詩詞知識感到陌生,進而在學習中產(chǎn)生畏難心理,影響后續(xù)的學習效果[1]。古詩詞中,意境是詩人在寫作過程中普遍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但是,由于古漢語的表達方式普遍區(qū)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方式,導致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難度加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借助班級的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將課本中枯燥的文字轉(zhuǎn)化成具體生動的形象,使學生能主動走入古詩詞的意境中,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古詩詞進行分類,這對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整體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都有著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導出本節(jié)課需要教學的主題知識。母愛作為古詩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在教學相關類型古詩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從激發(fā)學生情感的角度入手,讓小學生能夠主動體會母愛的偉大。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思考,自己在離開母親,離開家庭,獨自開始集體生活時的情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情感也會越來越豐富。學生往往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詩人在詩詞寫作過程中,思念母親、思念家鄉(xiāng)的深刻情感,進而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古詩詞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
所謂累積學習法,其重點并不在于豐富學生的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在以往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來引發(fā)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重點關注學生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
二、借助累積學習法引導學生感悟古詩詞用詞之精妙
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知識的過程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解古詩詞的意義。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適當放寬對小學生的要求,即只要求學生知其然,而不必要求學生知其所以然。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古詩詞無論是從詞匯的角度來講,還是從語法的角度來講,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都較遠,但是,兩者之間也并非完全不同,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生僻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古詩詞知識來引導學生理解其含義,使學生能對古詩詞的文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詞的意義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以往的古詩詞學習中接觸過哪些與本詩主題有關的意向,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理解[2]。針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或是實物,對于無法用圖片或是實物展示的意象,教師也可以用簡單直白的語言來向?qū)W生展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古詩詞用詞之精妙,進而主動去體會古詩詞的用詞之美,在學會古詩詞知識的前提下,掌握學習古詩詞知識的正確方法,為之后的古詩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古詩詞寫作過程中,很多詩人會用比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種感情表達方式往往更加濃烈。如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理解古詩詞的意義,對于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也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借助累積學習法,引導學生感悟古詩詞用詞之精妙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
三、借助累積學習法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意境美
中國的古詩詞中,意境是最重要的一個情感表現(xiàn)元素。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意境美,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古詩詞表達的情感。
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意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fā)。
首先,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古詩詞教學情境,由于古詩詞中的語言表達方式相對生澀,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難度較高。要想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班級的多媒體設備,將古詩詞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生動有趣的視頻、圖片、音頻等形式的資料,使學生能夠身處于古詩詞描繪的意境當中,在深刻體會詩人所處環(huán)境的同時,去感受詩人的情感[3]。在充分體會古詩詞意境美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詩詞藝術,為之后的古詩詞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進而有效地促進自身古詩詞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
其次,古詩詞寫作過程中,受詩人生平經(jīng)歷以及當時社會背景的影響,不同的古詩詞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尤其是在情感的表達方式方面,有些詩人擅長直抒胸臆,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類型的詩詞相比于其他類型的詩詞來說,所表達的情感更加濃烈,往往能給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而有些詩人在表達情感的過程中,表達方式相對含蓄,部分詩人會通過描寫周圍的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也有詩人會通過一件事情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類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往往更加舒緩,表達的也通常是詩人的愁苦抑郁之情。因此,在對古詩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賞析,使學生能對古詩詞的意境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最后,由于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邏輯思維為主,因此,單純對詩詞意境進行講解,學生很難有深刻的感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嘗試將抽象的文字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生動具體的形象,增強學生的視覺沖擊感,使學生對古詩詞的意境能夠有更加深刻的領悟。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古詩詞中的意境用圖片,或?qū)嵨飳嵕暗姆绞秸故窘o學生,使學生能對古詩詞的內(nèi)容有更加深刻的體悟,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體味古詩詞中的意境美。
四、借助累積學習法引導學生領悟古詩詞情感美
在古代,詩詞是詩人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中國古代文學中歷來就有“凡寫詩,必有情”的說法,意思是說,詩人每寫一首詩,必然蘊含著相應的情感。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古詩詞的情感美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要深化學生對詩人情感的理解,具體可以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教師可以嘗試從詩詞本身著手。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先引導學生分析將要學習的詩詞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是詩人的喜悅之情、抑郁之情,還是詩人的憤懣不平之情,在明確了詩詞的感情基調(diào)之后,再從詩詞的用字,用詞語句出發(fā),引導學生對文藝進行疏通。與此同時,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古詩詞的興趣,學生在熟練朗讀詩詞的基礎上,對詩詞感情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其次,教師可以嘗試從詩詞的寫作背景著手,幫助學生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中國古代很多文人都將讀書看作是一種登上仕途的手段,但是,現(xiàn)實中,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很少有詩人的仕途一帆風順,很多詩人受當時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被迫離開家鄉(xiāng),遠離自己的親人,獨自在外漂泊,這種思念家鄉(xiāng)的愁苦抑郁之情在中國的很多古詩詞中都能見到,因此,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寫作背景,也是學生領悟中國古詩詞情感美的一種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認識到,古詩詞的寫作背景不僅包括詩詞寫作時的社會環(huán)境,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也包括詩人的思想趨向。當經(jīng)歷了官場上的失意之后,很多詩人并不是一味地消極對待人生,也有詩人主動離開官場,徘徊于山水之間,體會著別樣的人生樂趣,東晉詩人陶淵明、唐朝詩人李白都在此列,他們用自己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詩篇,即使是現(xiàn)在,每當讀起這些詩篇,我們也能受到啟發(fā)。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詩詞內(nèi)容的教學,還需要關注學生對詩詞情感的感悟,如此,小學語文詩詞教學質(zhì)量才能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綜上所述,隨著全社會對國學教學關注程度的提升,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由于古詩詞中的內(nèi)容離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較遠,加之語言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小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難度較高。但是這并非難以逾越的困難,采用累積學習法能夠加深學生對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理解,為古詩詞教學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龐小琴.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128.
[2]龐忠輝.從累積學習法看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J].才智,2019(24):38.
[3]吳海俠.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91.
作者簡介:李新榮(1974.4—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