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
◆摘? 要:以系統(tǒng)論的課程為例,闡述慕課對于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探索慕課相對于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的優(yōu)點與積極作用;為慕課在將來的通識課程教學中提供一種思路。
◆關鍵詞:通識教育;系統(tǒng)論;慕課;對比分析;網絡化教學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之前的“精英教育”轉變?yōu)楝F代的“大眾教育”,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我們對于大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已經從之前的“知識教育”轉變?yōu)樵谥行W階段就強調的“素質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德、智、體、美、勞平衡發(fā)展。在大學教育階段,體現在課程的設置不再限制于專業(yè)課。各個學校分別開始了通識教育,通識課程的探索。什么是通識課程?李曼麗說過,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yè)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教育。目前的通識課程主要集中在素質選修課或者選修課的課程,作為素質教育以及課程思政教育的一種補充。
一、系統(tǒng)論作為通識課程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弊端
系統(tǒng)論是全校的選修課,它是作為文理通識的課程,讓學生認識到除了自己的專業(yè)之外,了解并且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同樣重要。通識課堂的知識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因為上課的接觸知識面非常廣,有幾個弊端如下:
1. 每節(jié)課都會涉及不同領域的知識,無法因材施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體系下,每節(jié)課的課上時間有限,上課只會做出簡單的鋪墊,然后開始講解一個學科的內容。學生在這里的銜接會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每個人的教育背景與生活經歷不同,在新接觸一個學科的時候,無法做到短時間理解新的知識。雖然已經要求了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本,閱讀課前材料,但是因為是學校選修課的原因,效果并不明顯,學生不會在課下花費大量時間在一門選修課上,直接后果就是上課的效果在學生之間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2.課后練習與思考時間過少也是系統(tǒng)論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一個弊端。一般來說,雖然通識課是現代大學素質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的體現之一,但是作為選修課,學生很少去花費時間思考課程的內容。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每節(jié)課只能提問數量有限的同學對教學問題進行思考與解讀,或者是以小組的形式去討論系統(tǒng)論課程的問題。這種模式就造成了每個學生理解課程的程度不同,同時一些同學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展示自己的想法。
二、慕課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比的思考
慕課的英文的簡稱是“MOOC”,英文的全稱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可以翻譯成中文的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式課程。在《淺論慕課(MOOC)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之差異》一文中,作者李子龍,楊建明和吳瓊芳提到過慕課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主要的區(qū)別在于“講授手段更加自由,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比較多;課內課外有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少量交流;在慕課中能夠找到互聯(lián)網很多的共享資源與資料,不像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中,學生只能依靠講課教師的講授和一些紙質材料”。
在系統(tǒng)論的課堂中,慕課能夠解決很多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缺點。首先是因材施教,慕課可以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以及更加寬松的學習時間。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不同領域的知識領悟能力是不同的。筆者在講課中發(fā)現用同樣的方式來講一個數學公式,可能只有對于數學比較熟悉的同學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數學公式的含義,而其他同學很難在短時間理解,這就造成了同學之間聽課效率差別很大,但是在課堂中又不能照顧到所有的同學。慕課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同學們的學習時間比較自由,遇到不太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反復的觀看慕課的視頻或者是在網上找一些輔助資料來幫助自己理解,這樣雖然每個同學在每個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不足,他們仍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
慕課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課前與課后的討論與思考問題時間不足。在課堂的時間有限,不能讓每個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慕課能夠通過網絡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并做出反饋。在慕課上,教師可以發(fā)起討論的話題,通過讓學生回復問題,并且互相評價問題的方式,查看不同學生對于一個問題的思考,這對于通識課程的教育有很大的幫助。通識課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那么慕課可以通過網絡討論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
三、慕課為通識教育課程提供的新型教學思路
在現在的大環(huán)境下,所有學校紛紛開始了慕課, 雖然只是為了不能進行線下課堂時期的替代方法,但是筆者認為慕課完全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后和線下課程同時存在。通過慕課與傳統(tǒng)課堂的對比,筆者發(fā)現現代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
在慕課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雖然大部分學生習慣了在上課時間去學習每周的課程知識,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學生選擇了非上課日期去鞏固和復習,甚至是第一次學習當周的知識。在上課過程中,筆者觀察到有一部分同學會在晚上或者下午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學習。筆者認為這個數據表明了慕課可以從時間上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夜間有更加活躍的思維,這樣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有效的學習。
綜合上述的數據與對比來看,慕課在通識教育的應用上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筆者認為慕課可以作為線下教學的一種補充,也可以作為一門獨立的線上課程,實現很多線下課程無法實現的模式。
參考文獻
[1]陳麗娟.論慕課視野下的通識教育[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
[2]李子龍,楊建明,伍瓊芳. 淺論慕課(MOOC)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之差異[J].學科探索,2019(3).
[3]何曉敏. 論慕課在跨境電子商務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