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新秀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育,要想培養(yǎng)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意義上的人,教師就應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給予反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因此,心理素質(zhì)的提升上一定要重視,尤其針對農(nóng)村學生,經(jīng)濟上、精神上為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教師都應該關注。因此,本文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為載體,并結(jié)合筆者自身實踐,對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偏差成因剖析及矯正策略的這一問題進行一番個人觀點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農(nóng)村學生;心理偏差;成因剖析;矯正策略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直以來都不夠被重視,以至于很多偏遠小學的學生心理狀態(tài)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樹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認真分析成因,并得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偏差成因剖析
1.父母表達的愛較少,留守兒童成現(xiàn)象
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意義,父母對孩子的培養(yǎng)是潛移默化的,但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做好對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開展家校合作模式,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農(nóng)村因為經(jīng)濟較落后,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變成“留守兒童”的狀況,所以有個別學生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一些農(nóng)村學生心思比較敏感,心理素質(zhì)較差,對于傷傷害自己,貶低自己的言論經(jīng)常無法釋懷,多為自己的爺爺奶奶照看,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如長在父母身邊的那些城市孩子,他們的愛的訴求得不到回饋。
父親在城里打工,母親則在家中照看孩子與老人,父母雙方長期的兩地分居既導致了距離上的分離,更導致看了夫妻二人心靈上的疏遠,長期缺乏溝通與交流勢必會造成一些婚姻問題,因此,這是導致男女雙方離婚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樣孩子就不幸成為了單親家庭兒童。因此,經(jīng)濟是影響農(nóng)村地區(qū)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精神溝通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留守兒童缺少部分的愛,所容易導致性格上的內(nèi)向,這十分不利于學生教育問題與成長。
2.社會關注度比較低,校園霸凌成現(xiàn)象
校園欺凌需要得到多方面的重視,這種現(xiàn)象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教師應該開展道德教育課程,不斷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加強學生的團結(jié)與合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構(gòu)建和諧校園。
一些農(nóng)村的學生性格比較膽小,或者是父母不在身邊,學生的霸凌現(xiàn)象也不能向誰訴說,這是導致學生心理出現(xiàn)偏差的一個原因,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心理傷害是一個很嚴重的方面。校園霸凌對于學生會在成很嚴重的心理傷害,很多學生都對這件事情久久不能釋懷,這些問題甚至會影響學生的性格,手欺凌會導致學生的性格變得更膽小,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敢做決定,不會輕易相信別人,會產(chǎn)生極高的警惕的心理,而且這也會挺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學生甚至會產(chǎn)生以惡制惡的心情。學生的心理變得不是很陽光。學生對他們實施欺凌同學一般不敢還手,這樣便會助長欺凌他人的學生的囂張氣焰,欺凌他人的學生肆無忌憚。農(nóng)村教師一定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校園霸凌事件要認真對待,通過積極開展班會、加強校園合作以及發(fā)揮法律效力等途徑減少校園霸凌的事件發(fā)生。
二、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偏差矯正策略
小學心理健康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重視對農(nóng)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改革教學策略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開展心理大講堂、加強家校的活動、進行合作化活動。
1.開展心理大講堂,增強學生心理素質(zhì)
農(nóng)村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利用多樣的機會來開展講堂工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要樹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做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傳統(tǒng)農(nóng)村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處于原始階段,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思想保守陳舊,許多教師不敢創(chuàng)新課堂體質(zhì),還是傳統(tǒng)教書先生的樣子,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要改變此種對于學生不利的場景,開展如心理活動課、“小小咨詢室”等有趣豐富的活動,還可以進行一些表演,詩朗誦等活動,比如針對每年一度的央視“感動中國”的頒獎典禮,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觀看,號可以布置下書寫觀后感的作業(yè),這樣,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就可以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讓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得到了靈魂上的升華,提升心理健康的教育。
2.加強家校的活動,擴大親子之間教育
要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一定要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減少雙方的阻隔。心理健康教育要產(chǎn)生更高的效率就應該要優(yōu)化其教學模式,不僅要要在課堂內(nèi)提升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還要加強學生在課堂外的品德教育,實行家校結(jié)合的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具有啟蒙意義,對于學生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需要家長與教師的共同配合,學生和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良好的反饋,家長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見證孩子的成長,一起體驗更多的快樂感受。教師就要這其中的橋梁,教師要增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提升家校親子活動的溫馨程度。
3.進行合作化活動,增強學生開朗性情
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減少心理的偏差就要將學生以學生之間進行更多的聯(lián)結(jié),學生之間的交流多了,學生的性格才會更加開朗和活潑。教師可以構(gòu)建小組學習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相互的交流,教師也可以以這樣的形式進行班級管理,學生之間可以分享一些好玩的事,學生之間充分交流,整體班級的氛圍會更好,學生的會更喜歡與人交朋友,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多進行鼓勵與表揚,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以大愛之心去打動學生,構(gòu)建團結(jié)的班集體,贏得學生的尊重,完善班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增強心理建設。
參考文獻
[1]金佩慶.發(fā)揮好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N]中國教育報,2019-04-02(002)
[2]江綺文.因為悅納,彼此接納,共同成長——淺談在悅納教育下開展家校合作的策略探究[A]教師教育論壇(第一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