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君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指出,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小學生初步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認為從情境教育入手、個體發(fā)展、趣味故事講解入手能更好的達到以上目的。
關鍵詞:農村學生 情境教育 趣味故事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小學《品德與生活》更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其宗旨是通過對學生生活的引導,發(fā)展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而農村學生由于受到地域影響,知識面狹窄,知識來源匱乏,家長學歷不高,沒有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那么作為一名品德教師就義不容辭的肩負起這些重擔,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更要引導好學生,激發(fā)學生對《品德與生活》課的激情,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為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打下基礎。
一、情境設置,吸引學生
一節(jié)良好的課堂,離不開課前的引課,課前的情境設置好了,一節(jié)課的一半也就成功了。新課的引入,只有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才能奏響美的樂章。教學中教師要先入情入境,才能真情流露,用自己切身的體會、經歷乃至身邊熟悉的事物為切入點,吸引學生入境,以真情教學點燃學生的激情,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品德與生活》課的興趣。
人的情感往往受外來因素影響很大,尤其是農村學生,他們淳樸、可愛、求知欲強。他們總是能觸景生情,激情澎湃。但教師也不能前千篇一律的引課,也要多變,否則會形成審美疲勞,如果讓學生產生了惰性,那要想改正過來,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想適應的具有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教學情境,引學生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把課本中的圖片、收集到的素材制成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情境,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例如再講二年級下冊《我和動物交朋友》一課時,我就精心制作了生動、活潑的課件,通過那些學生了解的動物,到不知道的動物,引導學生觀看一組又一組動物照片,再通過反面事例列舉不愛護動物的壞處,讓學生們總結出我們應如何對待動物,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意猶未盡,紛紛表示稀有動態(tài)太好看了,達到了通過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幻燈、影音、圖片等來創(chuàng)設有趣生動的情境,化抽象、枯燥為形象、生動,使學生學習熱情與情境產生共鳴。
二、個體教育,不容忽視
現(xiàn)在農村家庭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而其中單親、無親、留守家庭學生呈現(xiàn)日益增多的態(tài)勢。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們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基本無暇顧及,更談不上如何教育好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們形成了孤傲、不合群、粗暴、蠻橫等性格,適應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創(chuàng)造能力差。這就給思品課堂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在課上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促進學會良好性格的形成:
1.利用宣泄疏導法,幫助學生排遣受挫折后,產生和積累的過多的消極情緒。
2.利用娛樂消泄法,幫助學生調整不良情緒。如:在課上講一些小幽默、小笑話等,當學生心情不大好時,一起參與笑一笑,講一講、動一動,不良情緒很快就沒有了。
3.利用心理置換法,幫助學生理解家長,讓學生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滿腔熱情的指導幫助他們。
活動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程度,與活動本身的組織結構水平相關。在思品教學活動中,目標要明確,步驟要清晰,使活動主體從結構上把握活動,從而使活動積極地影響個體的身心?;顒訉€體發(fā)展的影響程度,還取決于主體對活動的自主程度。教師如何組織學生的活動,關鍵就是要探討思品教學中如何開闊學生視野,以促使學生作為活動主體而得到有效地發(fā)展。
三、趣味故事,促進學習
小孩子愛聽故事是他們本身具有的天性,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觀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體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明理悟道受到啟發(fā)教育,這就是“故事講解法”。運用趣味故事的講解,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結合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特點和認識水平,同時也要考慮到農村學生的認知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觀念。使用“趣味故事”時要時刻注意,不要單獨的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視我們所要追求的最終教學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講述的故事外,師生可以講述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從而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舉一些反例,正反對照。
總之,根據《品德與生活》的課程特點,結合農村學生的身心特點,以情境教育入手、促進個體發(fā)展、趣味故事講解入手,三者相輔相成就能打開兒童的心窗,能讓他們帶著激情、興趣在課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長,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