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
摘 ?要:初中化學與學生的生活具有較強的聯系。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構建學生生活與初中化學的連接,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原有的教學視野,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認知的廣度、高度和深度,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本文注重從生活化問題、生活化作業(yè)以及生活化情境三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不注重構建化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的連接,導致學生產生“化學無用論”的想法,從而消極地對待化學學習。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深入解讀化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化學與學生生活的連接,讓學生以化學的視角,觀察生活,并詮釋生活,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增強化學生活化教學有效性。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問題,提高學生知識運用力
在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出設生活化問題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真正讓學生從生活化問題中,抽象出化學知識,并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促進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置換反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出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為什么在鐵管道中導入稀硫酸,鐵管道出現漏洞?”與此同時,教師讓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化學知識,并走入學生的問題探究中,讓學生思考其中的緣由。大部分學生經過思考可以得出鐵和稀硫酸可以發(fā)生反應,從而置換出鐵離子,進而造成鐵管被腐蝕。又如,在講授“氧化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舉出生活中鋁在氧化后情境,并讓學生分析鋁金屬表面不能再次被氧化的原因。通過和學生的交流,教師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可以從氧化鋁性質的角度進行分析,即氧化鋁是一層非常致密的結構,不能進入空氣,從而讓鋁的內部不能被再次氧化。通過運用生活化的問題,教師讓學生從化學視角,分析生活現象,并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學生化學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
二、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增強學生思維發(fā)散性
初中化學教師可以運用布置生活化作業(yè)的方式,開展化學知識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從生活中詮釋化學知識,運用化學知識。與此同時,生活一個巨大的寶庫,初中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化學問題進行探究,增強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例如,在講授“分子特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布置如下的生活化作業(yè):(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2)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分子之間有間隙?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微課,對此部分知識點進行論述,并運用現代通信工具,與學生保持聯系,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fā)性地引導。在再次上課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小洛積極地舉手說:“關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例子,我有三個。第一個,我可以在臥室聞到媽媽做菜的香味;第二個,當我洗完頭發(fā),這個屋子都是香味;第三個,將糖放入熱水中,不久,我們可以喝到糖水。關于分子之間有間隙,我有三個例子。第一個,雪碧在打開時,我聽見‘呲的一聲響,這說明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第二個,液化氣被壓縮在氣罐中;第三個,打火機中的液體,是在一定的壓力下形成的?!蓖ㄟ^運用布置生活化作業(yè)的方式,教師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究,增強學生的思維發(fā)散性,提升整體的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質量。
三、引入生活化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度
情境教學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實現由情境向教學的順利過渡,真正促進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生活化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情境與學生生活的連接,并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提升生活化情境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講授“燃燒條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入如下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進行分析:小洛在炒菜的過程中,油鍋突然著火了。與此同時,教師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詢問學生:“假如你是小明你會如何滅火?”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在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時,教師適時地說道:“本節(jié)課講授的內容,即為如何滅火。你們可以在理解此部分內容后,設計相對周全的方式?!睂W生在興趣的作用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在此部分知識講授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思考成果。小洛積極地舉手說:“我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探究。角度一,溫度。我可以倒入水,利用水蒸發(fā)吸熱,達到滅火的目的;角度二,空氣。我可以用鍋蓋蓋住油鍋,阻止外部空氣進入。角度三,供給。我可以斷掉煤氣供給,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降溫的目的。”通過運用引入生活情景的方式,教師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化學的學習中,提升化學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著力,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模式,并在此過程中,針對個人的結果進行反思,從而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尤亞萍.實施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三條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22)
[2]羅建新.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