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我國古人傳統(tǒng)的求學方式,時至今日它依然影響著我們的教育方式。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自此研學旅行成為教育熱點,相關概念也逐漸被認知、混淆在現(xiàn)實工作中,只有認清概念,才能做好研學旅行的開展工作。本文從研學旅行的5個主概念、19個子概念入手來深入辨析。
關鍵詞:研學旅行、修學旅行、研學實踐
本文所要辨析的研學旅行,以中小學生為對象,涉及游學、修學旅行、研學旅行、研學旅游和研學實踐等五個主概念,涉及出國/國內游學、出國/國內夏(冬)令營、研學旅行實驗區(qū)、研學旅行實驗校、類似研學旅行培訓、研學旅游目的地、研學實踐基地、研學實踐營地等19個子概念。
一、游學
1.概念
游學(涉及出國/國內游學、出國/國內夏(冬)令營),是世界范圍內最為傳統(tǒng)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現(xiàn)代教育意義上的游學,是20世紀全球化發(fā)展進程產生并逐漸成熟的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包括國內游學和國外游學,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夏(冬)令營,是學和游結合的較好形式,在學習之中潛移默化的體驗人生,在體驗當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起源
游學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率領眾弟子周游列國,是中國歷史上有記錄的最著名的成規(guī)模的游學活動?!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中國傳承至今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也是世界各民族文明中最為傳統(tǒng)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圣經中記載的東方五學士祝賀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游歷,都透露出古代東西方游學交流中所蘊涵的豐富信息。
二、修學旅行
“修學旅行”來自日本,源于1882年,是日本小學、中學、高等教育的一環(huán),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旅游行。修學旅行目的地有國家之間,也有地區(qū)之間,以學習為目的,學生更容易學到知識。日本每年約有近200個學校(約4萬名學生)到中國修學旅行,目的地多在上海、山東等地。
三、研學旅行
(一)“研學旅行”的概念發(fā)展史(研學旅行是國家或多個部委整體層面的概念)
從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國辦發(fā)〔2013〕10號)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到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4]31號)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范疇,再到2016年11月18日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基一〔2016〕8號)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這是教育部首次明確研學旅行的概念,從研學旅行的組織部門、組織方式、學習方式和教育屬性作出明確規(guī)定。
(二)相關概念
1.研學旅行實驗區(qū):2016年3月教育部《關于做好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qū)工作的通知》(基一司函〔2016〕14號),確定河北省邯鄲市等10個地區(qū)為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qū)。
2.研學旅行實驗校:2018年4月,根據《河南省教育廳關于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qū)、實驗校工作的通知》(教基一〔2018〕175號)工作安排,經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推薦,省級專家審核,確定鄭州市教育局等10個單位為河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qū),河南省實驗小學等42所學校為河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校。
3.類似研學旅行培訓
本文把“境外研學旅行”“節(jié)假日研學旅行活動(包括類似研學旅行的冬夏令營)”和“零星的市場化研學旅行活動”命名為“類似研學旅行培訓”,這三者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研學旅行,原因有:
(1)“境外研學旅行活動”:地點不屬于國家政策提倡范圍且費用高昂,基本上不可能整班整年級納入學校工作計劃。
(2)“節(jié)假日研學旅行活動(包括類似研學旅行的冬夏令營)”:不屬于研學旅行國家課程的定位,沒有在國家課程規(guī)定的周一至周五開設,無法納入學校教育計劃。
(3)“零星的市場化研學旅行活動”:零星的市場行為既不符合整班整年級的組織形式,又不是在國家課程規(guī)定的周一至周五開設。
這三者都沒有把教育意義放到第一位,只是研學旅行培訓,不宜用“類似”二字而歸到本類別之中的。
四、研學旅游
研學旅游是指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起源于美國的營地教育,距今已有超過150年的歷史。
我國的研學旅游經歷了精英國培、旅行和研學三個階段,為了充分發(fā)揮研學旅游在滿足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了解基本國情(省情、市情、縣情等)、增長見識、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2016年1月國家旅游局下發(fā)《關于公布首批“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和“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旅發(fā)(2016)8號),認定了10個“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和20家“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五、研學實踐
(一)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7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中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項目推薦工作的通知》(教基廳函〔2017〕2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的通知》(教基廳函〔2017〕50號)公布了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4個單位、營地14個單位名單。
通過命名基地(營地)的形式,對研學旅行實踐活動予以資金支持,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在各地遴選命名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廣泛開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二)綜合實踐基地、專項實踐基地
《河南省教育廳關于開展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教基一[2017]525號)和《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17年河南省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名單的通知》(教基一〔2017〕905號)兩個文件,詳細規(guī)定了綜合實踐基地和專項實踐基地的標準,主要區(qū)別是有沒有食宿條件和綜合性的實踐課程體系。
(三)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
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11〕45號),2011-2014年,全國共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45億元,支持建設了150個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項目。
2014年《教育部關于印發(fā)《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實踐活動指南》(試行)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14〕56號),發(fā)布了綜合實踐基地課程標準。
(四)研學實踐課程、研學實踐線路、研學實踐版塊
《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征集研學實踐教育精品課程和精品線路的通知》(教基一〔2019〕173 號)中明確:研學實踐課程一般為在某一具體地點開設的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研學實踐線路是由兩個及以上的研學實踐課程組成的特定主題的集合體。
本人建議增設研學實踐版塊,它是由兩個及以上的研學實踐線路組成的特定主題的集合體。如本人在鄭州市就倡導,要設計和組織好具有鄭州特色的兩個研學實踐版塊--中原文化和黃河五都版塊。中原文化版塊包括黃帝文化、黃河文化、漢字文化、武術文化和登封文化。黃河五都為商都鄭州、洛陽、開封,上游為西安,下游為儒家文化圣城、魯國故都曲阜。
這三者為點線面的關系。課程為點,兩點及以上可以串聯(lián)成線路,兩線及以上可以構成版塊。
(五)研學旅行服務機構、研學實踐服務機構
2018年,南昌、長沙、武漢、婁底均進行了中小學生研學服務機構的評選。南昌市教育局公布2018年第一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承辦機構推薦目錄,并遴選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承辦機構和基地(營地)。2019年3月18日三門峽市教育局發(fā)布了《關于公布<三門峽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服務機構準入標準>的公告》,制定了《三門峽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服務機構準入標準》,經過評審確定了5家單位為三門峽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服務機構。
大多數(shù)地方沒有啟動研學機構的評審,對研學機構的稱謂還沒有形成共識,基本上有“研學旅行承辦機構”和“研學實踐教育承辦機構”兩種叫法。
因此為了體現(xiàn)教育性質,本人建議稱為“研學實踐服務機構”,可以是從事研學實踐活動的教育公司,也可以是具有研學實踐活動服務能力的旅行社。
(六)示范性研學實踐目的地
本人建議增設此概念,“研學實踐目的地”可以學習“研學旅游目的地”,利于在研學實踐資源密集的地方設立,加上“示范性”,是學習“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的成功經驗,靠研學實踐資源密集地的典型帶動形成示范效應,有利于整個研學實踐的迅速有效推進。
參考文獻
[1]? 崔慶花.淺談中小學研學旅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2):126-128.
[2]? 陳光春.論研學旅行[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03):39-42.
作者簡介:辛海超、1977年1月、男、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市中小學校外教育教學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校外教育。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裝備和實踐教育專項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