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雙定
摘 ?要:在初中體育課程當中,實際運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因為多數(shù)學生對體育課程還是比較喜愛的,老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以不同的教學形式、手段來為學生上課,這樣有利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教育新改革為普通教學課程帶來了新課改,同樣也為體育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本文就新形勢下的教育改革對中學體育中分組教學的推進展開研究,為初中體育教學方式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學體育 ?分組教學 ?構建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c)-0092-02
Abstract: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because most students still lik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ers can teach students in different teaching forms and mea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new reform of education has brought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the general teaching curriculum, as well as a new opportunit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motion of group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y the educational re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ports; Group teaching; Build research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在敏感與叛逆的時期,老師應該根據(jù)此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將體育課的上課模式進行適當?shù)恼{整。分組教學法是教育改革的產物,不僅在普通理論知識課當中被運用,在體育教學課上也能被用到,而且效果比較明顯。體育課程改革中分組教學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將學生分為幾組,之后實行不同強度、適合學生的體育鍛煉,避免出現(xiàn)學生運動超負荷的情況。用此方法全面科學地設計運動教學方法,為以后的體育教學的良好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 ?中學階段體育課程實施分組教學的意義
1.1 利于學生各項體育運動達到標準水平
在以往的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中,理論知識課程老師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內容,毫無新意的照著教材“閱讀”,再附加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動作為學生們進行大致的示范,對于一些悟性比較好的學生來講,可能會基本掌握一些。但對悟性平常和悟性較差的一些同學而言,通常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完全不懂,更不要說將其運用到實際體育課堂中[1]。但若老師將分組教學法運用到實踐課程里,根據(jù)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理論知識基礎進行分組,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教授學生體育相關的知識和運動技能,可以讓初中階段的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知識與實踐都有興趣。
1.2 有利于中學生心理和身體的健康發(fā)展
體育課程開創(chuàng)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鍛煉和維護學生的身體健康,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放松身心,勞逸結合?,F(xiàn)如今分組教學在初中階段被廣泛運用,可以讓身體素質相近的學生互相配合體育鍛煉,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身體素質。同時在濃郁學習氛圍的熏陶下,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的興趣,并且激起他們對參加體育課程的積極性,與學習基礎知識的自主性,消除學生認為體育課程枯燥乏味和疲累的固有印象,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愿意主動地參加到運動課程中來,促進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共同發(fā)展[2]。
1.3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新時代下提出的教育改革,學校承擔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責任,其中體育教學課程同樣承擔著這項責任。分組教學法的實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能讓學生共同探討體育理論與技巧的運用技巧與經(jīng)驗。而學生在探討和交流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鍛煉自己的發(fā)散思維,提出自己對于體育的想法和運動技巧,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長此以往,學生會在這種氛圍下不斷積累和創(chuàng)新學習體育知識的方法。讓他們形成保持思維活躍的習慣,能推進學生對于體育知識方面的知識積累與運動積極性。
2 ?中學生體育課程中分組教學的模式
2.1 依照能力相近法則實施分組
每位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不同,因此,在開展分組教學的之前,老師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身體基礎進行分組,將運動素質相近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實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3]。此種新型教學模式可以保留住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性,又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同學對課程理論知識的興趣。但老師進行這種分組之前,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科學合理化地進行分組,合理化分組是提高體育分組教學效果的前提。如果不考慮這些問題便草草分組,會使分組教學法變得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學習知識實踐的技能的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見,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控力進行分組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階段是很有必要的。
2.2 依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劃分
新課改中倡導分組教學法的推進要建立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主旨在于調動學生對體育的自主學習興趣,達到學生積極學習的教學目的。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喪失了對某一學科的興趣,對于以后的學習培養(yǎng)更是難上加難。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與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與課堂講解感染力有關,有些學生對體育學科天生比較感興趣,天賦也較高自然會有興趣,有了興趣學習自然毫不費力。然而有的學生正相反,對于體育類不擅長而且不怎么感興趣,因此對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參與性不高。老師可以借助分組教學法,為體育素質較強的學生安排種類多樣的技能鍛煉;對體育技能知識興趣較低的學生只教授基本的、必要的體育技能,以保證學生的各項體育學習達到基本標準。這是比傳統(tǒng)教學更加周到的新型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體育知識與技能。
2.3 按學生的知識接受力分組
初中學生這個群體是復雜的,從體育技能知識學習角度來講,通常分為3種情況,第一種是對體育課程非常感興趣的,并且能很快消化新知識。第二種是對課程興趣度不高,體育素質算中等的一類學生,他們對體育課程不感興趣但也不算厭煩,持中立態(tài)度。第三種是對此不感興趣甚至厭煩的學生。因此老師需要對他們的綜合能力進行分組,對不感興趣的學生,老師要使用循序漸進教學法,將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出來,培養(yǎng)積極學習興趣。
3 ?結語
體育是中學時期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比其他專業(yè)知識課有不同的教學優(yōu)勢。中學體育教學多數(shù)是室外教學,分組教學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自主性,鍛煉思維創(chuàng)新力,但需要老師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技能教學效率并且強化學生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黃景.中學體育教學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研究[J].體育時空,2018(3):88.
[2] 余定華.中學體育教學分組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7):133,135.
[3] 施斌.試析分組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的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12(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