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 ? 要: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愈顯不足。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科目繁多,學習壓力增大,各學科爭搶授課時間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何做到用最少的時間實現最高效的學習,這是一個值得一線教師研究的課題。文章依據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開展的課題研究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圍繞什么是每日一題、每日一題的意義、如何實施、實施的效果與感悟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每日一題;能力提升;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6148(2020)6-0068-3
1 ? ?什么是每日一題
每日一題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前期教學內容,每天擬定一題,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為手段,根據學生自身的經驗加強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把學習引向深入,幫助學生完成自我知識建構的一種途徑。每天擬定的題目具有動態(tài)性、針對性的特點。“每日一題”不僅要求學生要完成這一個題,而且要深刻理解,學會表述。在每節(jié)課中抽選一位學生,在上課前用5分鐘以內的時間上講臺完成講解,使課堂變成動態(tài)的課堂、學生的舞臺,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的目的。
2 ? ?每日一題的意義
每日一題的實踐,既有教學意義上的探索,也有心理學意義上的研究。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金字塔”。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兩周后對所學得的知識的平均保持率會發(fā)生變化,他為學習者提供了如何學習才能使所學知識銘記不忘的科學理論根據,如圖1所示。
第一,只采用聽講的方式來學習,兩周后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平均保持率為5%;第二,通過閱讀的方式來汲取知識,兩周后的知識平均保持率為10%;第三,通過聲音和圖像來獲得知識,這種聲情并茂的學習方式,兩周后可使知識的平均保持率增加到20%;第四,通過演示實驗和觀察示范的形式進行學習,兩周后的知識平均保持率增加至30%;第五,開展分組討論式的學習,讓學習者通過辯論來接受知識,兩周后的知識平均保持率達到了50%;第六,讓學習者在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這種活動式學習可以使兩周后的知識保持率達到75%;第七,不但讓學習者通過實際操作的活動來學習,而且要求他學習之后馬上運用,并且主動去幫助和教會他人,兩周后學習者的知識保持率達到峰值90%。將這七種實驗的結果由后向前依次地羅列起來,就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的結論,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學習金字塔”。
長期以來,很多地方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重教材中知識和知識體系灌輸的現象,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不少老師一直認為提升學生成績最有效的辦法是題海戰(zhàn)術。為此,我們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常常為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忙到深夜,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點點被磨滅,而且還出現了一種不良后果,不少學生到了高中以后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每況愈下,只會簡單機械、重復地做題,其應變、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嚴重不足。這一現象在高考中也很容易被發(fā)現,物理的實驗題只要是涉及到描述性的問題,該題得分率往往都會很低。例如,在2019年全國高考三套理綜試卷中都把物理選修3-3的五選三的選擇題改成了填空題,尤其是Ⅲ卷考查了這樣一個表述性問題:在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實驗中,首先需將純油酸稀釋成一定濃度的油酸酒精溶液,稀釋的目的是
。實驗中為了測量出一滴已知濃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中純油酸的體積,可以 ? ? ? ? ? ? 。為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徑,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是
。該試題的難度不大,但是能簡潔、準確表達清楚的學生寥寥無幾,導致它變成了一個得分率很低的試題。由此可見,高考的指揮棒要求我們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fā)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共計三十條,可是如何實現減負而不減效?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每日一題基于這一背景實現對學生減負增效,每天讓學生圍繞老師精心選擇并命制的一道試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把它弄懂,并上臺講清楚,教會別人解答該試題,這正好符合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金字塔”理論的第七種學習方式,此方式學習效率最高,且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3 ? ?每日一題的實施
3.1 ? ?學生的培訓
首先,教師要使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每日一題、認同每日一題,交代清楚試題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學生間相互合作完成,每位學生都要把試題徹底弄明白,要學會像老師一樣簡潔、明了地把它表述出來讓別人能聽得懂。其次,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板書培訓,教學生怎樣在黑板上板書,怎樣布局更合理。
3.2 ? ?題目的選擇
每日一題一定要精心挑選,一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或命制難度適當的試題;二是要結合近期所學的知識選擇知識涵蓋面寬一點的題目;三是要結合遺忘規(guī)律選擇相應的題目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防止學生遺忘;四是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在考試或作業(yè)中出錯率高的部分來選擇;五是可以選擇作為下一節(jié)內容引入課題或經過拓展后引入新課的題目。
例如,在一輪復習時我們經常會感覺到復習到后面時學生會把前面的知識遺忘得差不多,因此可以通過每日一題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選擇難度不是很大,但知識點涵蓋面比較寬的試題幫助學生重新溫習以阻止遺忘的發(fā)生。筆者在復習磁場時就選擇了這樣一道題:
(1)求小球在B、A兩點的動能之比;
(2)通過計算判斷小球能否沿軌道運動到C點。
選擇這道題的原因有:一是可以復習學習間隔時間較遠的機械能守恒定律、牛頓運動定律、物體在豎直面內做圓周運動的條件等知識;二是難度不大,容易解決;三是通過這道高考題,可以讓學生熟悉高考題的內容與形式,減輕對高考大題的恐懼。
3.3 ? ?每日一題的發(fā)布
教師可以建一個群,將題目發(fā)在群中,或者發(fā)給課代表,由課代表來發(fā)布,還可以利用班級的“班班通”設備發(fā)送給每一位學生,也可以打印出來以小紙條的方式分發(fā)到各小組,由小組長傳達給每一位學生。但是每天發(fā)布時間應盡可能早一些,以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準備和思考。
3.4 ? ?每日一題的批改
教師要求學生每人都要有一個筆記本專門做每日一題,學生每天一早上交作業(yè)后,老師及時批改并返還給學生,錯誤的地方要加以批注,要求學生及時訂正。老師可以通過該方式了解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此方式在實施初期尤為重要。
3.5 ? ?講解學生的選擇和時間的安排
選擇哪一位學生上臺講解試題是有講究的:一是要體現選擇的隨意性,讓每位學生都做好最精心的準備,此外也要適當給學生主動上臺講解的機會,逐步實現每一位學生都有上臺講解的經歷;二是選擇要結合題目的難易程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讓被選到的學生能夠在5分鐘以內很好地講解清楚。教師可以安排每節(jié)課的前五分鐘進行講解,也可以約定一個固定時間由課代表來安排完成。
3.6 ? ?教師的點評
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情況及時予以正面評價,學生講解不到位的地方可以適當補充,還可以將題目拓展延伸引入到新課中,盡可能減少由于每日一題講解對課堂教學任務的影響。
4 ? ?實施的效果與感悟
筆者通過每日一題開展實踐研究感覺受益匪淺。在實施之初有些學生還不能很好地按要求完成,上臺講解的效果也不理想。于是在初期先選擇成績優(yōu)秀和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做示范,再逐步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兩年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顯的提升;二是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現在抽選學生上臺講解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上臺侃侃而談,時常還有學生爭著上臺講解;三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整體都有大幅提升。筆者擔任了兩個班級的物理教學工作,在實施每日一題前,兩個班級在高二上的期末考試中物理單科在18個理科班中均分排名第8名和第10名,實施一個學期后排名達到第3名和第5名,在今年貴州省適應性高考中兩個班級分別位居第1名和第2名,而且與一般的班級均分差距都在3分以上。
每日一題若能做到長期堅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學習成績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關鍵是能夠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真正實現減負增效,有利于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延伸到其他學科。
(欄目編輯 ? ?張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