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魁 李婭玲
[摘? ?要]基于“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理念,討論啟蒙學科——初中化學開學第一課如何上才能發(fā)揮最佳育人價值,特別要關注學習興趣對學生今后學習的深刻影響。為此,根據(jù)“首因效應”,在初中化學開學第一課安排葉脈書簽的制作實驗,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為學生開啟化學殿堂的大門。
[關鍵詞]首因效應;葉脈書簽;學習興趣;學科素養(yǎng);初中化學第一課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20-0079-02
初中化學是化學的啟蒙學科,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點,具有啟蒙性和奠基性雙重功能。學生能否學好化學,能否在化學知識的海洋中徜徉,產生開啟化學殿堂大門、探索化學科學奧秘的熱情與興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喜歡化學教師?!坝H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化學教師,便會愛屋及烏地喜歡化學這門學科,就會樂意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方法,愿意自覺、主動地學習化學、觀察現(xiàn)象、思考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逐漸形成學科素養(yǎng)。而學生是否喜歡化學教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化學教師與學生見第一面時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給學生留下了什么印象,所以上好開學第一課顯得尤為重要。
一、發(fā)揮化學第一課的“首因效應”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化學第一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這就是“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yōu)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即“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1]。因此,與學生初次見面的第一堂課應該怎樣上,是很值得考究的。
第一堂化學課到底應該干什么?講新課?請學生挨個自我介紹?定規(guī)矩,講要求,立下馬威?……筆者認為這些都不可取?;瘜W的第一堂課應該是教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引起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最好時機[2]。初次見面,講新課未免操之過急;讓學生挨個自我介紹完全沒有必要,教師的自我介紹雖是必不可少的,但多數(shù)可以一言以蔽之;而定規(guī)矩、立下馬威式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做法更不可取,只會起到反作用。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不是靠各種各樣的要求立出來的,而是學生受到教師的淵博學識、“精神長相”、教學藝術等的浸潤和感染,進而愛教師、愛化學這門學科,從心底由內而外、發(fā)自肺腑地喜歡教師,對教師表現(xiàn)出敬重,這才是最好的效果。
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fā),化學第一課必須發(fā)揮其教學最大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點燃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化學第一課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和向往,讓學生體驗化學的有趣與有用、神奇與魅力,了解化學研究的內容和發(fā)展簡史,知道初中化學學科特點,體驗科學學習方法,對化學學科形成客觀的認識和評價,為后續(xù)的化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要讓學生對化學第一課“一見鐘情”
1.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本校的初三化學某教師第一堂課是這樣上的:面帶最燦爛的微笑走進教室,向學生親切地問好,簡單而有趣地自我介紹——中文名、化學名[Li(鋰)Ar(氬)P(磷),諧音],這樣的介紹很快引起了學生對化學元素的好奇心,從而產生了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該教師留給學生一個熱情、可愛可敬的印象。
接著教師讓學生觀賞手中的葉脈書簽(如圖1),并告訴他們,這節(jié)課不上新課,而送給他們每人一份精美的開學禮物——葉脈書簽,只是這份禮物要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制作。學生向來對有趣的事物感興趣還有精美的禮物收,自然很開心。于是初中化學第一課的主要內容確定為:分組實驗,制作葉脈書簽。
2.分組實驗親制葉脈書簽
首先由教師演示實驗室中用10%的氫氧化鈉煮葉片的基本步驟:在燒杯內將配好的堿液煮沸后放入洗凈的葉子適量,繼續(xù)煮沸,并用鑷子輕輕翻動,防止葉片疊壓,使其均勻受熱。煮沸10分鐘左右,待葉子變黑后,撈取一片葉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清洗堿液,并用軟牙刷輕輕刷去葉肉。在PPT中展示基本步驟及部分實驗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因為是第一堂課,不用詳細講解,只針對可能會引起安全隱患的部分進行提醒),然后讓學生分組完成分別用氫氧化鈉溶液、肥皂水、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等煮書簽的實驗。在學生完成分組實驗后,針對實驗失敗的小組,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失敗的原因,改進實驗,重新完成實驗。
(1)選取葉片
①盡量選桂花樹葉。有學生選擇紅楓葉,但是它的葉脈細而軟,在翻煮和刷去葉肉的過程中一定要非常細心、非常輕,否則就容易傷葉脈(如圖2)。②有學生想得到大的書簽,所以在摘取桂花樹葉的時候,會選取又大又直的葉子,但是這樣的葉子在用堿液翻煮的過程中容易被折斷,而恰恰是那些小的、不起眼的葉子才有可能成為最美的書簽。
(2)清洗葉脈
將葉片上殘留的堿液漂洗干凈后取出,把葉片平鋪在一塊玻璃上,用小試管刷或毛質柔軟的舊牙刷輕輕順著葉脈的方向刷掉葉片兩面的葉肉,一邊刷一邊用小流量的自來水沖洗,直到只留下葉脈。整個過程要非常細心、耐心,切不可操之過急。美好的事物總是值得等待的。
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實驗免不了失?。ㄈ鐖D3),要鼓勵學生不可氣餒,分析失敗原因,一次又一次地改進實驗,直至實驗成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書簽上色
實驗的最后步驟是給書簽上色:用硫酸銅溶液上藍色,用紅墨水上紅色……于是一個個美麗的書簽(如圖4)就制作出來了。
課后,學生圍在一起交流,感嘆化學原來這么有趣、神奇!這樣一份精美的開學禮物,成功地把學生吸引住了。
三、激發(fā)學生的持續(xù)性學習動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從心底喜歡上化學這門學科,才能真正學好化學,才能將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僅憑“首因效應”引起的學習興趣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善于對第一印象進行管理和保持,使其積極的一面逐步形成“定式”作用,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化學學習的魅力,從心底愿意去學習化學。這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設計好每一個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地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
“化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并有效地將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巧妙設置有關概念、原理形成的化學發(fā)展史、化學家的故事、科學新聞,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四、教學反思
誠然,第一堂課不僅僅要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還要讓學生明白化學到底學什么,學習化學有何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只有讓學生學會自主獲取新知識、新方法,形成新觀點,解決現(xiàn)實生活、陌生情境中的真問題,才能學以致用?;瘜W是一把“雙刃劍”,是造福人類還是濫用作惡,取決于運用它的人類。世間萬物有利有弊,應辯證看待。大度看世界,從容擔責任。這樣一來,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更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知識逐步發(fā)展和深入的特點,形成積極思維的習慣,促進新知識的建構和新觀念的形成,還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看待世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更要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讓“素養(yǎng)為本”的化學課堂落地生根。
[? ?參? ?考? ?文? ?獻? ?]
[1]?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 王天兵.一見鐘情:如何上好化學第一課[J].新課程(中),2017(9):123.
(責任編輯 張? ?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