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岳華 徐濟康
摘要:文章通過對識字寫字、漢語拼音、閱讀教學、口語交際、寫話習作五個板塊的情境教學分析,借助兒歌故事、歌曲音樂、視頻動畫、角色扮演、詩歌朗誦、課堂游戲、社會實踐等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愛上學語文。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低學段;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知識,感受語言的美妙和語文的趣味,同時還協(xié)調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之間的矛盾。因此,探究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低學段中的教學策略成為當下的研究趨勢。
一、情境教學法在識字寫字中的教學策略
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我們每個人生活和學習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對于第一學段識字寫字的目標與內容的要求,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備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和技能,使學生樂于識字、輕松識字。識字寫字本身是非常重要而又比較單調乏味的教學內容,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尤為重要。在此現(xiàn)實背景下,情境教學法便成為了教師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1.借助游戲,增強趣味性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愛玩是學生的天性,通過情境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穩(wěn)定,而且還可以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記得牢、記得久。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不再像以往安排漢語拼音內容,而把識字放在教材的開始,這一顯著變化提示我們必須改變以往先學拼音后識字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
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設置了40個要求學生會認的漢字,其中有17個要求會寫。這個識字寫字量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些大,筆者充分利用低學段學生愛玩卡片的天性,讓所有學生自制生字卡片并帶到課堂??ㄆ谱魍戤?,在課堂上進行同桌互玩打牌游戲,邊出牌、邊讀出字音,再組詞,誰先把手中的牌打完則獲勝。這種自制生字卡片的激趣識字法在開學初的語文學習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后續(xù)語文識字寫字教學奠定了基礎。
為了讓學生彼此認識,筆者讓每名學生自制一個自己的姓名牌,寫上拼音和漢字,在講臺前向別人介紹自己,并把自己的姓名牌與自己愿意結交的學生交換。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可以讓其他學生認識自己名字中的漢字,可謂一舉兩得,學生也認為這樣的漢字學習過程非常有趣。
摘果子游戲也是小學低學段識字寫字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情境教學法。筆者出示一幅畫著蘋果樹的畫(如圖1),上面掛滿了帶漢字的蘋果,讓學生制作果籃,將果子上的字讀準字音、正確組詞并造句,完成這些才可以摘下蘋果,誰摘得多誰就是識字小能手。這種寓教于樂的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學段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2.依托生活,增加實踐性
通過對教材的培訓學習和揣摩,筆者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種凝練的方式。作為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他們應該要學會從生活中汲取語文素材,進而服務于自己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筆者安排學生將班級內的所有物品用便利貼標注帶拼音的名稱后張貼于該物品上,這樣學生一進入教室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漢字,并復習漢語拼音。一個月后,筆者利用中隊活動課對學生進行日常物品漢字檢測,通過率達95%。小試牛刀后,筆者又鼓勵學生去認識自己家中的物品。推而廣之,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關注自己周圍的物品,逐漸地會從電視、路邊廣告牌、家用電器、衣服品牌和生活用品等日常生活中學習漢字。
為了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筆者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從學生身邊的物品入手,分類展示,歸類識記。如圖2,筆者協(xié)助學生歸類整理認識了不同的文具、水果、蔬菜和各種運動項目。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使學生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huán)境,以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二、情境教學法在漢語拼音中的教學策略
文字改革活動家、語言學家倪海曙曾經說過,對于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教師必須要巧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拼音學習的興趣,運用好漢語拼音這一語文學習工具。
1.聽讀故事,區(qū)分重點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區(qū)分復韻母“ui”和“iu”有些難度,他們經常會把兩者讀錯,而且還會寫錯。為了讓學生記牢這兩個復韻母,筆者編了一個拼音小故事。
“u”就是烏龜,“i”就是螞蟻。烏龜和螞蟻比賽跑步,烏龜雖然很慢,但是比螞蟻快多了,它立刻就爬到了螞蟻的前面,而螞蟻只好跟在烏龜后面追,所以“i”是“u”的尾巴,讀作“ui”。但是,小螞蟻卻不服輸,它爬呀爬,終于超過了烏龜,“i”跑到了“u”的前面,那我們應該獎勵它一個大大的“優(yōu)”字,所以“i”前“u”后就讀作“iu”??偨Y如下:烏龜在前,螞蟻在后,讀“ui”;烏龜在后,螞蟻在前,讀“iu”。
通過聽故事學拼音,使學生興趣盎然,而且記得牢,不容易出錯。
2.學習兒歌,記憶難點
漢語拼音教學的開篇是單韻母“a,o,e”。為了讓小學一年級學生感受拼音學習的樂趣,學習這三個單韻母時筆者與他們分享的是最簡單的兒歌:女孩唱歌aaa,張大嘴巴aaa;公雞打鳴ooo,圓圓嘴巴ooo;白鵝倒影eee,扁扁嘴巴eee。
j,q,x和ü相拼是漢語拼音教學的難點。為了方便學生掌握j,q,x和ü相拼的拼寫規(guī)則,筆者給他們編了一首小兒歌:j,q,x,聲母淘氣小兄弟,要和小ü站一起,摘它圓帽還念ü。
3.編寫游戲,鞏固知識
教學每一課拼音內容時教師都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設置巧妙的拼音游戲,以達到寓教于樂、鞏固提升的目的。當學完所有漢語拼音之后進行總結復習時,筆者讓學生分組自制漢語拼音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卡片。課堂上,制作聲母卡片的學生可以與制作韻母卡片的學生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兩個好朋友碰到一起就可以組成一個音節(jié),兩名學生一起拼讀音節(jié),全班跟讀,強化記憶。這種呈現(xiàn)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復習拼音的興趣,營造了復習拼音的良好氛圍,而且促進了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了比一比的學習氛圍,爭先恐后,力爭上游,整個拼音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情境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經說過,一個人學生時期能否養(yǎng)成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是件人生大事,將影響其一生的幸福和發(fā)展。閱讀教學是人與語言文字的內在交流。這種交流,語言學家稱之為“言語主題與言語客體之間的信息轉換”,心理學家把它稱之為“同化”或“順化”,哲學家把它稱為“對話”?!稑藴省分赋觯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何達成這一目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發(fā)資源,營造氛圍
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機。小學一年級正是學生入學啟蒙階段,在此階段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興趣和習慣不僅重要,而且是最佳時機。作為學習主導者的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營造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閱讀的興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充分利用家長委員會的力量,集中家長的智慧,采購了近五十本適合低學段學生閱讀的繪本和書籍。開學后,筆者利用下午一個小時的時間,每天帶領學生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把他們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故事中去。筆者與他們分享了《大衛(wèi),不可以》《三只小豬》《落葉跳舞》《我爸爸》《我媽媽》《爺爺一定有辦法》《小豬唏哩呼?!返壤L本。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后,能夠進行自主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而此時漢語拼音教學已經完成,學生可以自主借助漢語拼音來讀懂故事內容,此時讓學生自主閱讀效果最佳。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低學段學生正如冉冉升起的朝陽,也猶如一塊未經雕琢的鵝卵石。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棒槌的敲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教師要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享受成長的快樂,給予他們如流水般細心的指導,而不是棒槌般犀利、粗暴的訓導。
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江南》這首詩,它是一篇文質皆美的樂府詩,通過學習這首詩促使學生對江南產生美好的向往和熱愛之情。課堂伊始,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獨具畫面感的情境,出示幾張江南水鄉(xiāng)的圖片給予他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他們贊嘆不已,從而想走近古詩《江南》中去一探究竟。通過良好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文本的深入學習做好了充分的鋪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詞,筆者不僅展示了方位圖(如圖3),而且還邀請他們參與,四名學生分別擔任四個方位的角色,一名學生扮演魚兒,一邊背古詩,一邊游動,同時識記了方位詞。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年級閱讀教學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而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教師必須針對這一學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獨特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氛圍,掌握基本閱讀方法,持之以恒,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這樣才能保證閱讀教學質量,提升低學段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情境教學法在口語交際中的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氛圍
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是“用多大的聲音”。針對這一主題,筆者讓學生在情境中去說話、體驗。本節(jié)口語交際課,筆者先出示一系列的交際情境圖片,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張圖片描述的場地嘗試與筆者對話,與他人對話。這些情境圖片的場地有圖書館、電影院、醫(yī)院、教師辦公室、動車、公交站、會議室等。針對不同的場景,學生大多能夠自主選擇合適的聲音來與他人溝通交流,個別不太恰當?shù)穆曇粢材軌蛲ㄟ^情境體驗,讓學生明白交際的原則是“不對周圍的人產生不良影響”。這樣的交際情境創(chuàng)設,有助人學生理解“用多大的聲音說話”這一交際主題。
2.搭建平臺,交流互動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都能夠有開口說話、與人交流的機會和平臺,筆者在班級小組長的設置上采用輪流制。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擔任小組長一職,擔任小組長期間要負責作業(yè)的收集、小組紀律的管理等班級事務。通過這樣的崗位設置,給予每名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很多學生因為有了這樣的機會而倍加珍惜和努力,能夠很好地完成收發(fā)作業(yè)的任務,也能夠帶領全組學生遵守課堂紀律,達到了良性的循環(huán)與互動的目的。
五、情境教學法在寫話習作中的教學策略
對于低學段學生來說,寫話入門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是關鍵,觀察生活是必須,方法指導是引領,強化訓練是常態(tài)。心理學家拉扎勒斯說過,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因此,筆者讓學生每天寫一句話或幾句話上交給筆者,不限制寫作內容、不強調寫作格式、不要求寫作字數(shù),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完全處于自由的狀態(tài),讓稚嫩、溫暖的語言從學生的心靈流淌出來,為學生的寫話開拓一片豐沃的土壤,進而開出鮮艷的花朵。隨著寫話時間的累計,逐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寫話的情境、提供一些寫話的平臺、設置一些寫話的游戲,讓寫話真正成為學生樂于去完成的學習內容。
1.觀察自然,積累素材
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關于自然主題的訓練單元,這一主題下一共編排了四篇課文,分別是《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這些課文題材豐富、體裁各異,有散文、兒童詩、古詩和兒歌,但無一例外地使用了簡潔明快、輕松自然的語言,喚起學生對四季的感受,對大自然的喜愛。
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自然,激發(fā)呵護自然的心,筆者開展了一場“我愛大自然”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主題實踐活動,學生對大自然的感受會更深刻,對語文學習也會更有興趣。
2.感悟生活,激活思維
除了在語文課堂上隨文教學時的說話訓練之外,筆者還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例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課外書有哪些收獲,用語言描述生活觀察中有趣的事情或場景,等等。學生可以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講給同伴聽,然后在小組內推薦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對于膽子比較小、性格內向的學生,先鼓勵他們在小組內說一說,逐步過渡到講臺上向大家講述。
在學校開展119消防安全應急演練之后,筆者在召開主題班隊會時再次引入此話題。學生有了實踐經驗,能夠從實際體驗中得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互動交流時便言之有物、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
六、結束語
《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既然是綜合性、實踐性的語言文字運用課程,就必須關注到語文學習的識字寫字、漢語拼音、閱讀教學、口語交際、寫話習作中的每一個板塊。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不僅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輕松自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語文學習的快樂,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每個板塊的學習過程中都有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從而愛上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信心和力量,為自己是中華兒女而感到自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吉林.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吳忠豪,薛法根,張祖慶,等.小學語文名師文本教學解讀及教學活動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魏星.語用:語文教學的新坐標[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韓興娥,玄老漢.學拼音兒歌77首[M].沈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
[6]阮成武,江芳,蔣蓉.小學教育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