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兵欣
摘 要:閱讀課是高中英語教學重要課型,閱讀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通過觀察兩節(jié)教學視頻比較本土英語教師和外教在閱讀課的設計,課堂提問,課堂策略讀前讀中以及讀后的活動安排,并對課堂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用教學原理進行分析。
關鍵詞:課例分析;中外閱讀對比;高中英語閱讀
學生的知識主要通過閱讀獲得,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一直是研究的重點。這篇文章主要通過觀察外籍英語教師和本土英語教師的兩節(jié)師范課,分析和比較外教和本土老師教學行為的差異。用教育學原理分析兩節(jié)課中的活動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實時生成以及設計背后的教學理念。
一、案例材料分析
(一)材料一
選自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七unit19 lesson3 Body Language,授課教師合肥十一中李倫軍老師,上課學生由合肥八中高二年級56個學生的組成。
1.讀前活動
(1)視頻加講解,生詞導入,引出關鍵詞 如:explicit,直觀圖標(比例圖),導出——body language is important.
(2)提出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如:body language的概念
2.讀中活動
(1)整體快速閱讀找文章大意
(2)分段閱讀找細節(jié)信息,如肢體語言定義
(3)完成表格——肢體語言的種類,例子及含義
3.讀后活動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幾種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的含義
(二)材料二
選自新世紀英語教材第五冊lesson4 peace and development,本文One Person Can Make a Difference for Peace改編自獲得1997年斯沃克哈默和平作文競賽一等獎的作文,授課教師是“英孚教育”的Inn老師,學生來自上海三中某個班的全體同學。
1.讀前活動
(1)圖片展示課上要求,強調think 和share thoughts
(2)準備好筆記本
(3)解釋學習目標
(4)引入話題Types of Solutions to Problems
2.讀中活動
(1)限時閱讀文章完成閱讀理解問題,強調閱讀策略:read with eyes and brains but not your mouths
(2)關注語言,讓學生通過三個例句理解break off 的意義,學生發(fā)言老師總結
(3)合作學習,解決詞匯問題
(4)再讀閱讀材料,注意詞匯,讀完教師提問
3.讀后活動
(1)回顧學習目標
(2)家庭作業(yè)
二、對比分析
兩節(jié)閱讀課都非常精彩,兩位教師在組織課堂時都盡可能地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感覺愉悅輕松。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和教學理念上有很明顯的差異,下面主要按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分析比較教學活動,課堂提問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原理,教育理念。
(一)讀前活動
兩位教師在讀前活動中都非常明確地提出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根據(jù)行為主義的原理,教學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所以學習目標越具體明確學生的學習效果越好。讀前活動的主要差別在與,李老師設計的活動緊緊圍繞教學話題body language學生觀看,老師講解,解決部分生詞,引出課文關鍵詞匯,活動設計直觀性強,而這也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Inn老師通過兩幅人物圖像讓學生思考圖中人物之間的問題,為什么有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由簡入難,由封閉轉到開放式,目的在于引入話題,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反復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這也反映了Inn老師的教育理念,注重啟發(fā)學生思考,發(fā)表個人看法。盡管兩位老師的設問形式不同,讀前活動設計內容區(qū)別較大,但讀前活動中都反映了布魯納教學設計的原則之一,即動機原則。“學習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準備狀態(tài)和心理傾向。”學生對于知識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愿望,能否有效率的學習新的知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如何利用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活動。
(二)讀中活動
讀中活動的設計,Inn老師的讀中活動圍繞幫助學生提取課文信息和獲得一些概念,先是段落大意,然后分段處理文章細節(jié)信息。目的主要在于幫助學生獲得關于肢體語言的概念,與其相關的一些肢體語言的知識這種課堂設計有利于學生條理清晰地高率獲得知識。Inn老師安排第一個活動即閱讀,閱讀解決課后的閱讀理解問題,閱讀前反復強調好的閱讀習慣即閱讀過程不要發(fā)聲,發(fā)聲影響閱讀效率。第二個活動關注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匯,先示例如何理解詞匯,然后讓學生獨自思考和相互合作理解詞匯。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就反映出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中的一個觀點,即學生必須懂得怎樣學習,即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發(fā)現(xiàn),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文本材料和補充的例句去發(fā)現(xiàn)理解生詞的含義,這也是發(fā)現(xiàn)學習得學習方式。
“發(fā)現(xiàn)學習是指學習內容不是以定論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要求學生在把最終結果并入認知結構之前,先要從事某些心理活動,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排列,重新組織或轉換?!睆拈L遠看,Inn老師的課堂設計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積極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自己主動發(fā)現(xiàn)知識獲得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利于學生的今后學習成才乃至終身發(fā)展。
(三)讀后活動
李老師的課后活動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同一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的含義,這是學生相互交流信息的過程,也是英語在真實語境中的實際運用。Inn老師則是回顧課前提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自我評價,看自己完成了哪些目標,哪些還需要課下花一定時間完成。這也反映了教學設計的強化原則?!凹匆寣W生適時知道自己學習的結果?!盜nn 老師沒有提供過多的強化,這就避免了學生對老師的過分依賴。
結語
通過兩節(jié)師范課的分析比較,本地老師的教學設計更注重學生概念知識的獲得,而外籍教師更側重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活動設計中也更多體現(xiàn)教育學原理。這些區(qū)別肯定是和我們的社會大環(huán)境相關的,高考的壓力、測試的方式、檢測的內容也更多的是檢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概念的習得。如何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需要我們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人員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