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芳
[摘要]小學美術實踐活動是以活動形式開展教學,運各種課程資源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比較全面地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依托本校的竹文化特色,我們美術學科展開了竹文化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活動的研究,從特色美術課堂、課外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三方面進行探索,使美術活動更具本校特色。
[關鍵詞]竹文化;小學美術;教學實踐
《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了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意義,并且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核心素養(yǎng)也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的整合性,建議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對美沭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校園文化和資源優(yōu)勢,我們小學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竹海之鄉(xiāng)”太華鎮(zhèn),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地域文化深厚。于是,我們依托學校的竹文化特色,展開了竹文化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活動的研究,使美術活動更具本校特色。
一、開發(fā)竹資源,聚焦特色美術課堂
教師是教學實踐的主角,我們要加強課程資源意識,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我們從美術的角度來探索有關竹的知識、文化、技能,體驗多元的美術表現(xiàn)形式。比如介紹竹制品的種類、編制方法、古今各種竹制品的來歷,并且?guī)ьI學生探索有關竹的繪畫、色彩的運用,進行竹工藝品的制作,體驗特色教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1.造型表現(xiàn)竹
“造型.表現(xiàn)”領域是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畫竹藝術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現(xiàn)在,我國的竹子繪畫藝術仍保持長盛不衰的勢頭,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美術實踐活動可以結合課堂,讓學生用水墨的形式畫竹,也可以讓學生用我們熟悉的油畫棒水彩筆等材料來畫一畫我們眼中的竹子。
記得有次課堂,我讓學生創(chuàng)作《快樂竹林》,很多學生畫的都是竹林里快樂的孩子或者小動物等,有個學生忽然指著同桌的畫說,老師你看,她亂畫,畫的竹葉居然是彩色的!這番話引來一片笑聲。我走近細看,然后告訴大家,我想她畫的七彩竹子也是快樂的,竹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從綠色變成了彩色的了!我們的兒童畫可以充滿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創(chuàng)意。聽了我的評價,小女孩開心地笑了,其他學生也給予了贊揚的掌聲。
2.設計應用竹
“設計·應用”領域是培養(yǎng)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領域。古代人就用竹編制了許多農(nóng)業(yè)工具和手工生產(chǎn)工具,竹玩具也是各種各樣的。我們美術課堂上可以選擇簡單易做的玩具來教學生做一做,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
例如制作竹蜻蜓:用一根竹筷子,一個竹片以及美工刀就可以做一只竹蜻蜓了。長長的竹筷是它的“身體”,安在筷子上頭的竹片就是“翅膀”。只要你用雙手握住筷子用力一搓,它就會騰空而起,快速旋轉,飛起來的樣子和直升機的螺旋槳有點相似。這樣的手工制作,學生興趣濃郁,提高了動手能力。
3.欣賞評述竹
“欣賞·評述”領域是形成審美意識和提高欣賞能力的領域。竹子不但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而且它還裝點了人們的生活。竹藝品種類繁多,竹制建筑也數(shù)不勝數(shù),有竹樓、竹亭、竹牌樓、竹橋、竹園林等。美術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有層次地欣賞、評述。通過欣賞,學生了解各種竹藝品和竹建筑的不同特點,體驗它們帶來的美的感受。在我們學校,有詩情畫意的竹牌樓和竹長廊,很多學生的宿舍都處在群山環(huán)繞之中,漫山的竹林常常是他們休息玩耍的好去處。在這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學生能感受到竹文化的無窮魅力。
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歡賞竹、吟竹、頌竹,并且在自己吟詠的對象中傾注自己的思想,寄托自己的情懷。學生可以經(jīng)常書寫有關竹的詩詞,提高書寫能力。
4.綜合探索竹
“綜合.探索”領域是研究創(chuàng)造和綜合解決問題的領域。我們充分挖掘竹文化資源,欣賞與竹有關的視頻圖片、音樂舞蹈、文學詩歌等,感受不同的藝術類別是如何表現(xiàn)竹的。我們可以利用俯首可拾的多種竹材料進行多媒材的個性組合,大膽地用竹結合生活中的各種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深入探究表達創(chuàng)意,美化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個性,學會合作,激發(fā)其主動探索的能力。
比如:啟發(fā)學生以竹筒、竹片、竹絲、竹枝、竹葉、竹根等一切可利用的竹材為原材料,輔以彩紙、彩泥、毛線、廢舊材料等手工材料,通過拼、貼、剪、刻、穿、粘、插、編、畫等方法創(chuàng)作一件平面或立體的作品。這樣的創(chuàng)作,需要學生課前準備很多材料,在家中或者戶外尋找各種可以運用的材料,這本身就是一種樂趣。接著,學生將材料帶到課堂進行思考、組合,拓展想象的空間,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學生的興趣濃厚,獲得了探究帶來的愉悅和成就感。
二、整合竹資源,豐富課外實踐活動
美術學習應從技能技巧的學習提高到美術文化的學習。結合竹文化資源,了解美術和文化及環(huán)境的關系很有必要,我們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帶領學生積極探究、動腦、動動。
1.組織戶外采風,感受竹的魅力
我們學校綠竹茵茵、鳥語花香,育人環(huán)境也處處體現(xiàn)“竹”的特色和精神追求。一進校門,我們就能看到一塊高大挺拔的校訓石,上面書寫著蒼勁有力的四個字“亮節(jié)向上”,師生常常在此取景攝影。學校中間有個“竹文化”長廊,設計別具一格。整個長廊兩邊介紹了很多關于竹的知識,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讓我們時刻感受到竹文化的魅力。校園東面的“匯竹園”,有幾十種不同品種的竹子,學生可以游玩和觀賞。一樓的竹藝吧陳列了很多精致的竹工藝品和學生自己制作的簡易竹藝品。我把這些校園獨特的美景和美術課相結合,經(jīng)常帶領學生在校園里攝影,并觀察竹子的生長;還帶學生寫生,感受竹與校園景的魅力。
有一次,我?guī)W生在匯竹園寫生時,正值竹筍破土而出的春天,我看到身邊有個學生很細致地畫出了每片筍殼尖上的嫩葉。于是,我把他作品的特點介紹給大家,并引導大家仔細觀察春筍的細節(jié),接下來大家的寫生作品都有了對細節(jié)的處理。還有一次批閱寫生竹子的作業(yè),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隨意地畫竹枝,沒有仔細觀察,于是在下次上課時,我?guī)ьI學生重新觀察竹子,大家發(fā)現(xiàn)竹枝是從每個竹節(jié)部位生長而出的,對于作業(yè)的修改都完成得很好。
2.組織社團活動,體驗制作樂趣
我們每周五的社團活動結合了學校竹文化,開設了有關竹的兒童畫、竹編、竹刻、竹烙畫的少年宮活動,并選擇有特長的教師和一些有經(jīng)驗的校外輔導老師進行輔導。每周活動老師們都認真?zhèn)湔n,根據(jù)課程設計有趣的教學內容,每個活動都在具有特色的專用室里展開,室內陳列了各種師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通過學習,同學們除了掌握一些竹編、竹刻、竹烙的技巧,還能夠制作簡易的竹編器具和竹刻玩具。
3.組織競賽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
每學期,我們都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竹文化活動。竹藝制作比賽,讓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同臺比藝,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指定的竹藝品;“竹之風采”書法、繪畫比賽,以竹為元素,讓學生創(chuàng)作生機盎然的書法繪畫作品;“竹之風采”手抄報比賽,要求學生圍繞竹的相關文字、圖畫進行設計制作,作品精彩紛呈。每次比賽后我們都匯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每次活動,每個班級都選出有特長的學生參加比賽,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學生發(fā)展。
三、探索竹資源,拓展社會實踐活動
核心素養(yǎng)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優(yōu)秀的竹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正好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教師帶領學生親歷社會和生活,直觀體驗當?shù)氐闹裎幕囆g,了解竹的歷史和竹在現(xiàn)代生產(chǎn)中的應用,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使其了解美術與社會的緊密關系。
我們將太華山旅游區(qū)和竹產(chǎn)業(yè)展示中心作為學生親身體驗大竹海的校外實踐基地。竹產(chǎn)業(yè)展示中心位于我們鎮(zhèn)區(qū),學生參觀很方便,里面展示了各種與竹有關的藝術品和生活用品,有的制作工藝精湛,有的造型獨特,有的生動有趣,學生去了,常常對工藝品愛不釋手、在展示中心流連忘返。
我們將精選竹制品加工廠作為學生深入了解竹的校外實踐基地,其中有竹簾廠、竹地板廠、竹篙板廠、襄陽手工編織作坊……學生直接去到竹簾廠里,可以非常直觀地觀察到竹簾的制作工藝和每一步制作步驟,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體驗一下制作的過程。
在我們當?shù)?,有很多年長的民間藝人和民間工匠,民間藝人擅長做精巧的竹編、竹雕、竹扇等,民間工匠的手藝都是祖祖輩輩從勞動中傳下來的,他們會制作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竹制品,比如竹籃、竹凳、竹匾、竹席、竹梯等。我們去他們家中或工作室觀察他們制作竹藝品,了解竹藝品的外形特點和實用性,觀察竹藝品的制作方法和過程,初步學習他們的制作技能。
上學期,我們就組織學生去探訪了宜興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一折扇制作技藝。宜興折扇的非遺傳承人是湯忠財,是我們太華人,他少時隨祖父學習制扇工藝,后來拜蘇州制扇大師進一步學習,如妗熟練掌握了選料、成形、定型等上百道工藝。學生們仔細地觀察了折扇的制作方法,并且還親自嘗試動手制乍,既體驗了活動的樂趣,又掌握了制作折扇的基本技能。
總之,美術課程強調學習的綜合性和探索性,以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美術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創(chuàng)造空間,我們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內外竹文化交流和美術特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s].2011(1).
[2]倪玉軒,陳宏良.傳承人文底蘊建設竹韻校園[J]中國教師,2012,8(15).
[3]吳益俊.學?!爸裎幕闭n程建設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