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一體化背景下探討了用“樂動會”評價體育課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樂動會”課堂的特點與價值導向,重點探討了從一體化的思路創(chuàng)設“樂動會”體育課堂應把握的關鍵,旨在為教師們在一體化改革背景下更好地把握體育課堂、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一體化;樂動會;體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6-00-03
體育課程一體化總體上要充分發(fā)揮課程的服務功能,尤其是在滿足學生運動需求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方面體現(xiàn)得將會更為突出。體育課程一體化在評價方面,從“知、能、行、健”的學段評價,到“樂動會”的體育課堂評價,建構(gòu)了一個具有層次性的評價體系?!皹穭訒笔求w育課程一體化在課堂評價方面提出的三個關鍵要素或核心要素,是衡量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1]一體化背景下的體育課堂如何把握和體現(xiàn)“樂動會”,真正地為學生的需求與發(fā)展做好服務,這既是一體化希望達到的,也是優(yōu)化體育教育所期待的。
一、一體化背景下從“樂動會”評價體育課堂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體育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體育課堂,體育課程改革標志性成果也常常是通過革新體育課堂而呈現(xiàn)。很長一個時期,什么是好的體育課,或體育課的標準問題都一直未停止過對其爭論和辨析。無論是過去提出快樂體育模式、體質(zhì)教育模式、健康體育模式,還是技能教育模式,所提出的各類體育課堂創(chuàng)新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和指導著某一歷史階段的體育課的變革,也為體育課程改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體化提出從“樂動會”三個要素綜合判斷體育課的質(zhì)量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
(一)從“樂動會”評價體育課堂的必要性
如何評價一節(jié)體育課是不是好課,過去有多種評判方法,有的是大而全的從評價教師、場地器材的使用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有的是單純看體育教師的教,還有的是從課的總體效果來評判;也有專門從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jié)果方面評判體育課堂的優(yōu)劣。筆者傾向于從學生的角度來評價體育課的質(zhì)量,而且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過程與結(jié)果的評價,具體聚焦在“樂”“動”“會”三個關鍵要素上。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一是評價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其重點應落在受教育者身上,即要看教學的效果,而不是施教本身,這是最直接或最具針對性的考查教學質(zhì)量的視角。衡量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與結(jié)果,既是體育教學所達到的總體效果,也是體育教學“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二是從“樂”“動”“會”三個關鍵要素評價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抓住了從興趣激發(fā)與保持,即“樂”這一體育學習的基本保障和前提,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的各項活動;到精準把握科學、合理的“動”,即“動”的是否準確、充足、安全和有效,這正是體育學科特性——實踐性的明確要求,體育是實踐性學科,操作性知識,實踐的主要標志是讓學生通過形式多樣并富有成效的“動”,固然對體育課堂教學“動”的評價尤為重要;再到學習結(jié)果的把握,即“會”了什么,以及“會”的程度,假如忽略了“會”,僅僅通過“樂”與“動”來評價一節(jié)體育課是不是好課,是不全面的,從目標上看也是不完整的。[2]因此,一體化提出評價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從學生體育學習的角度,重點看“樂動會”是十分必要的。
(二)從“樂動會”評價體育課堂的可行性
如何通過評價“樂動會”來全面具體地衡量一節(jié)體育課的優(yōu)劣,即如何體現(xiàn)其可操作性,這是提出“樂動會”并以此評價體育課堂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關于“樂”,既可以從學生的表情上來初步判斷“樂”與“不樂”,或“樂”的程度,也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上判斷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以及看其在體育學習中的各種動作來輔助判斷。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觀察,準確判斷關于學生在“樂”方面的表現(xiàn)。關于“動”,是體育課的本質(zhì)屬性,也是相對比較容易判斷的重要指標,“動”的準確性,可以通過比對動作規(guī)格來判斷;“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記錄練習密度與心率等來判斷;“動”的安全性,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學、練、賽各種活動中是否出現(xiàn)有運動損傷,或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以及面對安全隱患學生是否有安全意識和規(guī)避隱患的方法等來判斷。關于“會”,重點可以從會說、會做、會用、會學、會做人五個方面來評判,但是一節(jié)課上并不能把五會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只是有所側(cè)重。然而,五個方面的“會”教師都要關注到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引導。會說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語言表達所學的內(nèi)容;會做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身體展示所學動作;會用是體現(xiàn)學以致用,一節(jié)課盡管難以體現(xiàn)出應用,但也要向?qū)W生傳授如何用、何時用的知識與方法;會學是學、練、賽的方法掌握,教學中老師需要向?qū)W生傳授方法,學生要能夠懂得和掌握,并運用正確的方法參與學、練、賽各項活動;會做人是突出德育滲透,要能夠在體育課堂上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如何做人的正確引導,學生所能表現(xiàn)出的積極的良好的一面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而消極的不良的方面要及時制止和批評教育,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并在言行方面要能夠保持一致,充分發(fā)揮出“以體育人”的教育價值。由此可見,從“樂動會”評價體育課堂,可以將其具體化、顯性化,甚至有些指標可以進行量化。
二、一體化背景下的“樂動會”體育課堂特點與價值導向
體育課堂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相比,具有明顯的特征,實踐性是區(qū)別于其他學科課堂所呈現(xiàn)出的獨特性,當然,還并非僅僅如此?!皹穭訒斌w育課堂的特點會更加鮮明,且價值導向也將更為清晰。
(一)一體化背景下的“樂動會”體育課堂特點
一體化背景下的“樂動會”體育課堂,其特點具體可以概括為:以學定教的“生本性”、寓教于樂的“趣味性”、少等多動的“實踐性”、以體育人的“教育性”等幾個方面。
第一,以學定教的“生本性”。過去,有諸多體育課堂,不是呈現(xiàn)的以學定教,而是一味地在教某個教材,或者教師基于自己的專業(yè)基礎、能力水平等,更注重如何教,而忽略學生如何學,還有的課前忽略對學情的系統(tǒng)分析,課中缺乏對學情的全面觀察,未能及時把握學生最真實的學習情況,假如課后再不進行深入反思,體育教學的效果就難以充分體現(xiàn),體育教學的質(zhì)量提升也難以見到成效。而一體化背景下的“樂動會”課堂,尤為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需求,無論是備課環(huán)節(jié)還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工作,都強調(diào)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即體現(xiàn)其“生本性”,符合學生的發(fā)展實際,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是體育課堂的出發(fā)點也是落腳點。
第二,寓教于樂的“趣味性”。體育源于游戲,又高于游戲,體育運動本身帶有一定趣味性,而且?guī)缀趺宽椷\動都有其興趣點,充分挖掘體育運動的興趣點對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其參與度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皹穭訒斌w育課堂,要對“樂”引起高度的重視,寓教于樂自然成為關注的熱點,要強調(diào)的重點,當然也是組織好體育課的難點。但要達到較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缺了對“樂”的把握和呈現(xiàn),是很難的。提出體育課堂要盡可能達到“樂動會”,其寓教于樂的“趣味性”是其中一個關鍵性特點。當然,“趣味性”并不只是簡單地游戲化,而是基于不同學段和年齡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與需求,在充分挖掘各項運動興趣點的基礎上,適當采用組織游戲、開展比賽、創(chuàng)新設計等多樣化體現(xiàn)的結(jié)果,確保和增加“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練、賽中享受樂趣,并激發(fā)起興趣,其在體育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更好地調(diào)動。
第三,少等多動的“實踐性”。體育知識具有操作性,體育學科主要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所以,實踐性是十分重要的且必須凸顯的特性。當前的體育課堂存在多種傾向,最為突出的有兩種,其一是“動”得不夠,“靜”得太久,其原因有的是任課教師講得太多,有的是組織不當讓學生站的時間太長,總的來講是沒有充分地“動”起來,鍛煉自然就會不足;其二是“動”得過多,“靜”得不夠,有些課上一味追求大密度,甚至讓學生在聽講過程中,也要“動”著聽,學生難以靜下來思考。這兩種情況實際上是走向了兩個極端,并非體育課堂的理想狀態(tài)?!皹穭訒斌w育課堂之所以將“動”作為其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要突出科學合理的“動”的實踐性,是要在精講多練原則把握的基礎上,再強調(diào)讓學生少等多動,少等不是不等,多動是在少等基礎上的多動,也就是說,該等的時候一定要安靜下來,該動的時候更要合理組織使其“動”得科學、合理、安全、有效。因此,既要體現(xiàn)“實踐性”,還要對“動”的度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把握。
第四,以體育人的“教育性”。無論是我們平常說的體育課堂,還是一體化背景下的“樂動會”體育課堂,都要凸顯其以體育人的“教育性”,而教育同時包含著教書與育人兩大維度,體育學科的教書意味著要傳授體育與健康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體育學科的育人依然要把握“立德樹人”這一個根本任務的落實、落細,圍繞健全人格的塑造體現(xiàn)體育的教育價值??偟臅摹皶f”“會做”“會用”“會學”“會做人”五會方面呈現(xiàn)以體育人的“教育性”。
(二)一體化背景下“樂動會”課堂的價值導向
在一體化背景下提出從“樂動會”評價體育課堂,并建議教師們積極打造“樂動會”課堂,為何如此,“樂動會”課堂的價值何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使體育課堂更有目標感,把握了“樂動會”,如同抓住了體育課堂的“精氣神”,其目標更加聚焦在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上。二是使體育課堂更具靈活性,提出“樂動會”,使教師們有更大的靈活自如地把握課堂的時間、空間和方式,例如,要達到“樂”,教師們可以基于學校實際、學生情況、教學內(nèi)容等靈活把握達到“樂”的學習方式,并不限定使用某一種方式。三是使體育課堂更顯實效性,關于什么是一節(jié)好課,大家對該問題的關注度一直都很高。好課的定位是要落在課的實效性上,換言之,缺乏實效性的課再新穎,任課教師感覺再良好,都難以將其定位為好的或優(yōu)質(zhì)的體育課。而“樂動會”更加強調(diào)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感體驗、身體鍛煉、技能學習、方法掌握、靈活運用與人格塑造等。這種多維度都突出實效性的課堂打造,也正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需要。由此可見,一體化背景下“樂動會”體育課堂會更有目標感、更具靈活性、更顯實效性。這也是“樂動會”課堂的價值導向所在。
三、從一體化思路創(chuàng)設“樂動會”體育課堂應把握的關鍵
“樂動會”體育課堂,不同于以往任何單一要素模式傾向的體育課堂,而是要將“樂”“動”“會”三要素集中體現(xiàn)在同一節(jié)課上,是要更系統(tǒng)和全面地凸顯體育課堂的價值和以體育人的實效。從一體化的思路創(chuàng)設“樂動會”體育課堂需要把握如下幾個關鍵。
(一)“樂動會”體育課堂需要突出“生本體育”理念
體育課程實施的主陣地體育課堂,既是學校落實體育教育的主渠道,也能夠判斷能否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生本體育觀?!皹穭訒斌w育課堂,其體育的定位,一是要能更好地通過體育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學生的生長發(fā)育需要體育助力,學生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也有著對體育的不同需求;二是學校體育既是為終身體育奠基,也是為幸福而健康的人生奠基,樹立“生本體育”理念,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做好奠基工作。
(二)“樂動會”體育課堂需要體現(xiàn)“以學定教”觀念
體育課堂能否突出“樂動會”,既能反映出觀念的轉(zhuǎn)變程度,還能較為明確地區(qū)分出體育課堂是“以教定學”,還是“以學定教”的差異程度,前者,更注重教師的教,教師的主導作用遠大于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多表現(xiàn)為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又非常常見的教學觀念。后者,更注重學生的學,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在教師的啟發(fā)和指導下學生的學多表現(xiàn)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主動學習,教師的教比較重視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方法,目前這種教學觀念還不夠常見,但將是未來突出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主流觀念?!皹穭訒斌w育課堂體現(xiàn)“以學定教”,關鍵是要把握好學情,既要注重備課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以往體育學習中的情況分析,對學生特點、基礎等的分析,從學情出發(fā)設計如何更有效地教,還要強化體育課堂觀察,充分把握學生在現(xiàn)有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及時調(diào)整和完善教法。
(三)“樂動會”體育課堂需要把握“因材施教”原則
無論是“生本體育”還是“以學定教”,都共同遵循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樂動會”體育課堂在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突出“因材施教”至關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一是考慮分層教學,尤其從學習目標的設置開始就要充分體現(xiàn)出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有別,要盡可能地減少大統(tǒng)一的目標設置,消除僅僅顧及部分學生的學習目標設置現(xiàn)象。因為,學生有差異是絕對的,沒有差異卻是相對的,基于學生的差異性設置有一定區(qū)分度的學習目標,再基于不同的目標組織開展分層教學,體育教學才能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二是注重查漏補缺,學生之間有差異只是一個總體上的不同,至于每一個學生差在哪里,要想達到有效教學,提高“樂動會”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既要能從總體上把握“樂動會”哪個方面需要強化,還要充分了解學生自身在“樂”“動”“會”方面的短板。具體而言,是“樂”之缺乏,“學不樂”,缺乏樂趣,需要激發(fā)興趣;還是“動”之不足,“學不熱”,缺乏練習的時間和強度,需要強化練習;或是“會”之不夠,“學不會”,缺乏達到學會的寬度和深度。即便是從“會”的角度來區(qū)分,不同的學生或許也存在差別,如有的學生不會說,有的學生不會做,有的學生不會學,還有的學生不懂得學以致用,甚至是在如何做人方面有待進一步教育與引導。由此可見,“樂動會”體育課堂做到“因材施教”至關重要。
在一體化背景下打造“樂動會”體育課堂,是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的明確要求,也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保障。體育課堂突出“樂動會”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但總體上要能夠樹立“生本體育”理念,把握 “以學定教”觀念,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全方位多角度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于素梅.一體化體育課程的旨趣與建構(gòu)[J].教育研究,2019(12):51-58.
[2]于素梅.“樂動會”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體育學刊,87-92.
基金項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0年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基金項目(課題編號:GYI2020010)。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