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美琴
摘 要:學生的思維品質反映其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即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以英語教材為基礎,深度解讀閱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能力,拓展其思維空間,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
關鍵詞:閱讀教學;深度閱讀;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63-1
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目標。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個人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水平和特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關注文本特征、文本語言、文本內涵、深層理解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比較、架構、評價、推介等策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思維品質。
下面以譯林版八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 1為例,結合本堂課的教學片段,談談如何在深度閱讀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與探究。
一、關注文本特征,培養(yǎng)推測能力
文本特征包括文本呈現(xiàn)時所用的標題、插圖、篇章導言、提要等顯性形式。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特征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寫作背景和意圖。告訴學生本堂課我們將閱讀Timmy的故事,引導學生閱讀標題及標題前的篇章導言,了解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when/where/what/who。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引起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和探究??v覽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Timmy在地震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是串聯(lián)整篇文章的線索,因此Pre,reading部分觀看短視頻后,預設了see, hear, feel三個問題導出部分新的單詞和短語。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中,將文本梳理成Before/During/After the earthquake三個部分,學生推測出主人公Jimmy一開始是在bedroom,到最后是在outside。課堂的前幾分鐘,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特征和特點,抓住文本主線,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積極預測故事情節(jié),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分析、推理等思維品質。
二、關注文本語言,培養(yǎng)分析能力
得體的語言能夠準確的傳情達意,本堂課是閱讀課第一課時,目標是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學中要關注影響學生理解的關鍵詞和疑難句,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順利理解其在文本中的含義,以此帶動文本理解和交流表達。在梳理完第一、二段之后,設計了Further thinking: Did the buildings come down suddenly? 地震中建筑物是頃刻間坍塌的嗎?接著追問How do you know?/Why do you think so? 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語言,很快學生找到了文本中的這些時間詞at first, then, soon, then,告訴學生這些詞能夠表明故事進展的過程。第四段中布置學生找出一些副詞slowly, luckily, just,告訴學生文本中的副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細節(jié),這些時間詞和副詞我們可以用在自己的故事中。第五段布置學生找出一些動作詞補全句子,并讓學生模仿“Help! Please help! I,m here!”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師生一同感受主人公從遭遇地震的恐懼不安到死里逃生的情感變化。語言理解是在語言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揭示語言意義的加工過程。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語言,理解語句內涵,分析用詞得體性,剖析寫作手法,感悟細膩情感等閱讀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提升文化品格與思維品質。
三、關注文本內涵,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實現(xiàn)文本解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載的寫作意圖、觀點進行分析,那么學生所聚焦的,就不再是文本的表層信息,而是其深層涵義和文化內涵。在梳理完一、二兩段之后,設計了When a terrible earthquake started, what could/couldnt Timmy do? 以漫畫和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判斷地震發(fā)生時的逃生方式,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正確的,漫畫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也為后面的輸出環(huán)節(jié)作了鋪墊。Postreading 部分,設計了Why did Timmy survive? 引導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這樣既可對本文有一個完整的了解,也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技能。這也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引導學生學習Timmy的一些方法,學會自救,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關注文本內涵,體會文章的隱含意思,形成自己的評價和判斷,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關注深層理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閱讀是思維和語言相互作用的過程,閱讀中要把信息與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及設想結合起來,預測意義,作出推理判斷,以達到吸收并消化的目的,同時要推敲辨析,激發(fā)進一步的思考。本堂課的拓展延伸部分,設計了If you were Timmy, what do you want to share with us?將學生分成四組,以at school, at home, in a tall building, on a road為場景,分別討論地震中的安全舉措,各小組長負責將討論結果寫在心形紙上并上臺交流,最后張貼在黑板上Timmy的故事的思維導圖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救方法,教育學生災難發(fā)生時,增強警惕意識,學會自救,能以積極心理應對。此處是本堂閱讀課的主題延伸,是思維的梳理,是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提升,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這堂課也因此被推向高潮。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和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真正的理解,引導學生學會尋找信息,解碼信息,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共鳴和評價,從而得到感悟和教育。在深度閱讀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問題,通過精確的反饋和點撥幫助學生思考并領悟文本,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畢勝,韓炳華.聚焦深度閱讀 提升思維品質[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06).
[2]何亞男,應曉球主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上海教育出版室,2010(10).
[3]朱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七都中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