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除了對知識的掌握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中包含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辨別能力和解釋的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需要學生透過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內容,學會深入思考,從中進行分析總結。并且道德與法治是關于生活的學科,需要學生應用到生活中,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思辨能力;策略
前言:
思辨能力中包含思考、分析、辨別和解釋的能力,不僅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需要教師注重培養(yǎng)相關能力,可以由此推廣到其他科目,學生不能只是單純的學會教材上的知識,也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避免出現高分低能。教育并不僅僅停留在教知識中,也要延伸至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舉辦辯論活動,激發(fā)學生辯論潛力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準備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辯論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對事物的思考,分析事物的本質,同時學會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辯論活動緊張刺激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的欲望,經過辯論也能夠讓學生對教材知識有一個更深的把握,在自我思考和與其他人辯論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升華。
比如我們在學習初中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第五課交友的智慧時,這節(jié)課涉及的一個小節(jié)的內容是網上交友新時空。針對網絡交友的問題,我?guī)ьI學生進行了一次辯論賽。正方觀點是我們需要在現實中進行交友活動不需要網絡,反方觀點是我們只在網絡上交友完全可以取代現實中的交友。兩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開啟了唇槍舌劍的模式。正方的表述主要是“現實中的交友更加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聯網交友是缺少溫度的,我們不能用互聯網代替我們的情感”。反方的觀點是“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即使和朋友離得很遠也能夠有所聯系,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雙方辯論選手誰也不讓誰,現場氛圍非常活躍。在最后我進行總結,網絡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網絡不是從生活的全部,我們需要在現實中與朋友進行交往,也需要網絡來幫我們維持與遠方朋友的感情。是否應用網絡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和朋友的情誼。
二、課上注重學生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逐步轉變觀念,變換位置,削弱教師在課程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核心,由學生主導課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發(fā)言,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只有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學生在發(fā)言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思考、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學生通過發(fā)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進行思想的碰撞,這正是道德與法治而成所需要的。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我們在學習初中八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guī)則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時,我讓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尊重他人的事例以及自己的看法。學生在發(fā)言的過程中需要組織好自己的語言以及對事件的思考。有學生講到在地鐵站有人對工作人員大吼大叫、不配合工作,最后被公安機關帶走的事例。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在公共場合需要遵守規(guī)則,對工作人員要尊重,配合相關工作,因為他們在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我們也要懂得匯報?!痹诓粩嗟匕l(fā)言交流中,學生對教材知識也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三、課后布置思考性題目,延伸學生思考范圍
課后作業(yè)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的一個重要工具,通過作業(yè)能夠從中發(fā)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在之后的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對于道德與法治這一科目,布置作業(yè)不能僅僅停留在練習冊中,要將課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根據社會熱點為學生準備帶有思考性的課后題目,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課上與課下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帶到生活中,將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得以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知識的學習并不單純的只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要服務于生活,在生活中得到應用。
比如我們在學習初中八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guī)則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時,在學完這節(jié)課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題,是兩名學生考試沒考好和自己的老師起了沖突的問題。這一問題貼合學生實際,我讓學生思考如何處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經過課下的思考給出的答案有“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尊重老師,老師傳授知識,沒有考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個人,其次學生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最后學生應該和老師道歉,并且和老師進行交流溝來通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我肯定了學生的答案,條理清晰,表達準確。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采取方法進行練習。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接受新鮮事物,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靈活的運用在生活中,將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將所學知識進行升華。
參考文獻:
[1]何遠鵬.“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2020 (06):123-124+127
[2]黃澤鋒.略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2019 (31):111-112
[3]孫邑.創(chuàng)設思辯情境 培養(yǎng)思辨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實踐探索[J].內蒙古教育.2018.(1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