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蘭
摘 要:戲劇表演是常見的教學形式之一,具有生動形象、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優(yōu)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結合實際,整合課本知識,合理編寫劇本,突出學生特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戲劇表演內(nèi)容,妥善分配時間,引導學生設計臺詞,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語用能力。
關鍵詞:戲劇表演;英語教學;嵌入式教學;語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1-0080-02
小學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但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應由教學實際出發(fā),用學生喜愛、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教學。戲劇表演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共同參與、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做中學”的交互舞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英語教學中應用戲劇表演,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本文基于英語教學中嵌入戲劇表演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何將戲劇表演合理嵌入教學過程,實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在英語教學中嵌入戲劇表演存在的問題
1.無法形成知識網(wǎng)絡,基礎不牢固
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法將知識進行合理銜接,從而構成知識網(wǎng)絡,真正將教師教授的知識轉變?yōu)樽约旱闹R,此問題在英語教學嵌入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較為常見。盡管小學英語課本的內(nèi)容較為簡單,但其中所包含的交際信息、基礎知識較為多樣化,屬于語言學習的基礎。語言學習不能依靠死記硬背,而要學會靈活運用,使其能夠真正服務于生活。雖然學生對戲劇表演感興趣,也能夠積極參與到戲劇表演過程中,但始終無法將在戲劇表演中習得的英語知識形成知識網(wǎng)絡,導致英語知識基礎不牢固。
2.無法展現(xiàn)學生特點,時間安排欠妥
學生由于成長環(huán)境、性格不同,具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戲劇表演的目的是便于學生利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掌握知識,而部分教師強制要求學生參與到戲劇表演中,導致一些學生因性格較為內(nèi)向,不喜歡參與表演而產(chǎn)生反感情緒。每個學生均有各自的喜好,教師不重視學生的喜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還會消耗大量的課堂時間。
3.學生參與感較低,成就感欠缺
學生參與感來自多個方面,不僅包含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而且存在于學生自身是否對戲劇表演起到幫助的自我詢問過程中。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對于成就感的需求絲毫不低于成人。參與感、成就感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已成為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的問題,對于英語教學而言也是如此。但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學生的參與感與成就感,具體體現(xiàn)在劇本編寫、語言設置全部由教師決定,教師仍為整個戲劇表演過程中的主體,導致學生參與感低,也就不利于成就感的形成,無法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更高的學習熱情。
二、如何將戲劇表演合理地嵌入英語教學
1.整合課本知識,合理編寫劇本
教師若想將戲劇表演合理嵌入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就應整合課本知識,合理選擇劇本。教師應對本次課程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分析,從中選擇對應內(nèi)容,研究其是否適合劇本表演,是否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否能成為教學工作中較為主要的一環(huán)。例如,Hello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為日常交流用語,涉及你好、再見、姓名詢問、問候等日常用語。教師應注意戲劇內(nèi)容中角色所處環(huán)境、地點等,隨后由簡單的問候開始,結合實際設定戲劇表演內(nèi)容,使學生參與到戲劇表演中,使學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時逐漸熟練使用日常用語,達成學習目標。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講授更有興趣,而且能增強對戲劇表演的興趣,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另外,教師在整合課本知識、分析劇本的過程中,還應將各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傳達給學生,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教師可在教學前首先將各個單元的知識點統(tǒng)合,構建簡易劇情框架,根據(jù)劇情設計一個“大劇本”,隨后根據(jù)每個單元的知識設計分散“小劇本”,讓學生在表演結束后不僅能夠掌握知識,而且期待后續(xù)“表演”的出現(xiàn)。
2.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戲劇表演內(nèi)容
學生更樂于接受與實際生活關聯(lián)較為密切的、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戲劇表演內(nèi)容,即學生喜愛的戲劇內(nèi)容與生活具有一定關聯(lián)。因此,教師在設計戲劇表演內(nèi)容、確定戲劇表演形式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其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而能夠主動應用自身知識,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戲劇表演實現(xiàn)學習水平的提升。
3.突出學生特點,妥善分配時間
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特點進行任務布置,如對性格較為開朗活潑、喜歡展現(xiàn)自己的學生給予其表演方面的任務,而對較為內(nèi)向的學生給予向其他同學傳達劇本內(nèi)容、劇本編寫等任務,使其也能開口說英語。根據(jù)學生特點布置任務,使各種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表演過程中,能提升學生參與感。教師還應通過表揚、獎勵等行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將參與感轉化為成就感,使教學事半功倍。
4.引導學生編寫劇本、設計臺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和學習都應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語境并設計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提升“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因此,在劇本設計、臺詞設計方面,教師應適當“放權”,即將劇本設計、臺詞設計的部分工作分給學生,使學生提高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劇本組、臺詞組、道具組等,使其用所學英語進行簡單交流。教師在此過程中根據(jù)學生需要提供教學指導,以學習收獲、詞匯量擴充為戲劇表演的主要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確定戲劇表演內(nèi)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的內(nèi)容及引導的尺度,避免將內(nèi)容“傾囊相授”,以致學生無須思考就能完成任務。
三、結語
總之,戲劇表演是英語教學過程中效果較好、學生較樂于接受的形式。而為使戲劇表演能夠切實產(chǎn)生作用,教師仍然需要結合實際,對學生情況、課本內(nèi)容等各類因素進行全方位分析,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發(fā)展形式,合理地嵌入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傅熊平.戲劇教學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
[2]柳妞.英語教學中戲劇教學法的運用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綜述[J].英語廣場,2017(02).
[3]石新紅.戲劇表演高效閱讀——談戲劇表演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5(33).
[4]宮文勝.戲劇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三條路徑[J].江蘇教育,2015(45).
[5]王泉.多模態(tài)視角下英語戲劇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