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云珍
【摘要】近年來,留守兒童管理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也是學校、家長比較頭疼的事情。只有仔細地調查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多管齊下,綜合管理,才能使這些雙親外出經商打工的“留守兒童”健康茁壯地成長。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一、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問題現狀分析
(一)性格缺陷與意志力薄弱
留守兒童正處于品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遠在他鄉(xiāng),對于孩子的教育可謂是鞭長莫及,難以實現有效的教育,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將會對學生的人格造成損傷,甚至對社會的穩(wěn)定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與此同時,一些兒童的意志力十分薄弱,如果不能在父母的有效監(jiān)督下,進行生活和學習,他們很難實現自身的發(fā)展,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留守中學生,不良行為的產生。
(二)沉迷于網絡
留守兒童多數是與老人生活在一起,這些兒童和老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代溝,普遍關系較為緊張,再加上青少年會由于對生活中的溝通障礙,將自己的精神寄托轉向網絡領域,他們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肆意的揮霍青春,有的在網絡中聊天、交友、還有的在網絡世界中稱王稱霸,長期下來,他們的身體逐漸透支,心理逐漸萎靡,對社會和世界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認識。
(三)親情觀念缺乏
研究表明,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能夠在家鄉(xiāng)透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帶給充實的經濟支持,不惜拋家棄子,離鄉(xiāng)背井而進城打工。
(四)社會環(huán)境復雜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網絡游戲、色情影像、黑社會勢力等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構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進而使他們在自己心理發(fā)展上存在超多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超多的不安全隱患。
二、改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
(一)家庭方面
1.關愛留守兒童
家長應克服困難,關愛孩子。要鼓勵家長改變外出務工方式。夫妻兩人盡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一方可擇近在本地務工,留一位在家陪伴、看管孩子。還可以將孩子帶在身邊,到外地上學,盡量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最好能隔不長時間回家一趟,增進與孩子的親情交流,關心其成長。
2.增強責任意識
在外務工的家長應該增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意識,不是說在經濟上滿足孩子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給予更多的關愛。要引導家長要轉變育人觀念,錯誤的育人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極大,必須切實加以轉變。
3.加強溝通
留守兒童大多數家長都是外出務農的,有的孩子的家長是半年回家一次,有的孩子家長春節(jié)回家一次,有的家長甚至幾年才回家。在當前這個信息時代,父母在外還應跟孩子加強溝通,多回家探望或多打電話、視頻問候,多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問題。
(二)學校方面
關愛留守兒童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對于教師來說更是工作的重點。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教育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1.傾注愛心、耐心,從孩子的身邊小事做起
愛是教師教育的基礎,對于長期缺乏家庭關愛的留守兒童,教師要傾注更多的愛與耐心。在從孩子學習、生活上的小事、細節(jié)上入手,多多照顧孩子,加強溝通,及時地掌握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情況。同時還應該幫助這些留守兒童盡快的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使孩子能真正的感受到來自教師、同學的關愛,產生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的情感。
2.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有的內向、自卑,有的自私、孤僻,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就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并加以解決。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里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填補了留守兒童空虛的心靈。
3.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法制觀念的教育
學??梢酝ㄟ^開通親情聯系電話、建立親情聯系卡、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等多種手段與途徑跟家長做到很好的溝通。同時也倡導教師利用節(jié)假日到留守兒童家做家訪,及時了解孩子在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并給予幫助,最大限度地彌補由于親子關系的缺失而帶給孩子們的傷害。
(三)政府方面
有關政府部門可以結合學校、社會機構等力量建立一個完善的留守兒童監(jiān)管網絡,并將一系列的措施制度化,這樣能很好地填補留守兒童監(jiān)管的空白和盲區(qū)。利用當地的村委會或社區(qū),統(tǒng)計轄區(qū)內的留守兒童,建立檔案,定期看望,給予關愛。同時也呼吁政府部門在各地多建立一些民工學校,使在外務工的父母有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親自看管。還可以利用當地農村資源,大力提倡發(fā)展經濟,形成特色產業(yè),增加就業(yè)機會,使部分農民工不必外出務工。這樣能有效地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方法。
(四)社會方面
來自社會的關愛與支持也是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可以成立一些社會組織如留守兒童自助關愛機構來定期開展留守兒童健康體檢、心理健康測試、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檔案,無償地為留守兒童提供醫(yī)療心理援助、生活援助甚至法律援助,定期對留守兒童開展安全法制講座,幫助留守兒童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和法制意識等,積極倡導社會公民共同關心孩子,愛護孩子此外,農民工集中地的政府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有關政策,通過興辦農民工子女學校、降低農民工子女入學門檻等有效舉措,讓更多留守兒童可以隨父母在異地享受平等、良好的教育。
總之,要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促進每一個孩子全面、健康地發(fā)展,需要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的“四結合”一體化,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政府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配合,協調一致。讓我們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