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張志輝
【摘要】新聞標題不論何時都是新聞的眼睛,尤其進入全媒體傳播時代,隨著海量信息來臨,五花八門,眾說紛紜,只有新聞標題讓人眼前一亮,才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環(huán)境中,吸引住受眾的眼睛。因而,時代對網絡新聞工作者“標題功夫”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深入分析當前網絡新聞標題存在的突出問題,探討全媒體時代新聞標題的制作技巧。
【關鍵詞】網絡;新聞;標題;研究
新聞標題不論何時都是新聞的眼睛,尤其進入全媒體傳播時代,隨著海量信息來臨,五花八門,眾說紛紜,只有新聞標題讓人眼前一亮,才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環(huán)境中,吸引住受眾的眼睛。因而,時代對網絡新聞工作者“標題功夫”提出更高要求。
一、全媒體傳播時代,網絡新聞標題至關重要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智能時代、5G時代的不斷來臨,媒體發(fā)展也越來越“全”。具體表現在,傳播載體“全”了起來,傳播形式“全”了起來,受眾傳播面“全”了起來。面對五花八門的資訊,網絡新聞標題制作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其具有的功能也有了變化。
(一)網絡新聞標題的“吸睛”功能
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標題的導讀功能,網絡媒體更多的是要吸引閱讀。“快閱讀”時代,受眾的目光往往只會在標題上停留幾秒,這幾秒能否抓住受眾,決定著他們會不會點開新聞繼續(xù)讀下去。所以,通過新聞標題成功吸引住受眾至關重要。由此,好標題成了網絡新聞能否傳播起來的關鍵所在。
(二)網絡新聞標題的互動功能
全媒體傳播時代,不管是技術上還是習慣上,受眾早已“不甘心”單純做個信息接受者,而是要更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進而成為參與者。只有靠“第一印象”與受眾發(fā)生思想上的互動,引發(fā)共鳴,才能吸引其更好參與進來,這也是新聞標題需完成的“使命”。
二、當前網絡新聞標題存在的突出問題
全媒體傳播時代,不但“內容為王”,更是“標題為王”,甚至不需要肩題、副題,你必須用一句話吸引住受眾。它要求新聞采編人員要花更多精力和心思在新聞標題上,由此而在網絡海量信息中脫穎而出,成功吸引受眾。但基于很多原因,目前網絡新聞標題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
(一)照搬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標題
網絡媒體發(fā)展時間短,人員規(guī)模和采編量難以和傳統(tǒng)媒體相較,且網絡媒體追求“全”“快”“廣”,不受篇幅版面、播出時長限制,其定位又要求它成為當地網上新聞資訊的“融平臺”,因而廣泛集納信息,轉發(fā)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內容在所難免。但傳統(tǒng)媒體由于嚴肅性或新聞表達習慣,標題多是中規(guī)中矩,甚至缺乏新意,這樣的標題并不適合網絡傳播。如若照搬傳統(tǒng)媒體已發(fā)表新聞的原標題,則會出現同質化現象,毫無新意,不能引起受眾興趣。
(二)標題黨
當今時代,面對流量風暴,追求點擊量成了眾多媒體之間競爭的直接目標。通過吸引眼球、標新立異的新聞標題來使受眾在海量信息中眼前一亮,從而提高點擊量成了重要的路子。特別是網絡時代,獨家新聞很少,媒體大都前后腳推出同一主題的稿件,為“掩飾”同質化,對標題“下手”不可避免成為各新聞平臺競爭的重要手段。所以,“標題黨”現象不斷出現。
(三)沒有深入挖掘新聞的價值內涵
一場會議、一個事件,可以表達給受眾的信息很多,如何把受眾最關心的呈現給他們,成為擺在網絡媒體采編人員面前的艱巨任務。有些時政新聞制作標題時,往往只是說某會議召開、某領導赴某地調研等,沒有將更多新聞價值和信息體現出來,更沒有將大眾最關心、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點體現出來,所以引發(fā)不了受眾的關注。
(四)標題過長雜亂
新聞標題要達到“極簡要文句說明全文”。就經驗而談,網絡新聞標題最長不能超過30個字,否則,很多網絡平臺因為標題有字數限制不能通過,而且轉發(fā)到微信朋友圈也不能全部顯示,影響受眾閱讀體驗,間接降低了閱讀量和傳播力。
三、全媒體時代,網絡新聞標題編寫技巧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新時代也對網絡新聞標題制作有了更高標準和要求,如何順應當下新聞標題制作的要求,讓標題真正成為新聞稿件的“文眼”從而增強傳播力,成為擺在新聞工作者面前的問題。對此,本人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標題要點明地名,增加受眾精準度
全媒體傳播時代,網絡新聞不再只局限于某一地,而是全網推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標題里出現“我省”“我市”等字眼,受眾就很難直觀知道是哪個地方?是否與自己有關?或許就此錯過這條新聞。
此外,今日頭條等一些靠算法推送新聞的平臺,也很難從標題上去識別受眾群,難以實現精準推送的目的,這樣也會降低平臺推送量,進而影響閱讀量。所以,在標題制作時一定要使用明確的地名,編輯在轉發(fā)傳統(tǒng)媒體稿件時,也要將標題中的“我省”“我市”變成確切的省市名稱。
(二)標題要靈活運用網絡熱詞和流行語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快遞小哥”“給力”“蠻拼的”等網絡詞語都曾出現過,既通俗又貼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活用網絡語言的典范。
網絡媒體的受眾多是網民和年輕人,如果不改文風,依然是“老腔老調”的話,就難以被受眾喜愛,不能實現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最大增量”的目標。標題活用網絡語言和流行語,會給新聞報道帶來不一樣的效果,更是網絡上一種“接地氣”的表達。
(三)標題要具有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創(chuàng)意
網絡語言以其特殊的表達,已成為一種新的語言風格,網絡媒體的標題不僅要善于使用“網言網語”,更要學會創(chuàng)意制作符合網友閱讀喜好的標題。如2019年9月29日中國女排以以11連勝結束本屆世界杯,《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制作這條新聞的標題是《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連用11個“?!?,代表中國女排11連勝。再如2018年,新華網微信公眾號連續(xù)推出系列“一字標題”的稿件,包括《春》《路》《年》等,每篇都是10萬+,這就是創(chuàng)意標題帶來良好傳播效果。
(四)突出亮點,放大細節(jié)的標題
一個事件往往包含多個信息點,網絡新聞標題由于受字數等因素限制,難以將所有信息點呈現出來,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制作標題時,要深入挖掘新聞中最重要、受眾最關心的亮點和細節(jié)進行放大。如2020年3月13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八場新聞發(fā)布會召開,相較于(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八場新聞發(fā)布會召開》這一傳統(tǒng)標題,大河客戶端的標題則是(郭某鵬事件后,河南這場新聞發(fā)布會明確了這件事》,將網友最關心的郭某鵬事件與本場發(fā)布會聯系起來,實現細節(jié)放大,更直白地吸引住了受眾。
(五)提問式標題
網絡新聞注重交流,利用提問式標題可以促使新聞與受眾發(fā)生思想上的互動,啟發(fā)思考,產生共鳴。例如,2019年12月15日,長江網發(fā)布一則新聞,標題為《掛科違紀,武漢大學清退92名外國留學生》,新華社客戶端在轉發(fā)時制作的標題為《掛科違紀,武漢大學清退92名外國留學生!你怎么看》,通過提問,引發(fā)思想上的互動,眾多網友在新聞后面紛紛留言討論。
(六)故事化表達標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痹谌襟w傳播時代,“講故事”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受到喜愛,特別是網絡新聞,故事化表達是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個方向,而故事化表達的標題,亦可以使網絡新聞更加親切、生動,會講故事的標題,才能最大程度擁有受眾。例如,2020年3月4日,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推出的一條新聞,標題是《住院25天,出院時他對醫(yī)生提出一個請求:讓我看看你的臉》;2020年3月6日,新華社客戶端一條新聞的標題《是他們!“拍著我的肩膀說,沒事的哥們兒?!薄?。僅僅讀這些標題就讓人很感動,這就是好標題產生的效果。
結語
總之,隨著全媒體傳播時代的到來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讀題”成了受眾每天在互聯網上看新聞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網絡新聞標題好不好,能不能在一剎那打動和吸引人,直接決定了受眾會不會點開這條新聞繼續(xù)閱讀,故而,網絡新聞標題所發(fā)揮的作用似乎更加空前。對于網絡新聞采編人員來說,一定要更加重視新聞標題制作,通過制作符合網絡傳播規(guī)律和網民閱讀習慣的標題,增強吸引力,才能提升網絡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盧天琴.互聯網時代網絡新聞標題的重要性研究[J].科技傳播,2015.04.
[2]譚云.“讀題時代”的報紙新聞標題編寫技巧0].新西部,2017.05.
[3]高青芝.論全媒體時代新聞標題的規(guī)范性[J].新聞知識,2014年09期.
【作者簡介】黃河,寶雞新聞網助理記者。張志輝,寶雞人民廣播電臺助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