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潔茹
【摘 要】民族音樂彰顯了民族文化,是每個民族風情、習俗的概括,代表了該民族獨一無二的特征,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現(xiàn)階段我國在民族音樂教育的開展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導致教育與傳承和發(fā)揚民族精神的信念背道而馳,這與我國長期以來所堅持的發(fā)展目標不相符合。因此,為了使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fā)揚光大,需要從學生入手,找到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民族音樂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0-0065-01
在科技背景下,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對于民族文化來說,快速的時代步伐使它們消亡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對于民族音樂。早在沒有語言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學會用聲音來表達情感了,后來隨著旋律的加入,譜成了一首又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首首樂曲,更代表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學校是民族音樂繼承與發(fā)展的重要基地,通過創(chuàng)新與改革教育方式,能夠使民族音樂延綿不息。
一、民族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民族音樂教育與其他教育一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需要對教育方式和制度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才能將民族文化長遠地傳承下去。
(一)重視程度不夠
一方面,我國比較重視必修課程的學習,進而忽略了對民族音樂課程的宣傳,也忽視了它對群眾的影響;另一方面,受西方文化沖擊,人們更偏向于流行音樂,覺得民族音樂乏味,對其缺乏興趣。
(二)教育體系不完善
在我國,音樂課程是以一種娛樂課程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多老師和學校對這一課程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制定相關制度,使得音樂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三)革新力度不夠
我國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與其他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需要從內到外進行改革,不僅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還要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制度,使音樂教育改頭換面,突出民族特色。但很顯然,以我國目前的教育情況,是很難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當代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投入其中,不能將自己的思想與民族音樂相融合,且教學方式單一、不新穎。
二、如何傳承和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教育
方式和制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解決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在民族音樂的教育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改革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而是一個艱難又漫長的過程。
(一)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和專業(yè)傳承人才的培養(yǎng)
課堂教育對于民族音樂的發(fā)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學校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播載體,對于傳承民族文化有促進作用。因此,為了使民族音樂能夠長遠發(fā)展下去,需要將民族音樂納入教學范圍內,讓學生在學習中也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鄉(xiāng)土風情,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識。
例如瑤族的山歌,為了更好地將它所包含的文化傳承下去,當地人將其編入了小學課程中,并將它納入了教育體系范圍內,使更多的人了解它。這不僅保證了民族音樂不被遺忘,也保證了文化內涵不會流失。
再比如,很多高校也將民族音樂納入了學習范圍內,并將其與西方音樂做比較,突出其藝術性,使學生在學習時更加注重它的文化內涵,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價值。
此外,在現(xiàn)代化背景下,師資力量也很關鍵,學校在招收音樂教師時,應對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考評,選擇有能力、有素養(yǎng)的教師。
(二)民族音樂要堅持走市場化和產業(yè)化的發(fā)展道路
當今,音樂產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成熟,為我國經濟發(fā)展貢獻了強大力量,人們對其也越來越重視。在這一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將民族音樂產業(yè)化,發(fā)揮出它的最大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民族音樂的產業(yè)化、市場化能夠帶動經濟的發(fā)展,但是由于我國音樂產業(yè)的起點較低,與西方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推進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競爭壓力,為了保證它能夠被群眾廣泛認可,需要建立音樂產業(yè)鏈,開發(fā)市場。
(三)堅持本土與現(xiàn)代結合,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內容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音樂的傳播方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現(xiàn)代社會將民族音樂與科學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為民族音樂增添了許多文化特色,這對于傳承民族文化有很大幫助。
我們都知道民族音樂表達的是當地人的風情、習俗,因此它含有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在這個步伐加快的時代,人們整日處于忙碌的狀態(tài),自然就對民族音樂有特別的情感,希望能夠借助它回歸自然。
例如《辣妹子》、《青藏高原》等。這些歌曲雖然被冠以民族音樂的名義,但是與流行音樂并無區(qū)別,甚至更加盛行,這表現(xiàn)了我國人民對它們的認可。在人們忙碌的時候,哼上一支民族小曲,能夠釋放壓力,放松心情。
青少年是國家發(fā)展的主力軍,因此,民族音樂的傳承也離不開青少年的參與。如我國開展的《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鼓勵青少年用當地特有的旋律和音調進行演奏,將民族特色發(fā)揮出來。
三、結束語
我們國家共由56個民族構成,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音樂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不僅表達了優(yōu)美的旋律,也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因此開展民族音樂教育對傳承和發(fā)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從教育制度與方式出發(fā),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同時,也要提升教師的文化水平,借助科技設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我國的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申華.對高校鋼琴教學中民族性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
[2]張健.鋼琴藝術民族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
[3]金常.中國鋼琴教育民族化問題論略[J].湖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