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婷
【摘 ?要】我國小學時期是培育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生活習慣、價值觀、世界觀的初期時期和階段,也可以說是最關鍵的時期,學生們在小學這個時期所養(yǎng)成的各種習慣對其本身來說都是長期的,是難以改變的。由于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目標主要包括知識和技術、過程與手段、方式與途徑、情緒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所以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肩負著促進小學各個階段的學生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價值觀形成的重大責任。閱讀活動是我國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閱讀活動結合了字、詞、句等多種教育方面的基礎知識,既有利于讓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對字、詞、句等的認知,又有利于讓我們的學生建立起正確的閱讀情感態(tài)度和核心價值觀,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為了教師教學中關注的問題中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引領幫助;閱讀習慣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時候應該首先以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為起點。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年人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也是沒有耐力去研究學習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亦是如此,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自己的興趣作為做閱讀的動力,所有的閱讀都會變得很被動與無效,學生就像是在完成一項不屬于自己的任務,并沒有從閱讀中真正感受文章的情感,也并沒有加入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這樣也就達不到閱讀的真正目的。因而教師應結合學生個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個人的習慣愛好為他們定制一套屬于他們自己的閱讀條例。在這些閱讀條例中,雖然閱讀的內容都是各種各樣的,但這些閱讀條例卻是學生自己能親身感受到的,與學生的習慣愛好關聯(lián)。例如,在大家即將要歡度春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和春聯(lián)、餃子、鞭炮、團圓相關的文章。有了真實濃郁的生活氣息作為背景,學生也就不難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學生的興趣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高,閱讀的態(tài)度也會變得端正,良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實現(xiàn)。
二、引領幫助學生積極主動進行閱讀
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在引導和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時,應該特別注意引領和幫助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重視他們閱讀的獨立性和閱讀主動性,正所謂"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活動,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前提。教師既要能夠教會他們所需要閱讀的內容不僅僅只能局限于書本之上,更多的是從現(xiàn)實社會外界、大自然中去獲取,要能夠教會我們的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步入到大自然,同時還需要他們進行網(wǎng)絡相應、多渠道的閱讀。在良好的閱讀習慣引領和協(xié)調的幫助下,或許閱讀相同內容,但是一個學生在閱讀后能夠掌握到的閱讀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卻遠遠優(yōu)于普通的閱讀。所以,這就是好的閱讀習慣行為的作用,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思考和借鑒。
三、充分發(fā)揮榜樣作用,全面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行為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樣適合。小學語文老師在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自己及班級中那些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學生榜樣。通過引導和優(yōu)秀學生的閱讀行為來影響他們,熏陶他們,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心理狀態(tài)帶動與其他學生關于閱讀的各種情緒態(tài)度與享受。同時,教師應該認真地觀察每個學生的閱讀表達、閱讀行為,對其在進行閱讀活動的過程中不正確的閱讀行為和習慣以及在閱讀后所產(chǎn)生的各種錯誤和情緒態(tài)度進行記錄總結并加以糾正。通過持之以恒地總結,使得學生們的不良閱讀行為習慣無處可見。久而久之,學生之間最終能夠被傳遞和延伸下去的便是良好端正的閱讀行為和習慣,學生也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行為和習慣,所以榜樣作用在小學階段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四、讓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自主思考好習慣
閱讀是一種伴隨著一個人終身的行為,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閱讀亦是如此,小學各個年齡階段所需要養(yǎng)成的全部閱讀習慣和對于后續(xù)所有的閱讀行為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都有著不可分離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每一位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師都是應當注重訓練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品格。自主思考對于文章的閱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若我們這些學生對于文章是沒有做出自主思考,沒有自己對于這篇文章寫作的想法和感受態(tài)度,那樣的閱讀也就是毫無意義的。在對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的是教會我們學生如何抓住閱讀時的細節(jié),要注意的是教會我們學生如何從許多方面入手,從細節(jié)上入手。這些都是小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應該熟悉和掌握的東西,閱讀的過程與最后的體會都是同樣重要的。
五、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閱讀的好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在閱讀時養(yǎng)成隨時摘抄的好習慣,遇到文章中自己認為精華的部分,隨時記錄下來,這樣既讓學生對于閱讀的文章加深了理解,又為以后學生進行寫作積累了良好的素材。
加強對于學生的語文閱讀教育活動和課堂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語言閱讀意識和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容易度,提倡讓學生少做一道題,多讀書,好看書,讀好書,通過大量的語言閱讀,學生就能夠充分接觸到豐富的語文情境和體驗感受到語言資源,增加語言信息的沉淀,提高閱讀知識的獲取率,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為他們在今后的日常學習、生活和事業(yè)工作中都將奠定一個扎實的底子。"上士聞其言,勤而習之。"因此,我們作為一名中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一定要做到勤于自我要求,積極地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熟練地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只有這樣,學生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是語文閱讀課程的主人,才會因為閱讀而更加熱愛語文這個課程。
參考文獻:
[1]張培秀。淺談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中國中外教育,2012(01)。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新圩鎮(zhèn)元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