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要】法治是促進經濟發(fā)展,國家穩(wěn)定的重要保證。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道德觀念不斷提高和完善,法治同樣也顯得尤為重要,它是促進社會穩(wěn)定,維持社會和諧的必要手段。培養(yǎng)法治精神,進行法治教育,已經成為當下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我國高中政治課應該加強教學中的法治教育觀念,可以提高個人的法律意識,提高個人綜合素養(yǎng),進而提高國家的整體民族素養(yǎng),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
【關鍵詞】法治素養(yǎng) 高中政治 理論研究 實踐研究
我國高中政治課堂早在2004年就開始進行課改革,關于加強法治素養(yǎng)教育是新課標的內容,法治素養(yǎng)教育應該成為基本教育。當今社會的信息呈現出大爆炸式的傳播,各種信息良莠不齊,缺乏法治素養(yǎng)的人也容易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對不良違反亂紀的行為容易進行模仿,對基本的公共治安的條約漠視與不知,缺乏法治素養(yǎng)很容易給他人,給社會帶來麻煩和不安定的因素。
一、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現狀
1.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
高中政治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往往通過各種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通過課本知識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通過一定的理解來記憶知識點,但是這種方式的教學非常淺顯,只能夠對概念性的知識進行學習,不能夠讓學生從思想層面上對政治課所學的內容進行認知。教師對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程度不夠。一方面是教師自身不夠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是缺乏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法治素質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從高中教育階段就應該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普法,讓學生知道基本的法律制度和規(guī)定,熟悉法律制度,有一定的法治素養(yǎng)。高中政治教學不應該過于重視理論知識,過于看重理論知識點,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質。
2.教學課堂中缺乏案例分析
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常含有大量文字理解性的知識點,針對這些文字性的知識可以進行舉例和拓展,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案資源比較匱乏,常常缺少新穎的教學鏈接資源,知識點無法發(fā)散出去,沒有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案例分析的過程是一個讓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的過程,通過這種連接,讓理論知識能夠豐富起來,變得不那么死板,案例分析過程也是一個引導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形成自我意識和素養(yǎng)的一個過程。特別在制定了新課標的情況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就應該進行法治案例的舉例分析,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分析和思考,讓法治意識更加深入學生的思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
3.教師的教學不夠專業(yè)化
目前,很多教學科目的教師對心理學、教育學具有一定的研究,結合心理學教育學進行教學將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一方面,高中政治課教學需要教師對高中政治內容理解透徹,具有專業(yè)系統(tǒng)的知識儲備體系,能夠在講學過程中做到深入淺出,對知識的講解能夠收放自如。另一方面,需要教師能夠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更需要教師能夠擁有專業(yè)細致化的教學風格。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意義
1.有助于形成綜合素養(yǎng),提高個人整體水平
在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的情形下,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全面的,具備全面性的知識技能,綜合素養(yǎng)較高的人才往往能夠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法治素養(yǎng)較高的人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具有競爭優(yōu)勢,企業(yè)的發(fā)展進程中,有許多方面涉及到法律的問題,法治素養(yǎng)較高的人才往往有較強的法律思維,通過利用法律,運用法律,將會解決公司問題,推進工作的進展。法治思維也是從法治素養(yǎng)中強化出來的一種思維能力,教師需要讓學生有培養(yǎng)法治思維的意識,通過后期不斷的教學,促進學生逐漸形成法治思維的能力。
2.有助于提高法律意識,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目前,根據披露出的各種違法亂紀的社會新聞顯示,一部分做出違法亂紀,危害公共治安條例等行為的人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覺得酒駕無所謂,沒有多大的影響,認為高鐵上吸煙霸座是個人行為,與公眾利益無關……通過一些社會新聞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做出違法亂紀的人缺乏法律意識,沒有基本的法治素養(yǎng)。形成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由于過去教育中缺乏法治素養(yǎng)教育,其次是缺乏社會普法教育。由于不自知而沒有法律意識,進而做出比較危險、危害他人財產和安全的行為。因此,高中政治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顯得很有必要,增強法治素養(yǎng)教育有助于提高個人素質,同時也能夠提高社會整體的和諧穩(wěn)定。
三、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加強法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
1.改革高中政治教材,增加法治案例
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中,除了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外,還需要加強學生對實例的思考,只有通過對實例的自主思考,才能夠將教學的內容深刻化,基于法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更應該重視教學的案例。教師通過拿出課前準備的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中的情況,找出關鍵點,屢清思路,找出課本中的理論依據。在進行改編教材時,應當適當地融入法治相關的知識點,以及相對應的案例,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案例進行拓展教學,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預習復習案例,從而鞏固理論依據,形成法治素養(yǎng)。
2.充實課堂,提升教師的個人教學水平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某中學60%的學生認為高中政治課是一門比較枯燥的科目。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與教師相互配合的過程,教師為引導,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高中政治課不僅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自制力,還需要教師能夠進行拓展發(fā)揮,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先扎實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對高中政治的內容能夠了如指掌,同時也能拓展出新的內容引起學生思考,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思維模式。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將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不管是教學風格,還是將政治課的內容能夠形象生動地講述出來,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3.增加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加強交流
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教育是一個慢慢轉變的過程,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先讓自身具有一定的法治素養(yǎng),用自己的行為、思考方式去影響學生,教師與學生應該多在政治課堂上進行思想的交流,不僅是針對法治案例進行討論,對課堂中任何有疑問的地方都應該加強交流,制造學生與教師平等交流的機會,還是讓學生在教師的言行中得到好的啟示與正面的思考。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來幫助學生制定高效的政治學習方法,通過與學生敞開心扉地交流,也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自身的法治素養(yǎng)與專業(yè)知識。
四、結束語
培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將會提高個人的法治思維能力,也有助于形成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風氣。高中教育一直在不斷尋求改革創(chuàng)新,高中政治中融入法治素養(yǎng)教育將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高中政治教師應該重視法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讓高中政治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斌.基于法治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政治課堂思考[J].文理導航,2017,(4):88.
[2]冷艷.基于法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8,(11):19.
[3]常天山.探討基于法治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政治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86.
[4]邱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7,(1):26.
[5]覃福新.基于法治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政治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2017,(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