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隨斌
【摘要】在化學課程中,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密不可分,理論知識可以為實驗操作提供理論支持,實驗操作可以將化學反應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證實其理論的成立,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的化學實驗較為枯燥,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化學實驗中融入趣味性,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堅持完成實驗增加更多的動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對趣味化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分析趣味化實驗的重要性。
【關鍵詞】化學教學 趣味化 實驗
化學課程的學習特點是以實驗為基礎,理論離不開實驗的證實,實驗也離不開理論的支持,實驗操作對整個化學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這是化學課程的要求,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操作技能。而初中化學作為化學課程的開端,讓學生通過正確的形式親自進行實驗操作,帶給初中生們不一樣的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化學課程的興趣。但以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情況來看,整個實驗主要還是以老師演示為主,學生觀察為輔的形式進行,這就大大降低了他們的體驗感,使學生逐漸喪失對化學實驗課的熱情,在潛意識中形成不用自己動手就能達到實驗目的的依賴心理,這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無法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要增加化學實驗課程中的趣味性,首先需要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的每一個細節(jié),了解它的變化原理,加深知識的印象和對它的理解,一邊操作,一邊思考,使其更加投入地參與到實驗之中,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助于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普遍問題
(一)教學思想落后
化學屬于理工類學科,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有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然而在日常的教學之中,教師長時間保持嚴肅認真的狀態(tài),就會因此導致課堂上的氣氛較為沉悶,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也會顯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的實驗,會導致學生失去對它的熱情,失去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多教師過多的重視實驗的規(guī)范性和結果的精確性,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這也就讓這門課程失去了最初的教學意義。
(二)化學實驗教學方式過于保守
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嚴肅沉悶,實驗操作方式也往往比較保守。出于對學生的愛護之心,有時老師為了避免學生在實驗中受傷,整個實驗就只由他一人來進行操作,學生只負責觀察實驗過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而不能靠近實驗區(qū)域,更別說參與到實操當中。如此保守的實驗課堂,其效果必然是極不理想的。盡量避免學生在試驗中發(fā)生意外,保護學生安全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但過度的保護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阻礙學生成長。實驗課不是化學課程中的雞肋,它需要同學們盡最大的熱情參與其中,發(fā)現(xiàn)實驗的趣味,在實操中成長進步。
二、初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實驗類課程也一樣,教師的教學方式對課堂的整體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趣味化實驗正是基于目前現(xiàn)狀而做出的教學調整,它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對化學原理及化學反應的探究熱情,以及提高對實操的思考感悟深度。教師想要增強課堂趣味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觀察思考,進而經常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不斷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實驗的操作和思考,避免對教師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以乙醇受熱揮發(fā)為例,可在課堂上先向同學們提出有關乙醇的問題,如乙醇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用途,在密封的情況下為何會減少,等等。當激起同學們的探究興趣后,再接著通過魔術的表演形式,將水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用混合液浸透手帕后適當擰干,接著再向同學們發(fā)問:手帕點燃后是否會被燒毀?然后選一名學生代表上臺,讓他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用夾子將手帕夾住并點燃,這時同學們可以直觀地看到,燃燒中的手帕幾乎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火苗逐漸減小直至熄滅,而手帕沒有任何燒焦的痕跡。教師在學生的高漲的熱情之下,順勢講解關于乙醇的相關知識。這樣的實驗教學,既讓同學們對實驗過程進行了仔細地觀察,還讓他們進行了一定的思考,這樣必將會對實驗過程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將化學實驗向課外拓展
如果實驗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書本知識,那就很難真正體現(xiàn)出它的趣味性。所以,教師適當?shù)赝ㄟ^課外拓展,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適當向學生布置合理的拓展實驗任務,讓實驗向傳統(tǒng)的家庭作業(yè)模式轉變,從而通過一些和生活相關的趣味實驗,不斷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比如,在完成“酸與碳酸鈣的反應”的課堂教學任務后,可以讓學生利用家里的食醋去除水垢,通過簡單的小實驗,讓同學們直觀地觀察到兩種不同物質產生的化學現(xiàn)象:當食醋中的酸和水垢中的碳酸鈣相遇后,生成了一種可溶性物質,從而達到去除水垢的效果。進而讓學生知道實驗的材料都可以取自于生活,深刻感受到化學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對指導人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不僅可以打破固有的課堂學習思維定式,擴展學生的思路,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為化學課堂帶來了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利用網絡中大量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播放,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視野中,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躍躍欲試的熱情,激發(fā)他們對化學實驗的動手欲望,特別是對于一些較為危險、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難以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這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最大限度擴展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對相關化學實驗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對氫氣燃燒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氫氣燃燒的原理和過程,經過觀察后,發(fā)現(xiàn)氫氣燃燒的特點是會產生淡藍色火焰,從而增強了化學實驗的形象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觀看在強光照射下氫氣與氯氣混合后發(fā)生爆炸的視頻,從而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對氫氣燃燒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通過采用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chuàng)新多種實驗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動手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是有效補充教材實驗內容,解決日常教學中實驗無法實際操作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學生形象具體的感受化學實驗,提高化學實驗的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趣味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做好對化學實驗的科學設計,確保其能夠在符合學生認知的基礎上,將化學知識的魅力展現(xiàn)出來,從而充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實驗與化學知識的學習探索中來,為他們化學知識和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志恩.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9) :93.
[2]李龍軍.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26):75.
[3]柯品華.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9,(70):159.
[4]孔彩雪.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