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紅
摘 ?要:歷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通過對過往歷史的講述來讓學生從歷史中總結(jié)規(guī)律,明悟道理,進而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念的養(yǎng)成。而在這其中,愛國主義教育又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現(xiàn)代社會學生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時學生也更加容易受到一些錯誤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教師在要從歷史教學的內(nèi)容出發(fā),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從而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策略
研究歷史的目的很多人都認為是為了了解其中,帝王將相,文治武功,天文律歷,禮樂明法,借史家之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但是更重要的是為了通過歷史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歷史這門學科由于有著對歷史內(nèi)容的講述這一天然優(yōu)勢,成為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學科。此外,初中學生的人生觀念正處于逐漸形成的過程之中,在這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往往能夠起到最顯著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已經(jīng)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一、結(jié)合思想文化,培養(yǎng)愛國主義
想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師也可以從思想文化上出發(fā)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是我國幾千年思想文化的結(jié)晶。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可以通過對我國思想文化中愛國主義的部分進行教學,來讓學生從文化上產(chǎn)生對國家對民族的認同,進而在文化的熏陶下產(chǎn)生愛國主義思想。
比如,在講到關于魯迅先生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影響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就此進行適當?shù)难由?,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上的教學。教師可以就《狂人日記》這篇文章進行適當展開,向?qū)W生展示其一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感悟魯迅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通過對這樣的文化作品的適當展開,教師就讓學生在思想文化上得到了震撼,并通過讓學生對其精神內(nèi)涵進行學習來促進了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
二、結(jié)合典型案例,培養(yǎng)愛國主義
在使學生對愛國主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前提下,老師還要運用比較典型的案例,詳細講解歷史中家國情懷的含義,通過真實的歷史案例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歷史,時代的精神。同樣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進行相關歷史知識的拓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適當與學生進行探討,幫助學生理解家國情懷。
例如老師在講解部編版《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時,這個章節(jié)則是全面的展現(xiàn)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老師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講述,比如一面彰顯日本侵略者的兇狠毒辣,比如南京大屠殺,百人斬,七三一部隊,細菌戰(zhàn)等等,另一面還要展現(xiàn)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華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以及他們的反抗精神,以及艱苦奮斗精神,比如,淞滬會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等等,以一個個真實的歷史案例讓學生們了解那個時代,對相應的歷史時代產(chǎn)生共鳴,從而對他們實行家國情懷的教育,使學生們明白歷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以史為鑒,使學生們明白這是每一代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教訓。
愛國主義的培養(yǎng),不只是要銘記歷史教訓,還應該傳承時代精神,比如老師在講述《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機的加劇》的相關內(nèi)容時,老師可以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進行詳細講述,從中體現(xiàn)中國人的探索精神和相應的學習精神,并且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進行相應的知識拓展,比如日俄戰(zhàn)爭,三國干涉還遼,向?qū)W生真實展現(xiàn)那個時代清政府的喪權辱國行徑以及侵略者的丑惡嘴臉,借此對學生實行家國情懷教育,使他們銘記歷史,繼而主動學習歷史。
三、建立監(jiān)督體制,鞏固學習成果
在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同時,老師還應該注意鞏固初中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這邊需要老師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進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另外老師也應提高自身素養(yǎng),以身作則,進而影響學生,不斷鞏固提高學生家國情懷的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降低老師教學難度。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以監(jiān)督為主,嚴格把控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提升他們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
老師在講解完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相關測驗,并且對其中包含家國情懷的重點知識的加以鞏固,使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比如老師在講解完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辛亥革命》的相關內(nèi)容后,老師可以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提問,比如辛亥革命的意義?辛亥革命的時代背景等等,通過類似的方式,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進而鞏固學生已有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師首先要通過對我國歷史上著名思想文化的轉(zhuǎn)變的學習來使學生受到震撼;其次要通過對我國歷史成就的了解來使學生產(chǎn)生國家自豪感;最后還要設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逐漸形成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
參考文獻
[1] ?鄭月云.讓愛國生根 讓情懷落地——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9(20):63-65.
[2] ?葉正書.歷史課和愛國主義教育——對云南邊疆民族地區(qū)初中歷史課的一次調(diào)查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1984(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