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軍
摘要:足球運動具有協(xié)調性、團體性等特點,有利于促進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高年級中開展的校園a足球課程,是一門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的課程。本文探究了提高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有效性;
目前,努力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已成為開展小學體育運動的重要目標。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展開學科教學,引入足球這一學生喜愛的項目。另外,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素質較為成熟,開展足球運動有利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鑒于此,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有效提高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2015年,我國制訂并實施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要求足球運動“從娃娃抓起”,于是全國各地的學校都開始實施足球教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學效果并不盡人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只從自身經驗來傳播足球技巧,很少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導致學生對足球運動認知不明;第二,很多小學體育教師本身不具備足球知識,無法激發(fā)學生足球學習的興趣;第三,學生缺乏實訓,很難得到鍛煉,團隊協(xié)作能力不強。
2.教學對象缺乏針對性
在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中,體育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個人身心特點入手展開足球教學,反而采用了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病很突出,長期如此,不僅會減少學生學習足球的熱情,還會使學生對足球學習產生厭惡感,進而使整個班級的足球成績越來越差。從另一方面來看,在講解足球知識時,一部分體育教師沒有依據高年級學生的個人心理特點進行講解,甚至有時講課的范圍超出了學生可接受的認知,導致學生在實踐中無法運用足球知識。
二、提高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小學高年級校園足球課程,是一門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的課程,教師不但要持續(x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還要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足球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加足球學習。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的有效性:
1.開展多元化的足球教學模式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正在發(fā)育中,尤其是他們的心理日漸成熟,假如體育教師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足球教學模式,勢必會受到學生的排斥,進而影響整個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鑒于此,體育教師應該開展多元化的足球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足球學習的熱情。如在教學“腳背外側運球”時,除了講解必要的理論點外,體育教師還應該增加視頻、圖片等趣味性的圖片講解,必要時可以讓學生以“結對子”的方式學習足球知識。
2.合理安排足球教學內容
現(xiàn)階段,在小學高年級足球課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使用國外的教學經驗,即先踢球、再運球。但是,隨著我國相關領域對足球的深入研究,再加上相關學者對小學生身心特征的研究,發(fā)現(xiàn)假如教學僅局限于學生自己練習足球的話,很容易浪費課堂時間。筆者認為,學生不但要在課后加強足球練習,還要提高球感,進行足球技能的練習。因此,教師應依循從簡到難的方式,合理安排足球教學內容。
3.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足球授課
體育教師開展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不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還要發(fā)展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體育教師除了講解必要的足球知識外,還應該依循學生的個人心理特點和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如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心智不成熟、足球相關知識掌握較少這一事實,體育教師不能使用專業(yè)性過強的足球語言,否則將不利于開展教學工作。由此,體育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采用小學高年級學生能聽懂的、形象的語言講解足球知識。又如在講到射門有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立正、看準、腳快、腳狠”的快速記憶口訣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足球教學的開展不但有利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了解足球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因此,教師應該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足球教學內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授課,這樣才能提高足球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康寧宇.校園足球背景下的小學足球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20).
[2]袁敏.“校園足球”背景下的小學足球教學[J].運動,2015,(21).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