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倩倩
摘 要:針對《公安信息應用技術》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我們作出分析,將大數據分析引入課程實施過程中,基于超星學習通,我們對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既可以保證內容的呈現,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能。
關鍵詞:公安信息化 線上線下 教學改革
引言
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造成無限擴展的虛擬社會空間,在給人們生活帶來無數方便的同時也帶來新問題和挑戰(zhàn):社會輿論、社會情緒、網絡犯罪等新型問題。我們把握新趨勢,快速推進公安信息化,加強和創(chuàng)新公安工作,提升公安機關的社會管理服務效能,提高公安機關的核心戰(zhàn)斗力,積極應對新挑戰(zhàn)。
《公安信息應用技術》是面向公安類專業(yè)學生所開設的一門課程。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掌握使用公安網絡的基本技能及樹立網絡安全意識。但從授課效果看,目前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問題:與公安實戰(zhàn)有脫節(jié)現象;理論知識的“滿灌”現象,學生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夠深入、動手能力差等問題。對此我們提出基于超星平臺,做線上教學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1]
一、線上教學平臺
線上教學需要一個強大的平臺來支撐,我們選擇了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以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為中心的云平臺同支撐教室端、移動端和管理端,并分別對應課堂教學、學生自學和教務管理,涵蓋了課前、課中、課后等日常教學全過程。在此平臺中包括多種教學功能:簽到、投屏、搶答、主題討論、問卷調研、課堂測試等,通過對其合理的利用,既可以提高課堂互動活躍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通過后臺數據分析,精準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2]
二、《公安信息技術應用》課程課堂教學現狀
公安信息技術應用課程,按照傳統上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面臨以下問題:[3]
(1)實踐教學缺乏,動手能力差
《公安信息技術應用》這門課程,是基于公安工作信息化,以2003年“金盾工程”建設為切入點,對公安類學生開設,對基層公安信息化要有一定了解,對當前的公安技術有一定掌握,可以運用技術更好的服務公安工作。但實際實踐教學與公安實際脫離,偏重于理論知識講解。
(2)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差
公安院校的大部分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較薄弱,學生缺乏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等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理論知識的灌輸為主,增加了學生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學習。而《公安信息技術應用》是一門內容豐富、理論較抽象、實踐要求高的課程,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覺性,但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較差。
(3)學時少,內容多
《公安信息技術應用》課程的理論知識較多,其實踐教學更需要鍛煉。短時間內,將理論知識高質量的教給學生,難度較大;而實踐性部分,更需要學生深入公安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三、基于學習通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1)構建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
我們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驅動”的理念,通過線上與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構建推動本課程的開展。
以超星學習通為平臺,實現理論基礎知識的個性化學習。采用超星的一平三端系統搭建課程的視頻教學平臺,將學生的預習、任務單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帶著任務、帶著疑問進入課堂的學習。
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在交流互動中解決疑難、內化知識,提升能力。線上的學習僅是將理論知識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平臺反復學習,但并沒有減弱課堂的重要作用,而是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讓課堂功能更重要,讓課堂成為師生交流、生生合作、師生創(chuàng)新的平臺,共同解決疑難,內化知識和提升能力。
(2)建立以案例為驅動的教學組織方式
案例教學,即根據教學要求,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融入各個案例中去,并組織學生對案例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教學活動,在其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技能,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概念知識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
我們將把相關的知識點融入案例中,并將案例貫穿到“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過程中。
課前準備,為了更好地督促學生學習,我們設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線上知識點,并附帶相關自測題,測驗學生學習效果;鼓勵學生在學習通的主題討論中設置問題,供大家交流溝通,并設定此互動成績權重,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通過自測題、任務、案例自我分析等方式來督促、引導學生學習,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教學,教師起到引導、答疑解惑的作用。一是學生帶著問題來到課堂上,教師要為之答疑解惑,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問題,融入知識點。二是教師要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上臺展示等方式,在相互學習交流中學會合作,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對共性問題進行總結和解答,對單個問題進行個性化指導。如公安信息采集,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公安實際的信息采集情景,根據學生在實際情景中的表現,引導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正體會公安工作。
課后提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分析和總結,并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布置具有拓展性的任務,以案例為主,讓學生真正自主完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知識點。教師通過電腦端、手機端等方式查看學生的問題、反饋,及時解決學生問題。
整個教學過程,我們以案例為主線,融入理論知識點,鍛煉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結語
《公安信息技術應用》經過一系列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效果有了一定提高,學生的滿意度逐漸提高,最主要的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目前正在依托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與智慧教室,要初步建成《公安信息技術應用》課程的網絡課堂,面向全院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李丹丹.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通訊世界.2019(03).
[2]劉秀玲.信息技術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1).
[3]易修政.慕課環(huán)境下的線下課程“雙W”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