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紅
摘要:教師要全面把握閱讀教學要求上好每一節(jié)閱讀課,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架起小學生閱讀的橋梁,讓小學生的閱讀更精彩,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精讀課文的教學,課外閱讀的教學兩個方面展開日常教學,效果良好。同時,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的一些思考,其目的是閱讀教學更加高效持續(xù)。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G623.2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大綱對他們的閱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要全面把握閱讀教學要求,上好每一節(jié)閱讀課,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我一直認為,人一生如果不能閱讀不但會失去獲得更多知識的機會,也會少了很多的意義,是人生的一大損失和 遺憾。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從語文教學中開始,從小養(yǎng)成他們閱讀的習慣與能力,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詩意的生活,并獲得基礎知識的積累,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情感的培養(yǎng),寫作能力增強等等,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或者成長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是一種有力的促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除了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之 外,會給學生推薦一些閱讀的內容,如《海底兩萬里》《愛的教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草房子》等等,但是,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問題不太關注,也不給予及時的指導;對于學生閱讀后的效果也不關注,不通過一些問題,或者一些相應的作業(yè)、活動來鞏固或者檢查學生的閱讀后的結果;對于生在閱讀中的感悟或者興趣,對某一些思想的認識也不聽取等等。這樣就使學生的閱讀成了簡單的閱讀,意義不大,缺乏目標性。
為了架起小學生閱讀的橋梁,讓小學生的閱讀更精彩,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通過精讀、提高課內閱讀效率,靈活施教、促進課外閱讀能力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并進行了歸納總結。下面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討論。
一、通過精讀,提高課內閱讀教學效率
1.指導學生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基本途徑。老師在施教時,高度重視讀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學習語文的特殊作用。所以有的放矢,嚴抓孩子們的朗讀訓練,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只有有了朗讀的興趣,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我在教《草原》一課時,我先利用視頻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以及草原的美麗景色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讓他們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再讓他們流利的、有感情的、反復吟誦、細細的品讀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以及課文的中心。這樣循序漸進,學生很容易接受,也樂于接受。對于那些情感表達比較強烈的文章,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教師還應教給他們一些朗讀的技巧,例如怎樣處理重音、停頓、語調、語速和節(jié)奏等等,學生掌握了這些技巧后,就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以及中心的理解,有利于他們把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很好地表達出來。教材還有一個朗讀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默讀。默讀的作用也是重要的,也是不難理解的,其速度較快,用時較短,可以比較全面地把握文章全貌,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提倡引導孩子多默讀,也可以極大提高閱讀效果,提高教學效果。
2.精讀重點詞句,積累好詞佳句
詞句訓練是精讀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只有教會學生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他們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點句子乃至整篇課文,并深深記住這些好詞佳句。俗話說得好:“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睂W生最好都有一個積累薄,把那些閱讀中遇到的好詞佳句摘錄下來,如果如許,盡可能地寫下相關的閱讀體會。這種積累是包羅萬象的,有助于他們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精讀課文內容,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學生通過閱讀,既要理解課文的內容,還要領會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和一些寫作上的方法。例如學完《落花生》一課后,我就讓學生找找,看哪篇文章和本課一樣,在寫作上都是運用“借物喻人”這種寫作方法的。教師除了教會學生領會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外,還要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基本的說明方法。
4.結合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內容本身其就是一種情境,老師在教學中結合閱讀的這種特點,圍繞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對話,讓學生融入課文,融入課堂,產生心入文意,身入文境的感覺,調起學生的閱讀欲望,增其閱讀活動的自主性。比如,在《太陽》一課的閱讀教學中,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對太陽系的認識,并結合登月的一些故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認識太陽,認識宇宙。也可以談一談太陽與我們的距離,還有它對我們人類生活的幫助。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課下查閱與太陽相關的資料,增強學生對太陽的全面了解和認識,也實現(xiàn)閱讀的延展性,豐富閱讀內容,養(yǎng)成學生在閱讀中深入探索的習慣,大大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靈活施教,促進課外閱讀能力
1.想方設法,調動課外閱讀積極性
課外閱讀對于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小學語文老師不能視作不管,而應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將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還可以配合課文的學習,推薦其他的一些書籍培養(yǎng)他們廣泛的閱讀興趣。如學完《武松打虎》一課后,學生都很喜歡武松這位英雄,這時教師可以啟發(fā)他們,課后你們可以找找《水滸傳》這本書來讀讀,看看書上還寫了哪些英雄,看誰知道得多。這樣極大的調動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通過這種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們也明白,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閱讀了解浩瀚的知識海洋,是完全不行的,每個學生都會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上課外閱讀,讓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個車輪帶動下,通過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2.故事誘導,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認為教師可利用自習課、思想品德課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緊急時刻,教師戛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訴孩子:故事情節(jié)錯綜復雜,要知更精彩情節(jié),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讓學生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主動去進行閱讀。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引導中,電影等影視作品的引導應用方式同樣可以展開應用。例如,在閱讀《城南舊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于影片進行播放,使得學生建立對于故事發(fā)生時代的集體視覺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展開?閱讀。同時與學生進行探討,關注影片中的表達與原著之間的符合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對于閱讀中的?情節(jié)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通過興趣的引導,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動機,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于這種方式的應用進行有效的重視。學生在主動閱讀課外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多的對于作品的精神內涵進行思考,這就能夠使得學生的思想內涵深度得到提升。在具有了語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日常體驗,對于語言的美感進行認知。例如,在閱讀《笠翁?對韻》、《西游記》等書籍的過程中,對于古典的語言形容詞匯、詩句內容等進行掌握,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3.營造讀書氣氛,提升課外閱讀能力
老師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也可以充分利用主題班會、閱讀課,給學生設計一些課外書籍的讀書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氣氛,進而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比如,我讀你聽、給你講故事、分享好詞好句好段好篇、分享讀書體會和感悟、展示自己寫的讀后感和讀書隨筆等。這些有主題的閱讀活動,只要老師能用心設計,充分利用,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促進小學書香班級的建設,推動校園文化的形成,又能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素質等,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更是一種有力的推動。
總之,閱讀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小學生在課堂里也接觸到許多,那一種閱讀教學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異,最好可以分層施教,不必強求一致。學生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快樂,教師肯定也因課堂的成功而獲得喜悅,充滿成就感。
參考文獻
[1]萬美芳.小學語文閱讀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新課程學習(上),2015(3).
[2]傅焓;;小學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初探[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年20期
[3]白文立.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