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進行若干思考。認為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與時俱進,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建設與管理;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化理解;搭建平臺,各高校合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進程;教學創(chuàng)新,激發(fā)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辯論活動,調動學生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 本質? 隊伍建設? 搭建平臺? 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03-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應學會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看家本領。而學會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看家本領必須依賴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需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本性,對學生實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不斷提升其馬克思主義哲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穩(wěn)步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幫助學生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大學生乃祖國未來的棟梁和希望,為培養(yǎng)出更多思想政治水平合格的大學生,必須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分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在我國已經過多年發(fā)展,其表現(xiàn)形式亦在不斷產生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能夠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便可讓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始終沿著正確軌跡開展下去。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具有批判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批判性并不是純粹的否定論,一味批判并不科學。在批判中改革,在批判中發(fā)展,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批判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倡導不斷反思與自省,外部批判與自我批判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追尋的重要目標。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具有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并不是純粹的理論教育,在具體教育過程中應做到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結合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實踐對學生科學實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最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具有階級性。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階級問題始終是影響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統(tǒng)治階級均會不約而同選擇利于自身統(tǒng)治的社會思想及價值觀念對公民實施思想教育。而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則主要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fā),為切實維護無產階級利益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幫助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有利之處,培養(yǎng)出更多現(xiàn)代合格公民。綜上所述,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是好的,是無可厚非的,是批判性、實踐性及階級性的辯證統(tǒng)一。
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若干思考
在當前發(fā)展的新時代,為更好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教學方式應積極進行變革,從而更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在未來發(fā)展過程中,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與時俱進,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建設與管理
教師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重要實施者,亦是影響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成效的關鍵。因此,在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成效的過程中,我們需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整體素養(yǎng),讓其始終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做一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建議可從如下幾點入手:首先,積極注入新鮮血液,增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活力。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很多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的年齡均相對較大,他們的教學經驗雖較為豐富,但卻普遍缺乏活力,親和性不足。而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們思想活躍,積極好動。二者在一起很難擦出“火花”,影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解決該問題,建議高校應積極適當招聘一些年輕教師,融入至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隊伍當中,為這個隊伍注入更多新鮮血液,讓年輕教師的活力影響其他教師,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其次,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加強培訓。為了讓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能夠與時俱進,更好適應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發(fā)展,高校應對在崗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幫助其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引導其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以先進理念引領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還應從其它多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進行建設與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秉持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
(二)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化理解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為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應探尋有效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深化理解。在此方面,國內很多高校均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與研究,其中有部分高校鼓勵學生以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學習。以浙江嘉興學院為例,該校近年來積極鼓勵學生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弄清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具體的課題研究中,學生可自主選擇研究課題,亦可在教師指導下選擇研究課題。整個研究過程中,雖然課題主要由學生分組完成,但教師并未缺席,課題研究始終教師均積極給予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完成后,組織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答辯,答辯過程中教師會針對課題提出很多問題,幫助學生完善課題研究。通過這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式,學生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積極性更高了。不僅激發(fā)出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學習興趣,同時也在無形中幫助更多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可夯實和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此做法值得進一步推廣。目前很多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并未采取該做法,希望未來有更多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可借鑒該做法,通過課題研究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的理解。
(三)搭建平臺,各高校合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進程? ? 高校對大學生實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一味單打獨斗,需積極發(fā)揮各校合力共同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2018年11月17日,河南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及中國人民大學等8所首批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yè)的高校,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實現(xiàn)教育資源共享,共同于蘭州大學正式啟動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該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搭建完成后,各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即可在經驗和方法上實現(xiàn)共享,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高校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合理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發(fā)展進程的做法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未來,教育部門應積極做到牽頭作用,引領更多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實現(xiàn)合作共享。將來的一天,當所有高校均能融入同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交流平臺中時,方是我們真正期望的未來。誠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搭建高校合作交流平臺需要考慮到很多方面。諸如,平臺由誰搭建?具體如何搭建?搭建后的平臺由誰管理?等等一系列內容均需全方位考慮。所以,未來還需在平臺搭建方面做出深入探索與研究,盡可能搭建出一個或多個更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交流平臺。
(四)教學創(chuàng)新,激發(fā)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材內容極為枯燥乏味,很多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因此,在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過程中,我們需切實解決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不濃的原因主要應歸咎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傳統(tǒng)“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的提升。所以,未來教師應在具體教育教學方法上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通過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在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方面,建議教師應積極采取情境教學法、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新型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以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為例,執(zhí)教“人類意識”時,教師首先在課堂前半段時間對本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而在課堂后半段時間里,教師則重點引導學生對如下問題展開積極討論:(1)人類意識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2)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通過學生、師生間的積極互動交流,不僅深化了同學們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有效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里所說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并不僅僅指教學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更在于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應抓住“以生為本”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當然,這里所說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并不是一種盲目創(chuàng)新,而應是一種遵循客觀現(xiàn)實、科學規(guī)律的創(chuàng)新。盲目創(chuàng)新并不代表一定能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能激發(fā)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只有在反復不斷實踐與探究基礎上進行的創(chuàng)新方是科學創(chuàng)新。
(五)辯論活動,調動學生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積極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辯證哲學,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極有意義。因此,在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我們還應適時開展一些辯論活動,讓學生通過辯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加深認識與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活動的開展一般有如下形式:(1)校際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2)學校內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包括系與系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班級與班級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及班級內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等。一般情況下,校際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系與系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以及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均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此類辯論活動開展起來并不容易,或者說不易于經常開展。但班級內部的辯論活動則有很大不同,教師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適時出示一些辯論主題(諸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用還是無用?等),讓學生在班級內部展開積極辯論。整個辯論過程中,教師可擔任評委,或與學生一起擔任評委,對辯論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班級內部的辯論活動開展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形式方面也可不拘一格。例如,教師可建立一個微信群,將班級所有學生均納入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引導學生展開辯論。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辯論活動不僅不會耽誤正常課程教學時間,同時也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乃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當代合格大學生的過程中,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投以更多關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提升的手段很多,并不僅僅局限于本文所述。希望本文可起到拋磚引玉作用,引導更多專家、學者參與到本課題的研究當中,不斷豐富相關理論及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小娜.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法論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12)
[2]郭新熠.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大學生中傳播的三個基本問題[J].智庫時代, 2017(09)
[3]趙秉峰.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出路[J].教育與職業(yè),2014(33)
作者簡介:
陳佳旻,本科:西安科技大學,英語學士;碩士:西安交大,哲學碩士;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 Louis,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學碩士;報考院校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