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擁軍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硬粌H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因此,開展教學時,需要重視互動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施,真正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快樂?;邮浇虒W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真正發(fā)揮互動式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得到各個方面的提升,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新型的互動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方法的實施探索。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實施探索;互動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2C-0093-02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能夠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原則來開展教學,使不同的觀點能夠得到碰撞與交融,最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對于學習內容的探索性,使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得到真正提升。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并且在主題明確以及條理清楚的基礎上,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與探索,真正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目的。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不利于美術教學工作的展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教材比較依賴,沒有將美術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很難有情感上的共鳴,而且學生學習的知識僅僅局限于教材,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不利于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此外,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進行知識教學時,忽視了學生的看法,這樣不僅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提升,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得到激發(fā),甚至可能對美術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最終導致教學工作難以開展,學生的美術水平也很難真正得到進步與提升。
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較為缺乏。在現(xiàn)代教學中,不少教師采用教師畫模板,學生模仿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課堂的教學內容非常局限,而且也會導致課堂教學過于枯燥,學生難以在課堂上真正體會到教師所教學的內容。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體現(xiàn),這樣會對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多媒體技術開展互動教學,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不僅能夠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而且還能使教學變得事半功倍。因此,在開展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時,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美術知識通過圖片、音樂以及視頻的方式展示在學生的眼前,這樣不僅能夠增加美術學習的趣味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也為互動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讓學生進行繪畫的時候,學生們喜歡畫草地以及太陽,這個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漫畫或者有情節(jié)的故事讓學生欣賞,讓他們對繪畫有基本的了解。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畫一些具有故事性的繪畫。接著,教師可以再播放一些與太陽有關的繪畫、音頻以及視頻,讓學生對繪畫進行思考。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繪畫的了解程度,而且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實現(xiàn)了互動,而且還能促使學生對于美術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水平以及繪畫能力。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促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使得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更好。
三、通過課外作業(yè)加深學生與生活之間的互動
美術是一門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課程,通過一次次地觀察,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美。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布置作業(yè)中,很少考慮到讓學生真正理解美,觀察到美。有些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經常讓學生畫自己認為的美景,這樣的題目對于小學生來說太難了。在他們的眼中,可能美景并不是這些天天都能看到的事物。這樣不僅難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美,也很難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yè)布置時,不僅要從小的內容出發(fā),還要讓學生在進行觀察之后再動筆畫,加深學生與生活之間的互動。
例如,在教學《媽媽的節(jié)日》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畫一幅媽媽的肖像畫。作業(yè)布置后,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母親,并且畫出來。學生收到這樣的指示之后,回家后便會好好觀察自己的母親,發(fā)現(xiàn)母親臉上也有皺紋,頭上也有白發(fā)。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起對家長的尊重感,還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從而更加細心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或事。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拉近了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四、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需起到引導作用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的節(jié)奏開展教學,這樣不僅能夠促進美術知識的傳授,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教學《走進大自然》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先制作一份有關大自然的問卷,讓學生在問卷上回答自己在大自然中經常見到的東西,整合完學生的意見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繪畫時畫出這些東西。由于學生對于熟悉的事物更加具備信心,畫畫過程十分順利。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熟悉的花花草草進行認真的觀察與分析,對其顏色、味道進行了解,并且了解這些花草樹木的學名以及具備的基本特征,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還能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樹木以及花朵的名字,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花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得互動式教學得到更好地開展,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以及觀察能力。將美術知識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理解難度,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對繪畫方式進行思考,為學生建立一個有效且科學的互動教學體系,克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孟志慧. 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方法的實施探索[J]. 新課程(上),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