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忠
摘 要: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吸收文本的美好情緒和無盡的文化營養(yǎng),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處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是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诖?,本篇文章對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策略,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閱讀教學
引言
為了更好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儲備,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以及審美視野。為了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整合的意義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加強閱讀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寫作提供素材,而寫作是檢驗學生的表達能力、傳遞學生想法的途徑,能讓學生關注自身的不足,在閱讀中彌補不足。因此,只有將這兩者進行整合,使兩者共同進步,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要求學生能順暢通讀全文,而忽視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使得部分學生只明白作品中的字面意思,而不能深入地感受文章抒發(fā)的感情以及渲染的意境,或仍將閱讀、寫作兩者分開教學,這不僅不能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也不能很好地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2閱讀與寫作教學現(xiàn)狀分析
2.1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文章的理解比較機械化、刻板化。在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已經(jīng)形成程序化,教學步驟是按照作者、背景重點內容等方面機械的分解、羅列框架、忽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忽視學生從語句本身感受語句的魅力,不利于學生從文字中感受知識,傳遞情感。第二,忽視寫作素材與寫作技能。教材選擇的文章與雨露都是比較經(jīng)典的,應該成為學生寫作意識的萌芽與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當前閱讀教學對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不明顯。第四按,閱讀文章過于淺顯。新的課程標準明確的要求,閱讀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主動積極的思考,加深對情感的理解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緒,加強情感熏陶,讓學生獲得獨特的理解與感受。
2.2寫作模式固定,千篇一律
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步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但在教育實踐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很大問題。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仍然秉持“以分為高”的原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始終在于應付考試。因此,教師在教授寫作技巧時,往往傾向于為學生提供某種固定模式,將條條框框羅列出來,“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的寫作缺乏新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
3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整合策略
3.1加強文體訓練
所謂文體,通俗而言,即指文章的體裁,它反映了文章內容與形式的整體特征。在寫作中,把握文章體裁是首要步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加強文體訓練,促使學生靈活運用。那么,在具體課堂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與其讓學生精讀文章,把握文章細節(jié),不如引導學生尋讀文章,讓學生區(qū)分文章體裁,進一步歸納此種體裁的特征及作者寫作時應用的技巧方法等。經(jīng)過長期的文體訓練,學生在寫作時自然會辨別作文所需體裁,根據(jù)閱讀課程中積累的經(jīng)驗,快速找到寫作該文體所需的技巧及一般模式。
3.2重視朗讀指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很多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辦法與文本中的情感產(chǎn)生深刻共鳴,此時,教師用生硬的語言進行引導也無法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教師可以運用朗讀等形式,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揣摩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全情投入到閱讀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趣味性閱讀的方式及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琢磨,細心體會,從而在朗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進步。
3.3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寫作的能力與選詞和句子制作密切相關。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調動運用平時積累的字句,平時多看大家作品,如林清玄、季羨林等大家。寫作,不是文字運用訓練,而是表達內心所感的方式。它只是渠道,不是目的。不必糾結修辭運用,而多多關注你想表達的情感。提高詞語運用和句子安排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寫作。只有更多的閱讀才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詞語來制作句子。有時,學生的閱讀范圍有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更多課外書。
3.4分層讀寫
所謂的分層讀寫,就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學習需要,有針對性的開展不同層次的讀寫,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寫環(huán)節(jié)。分層指導讀寫,展示讀寫成果,教師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jù)學生不同水平、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行讀寫教學,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讀寫的果實。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提過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不容被忽視的。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的學習需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都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內容。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充分的理解,依據(jù)學生的層次,布置不同的學習內容,設計讀寫要求也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3.5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改寫、續(xù)寫訓練
學生正處于想象力十分豐富的階段,因此教師應發(fā)揮學生想象力,進行仿寫、改寫、續(xù)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作要先從模仿開始,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托,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走進文本中去,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世界,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和理解生活。在教學經(jīng)典文章時,教師可讓學生對其中的某一段落進行仿寫,并開展寫作比賽,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升。
3.6注重講練結合教學思想的運用
為了實現(xiàn)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師要注重講練結合教學思想的運用,從而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寫作中,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以說明文的閱讀教學為例,學生閱讀說明文,主要是為了了解文章的說明對象、說明內容和說明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這些說明方法,教師在完成閱讀教學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說明方法進行簡單的寫作練習,實現(xiàn)講練結合。
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能實現(xiàn)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加強對語文教學的研究,找到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契合點,選擇科學的教學策略,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結合,以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麗君.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54.
[2]劉小平.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5):89.
[3]房才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探究[J].成才之路,2018(32):86.
[4]雷厚杰.語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策略探微[J].漢字文化,2018(06):68-69.
[5]逄增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教師,2018(S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