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沛軒
摘要:數學是一門生活性學科,在新課標理念下,數學學習必須與生活相連接,讓學生感受存在于生活中的數學。教育起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知識運用于生活,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把生活實際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領略數學的學科魅力,繼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活;小學三年級;數學課堂
引言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習對學生至關重要,然而,這個時期也是學生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自主性最弱的時候。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是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雖然小學生學習時間還很短暫,但是他們對于日常生活已經非常熟悉,如果把日常生活和教材內容相結合,會讓知識從課堂和教材中走出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這樣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教師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 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據心理學研究顯示,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切合度越高,學生對學科的親切度就越高,學生對于該學科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就越高。尤其對于小學生,他們基礎知識儲備薄弱,很多日常的生活常識就形成了他們的學習基礎。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結合學生掌握的生活經驗,他們就會覺得數學和自己生活如此靠攏,原來難以理解的原理一下子淺顯易懂。
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問題
課堂上設計一些好的問題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設計問題時需要考慮問題是否與生活息息相關,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給學生帶來什么感受。小學階段都是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自然生活的貼合度更高,方便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講授,其中大部分教材內容都可以在學生的思維、情感上找到切入點和連接點。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關于《年、月、日》單元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更理解平年和閏年的區(qū)別,可以安排學生在課下去調查之前出現(xiàn)閏年的年份都在哪些年。此外,二月在閏年是28天,在平年卻是29天,可以讓學生調查一下班級里有哪些同學是二月份出生的,出生的這一年是否就是閏年。這些貼近生活的課堂問題以及作業(yè)的布置,可以提高學生的完成度,加深學生對內容的記憶。
三、數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數學是自然科學類學科,其中有很多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知識使學生理解困難,縱使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再好,學生還是搞不明白。然而,通過簡單地動手實踐,學生反倒易于理解其中內容。因此,當數學課堂出現(xiàn)了與日常生活相悖的知識,學生用常規(guī)的意識理解不了,難以接受時,教師可以根據原理進行實驗操作,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數學活動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技能,數學思維和方法,獲得廣泛的經驗?!?/p>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測量》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述毫米、分米的概念時,語言的蒼白讓學生不清楚這兩個長度單位具體表示多長。這時,教師應該設計課外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尺子或者家中的卷尺去測量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比如一個雞蛋,一張桌子,這不僅能讓學生知道毫米、分米、米的具體長度,還對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有了具體的了解。
四、給數學課堂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
學生天性好玩,如果數學能讓學生有好玩的感覺,那么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將會是主動的,積極的,因此,結合學生的特點,在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游戲,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氛圍。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關于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五個人,仿照王者榮耀組隊的模式,舉辦王者除法計算比賽,給他們出一些與除法相關的計算題,計算率最高,計算速度最快的小組獲得王者小組稱號,給予獎勵。這種數學計算仿照學生喜歡的網絡游戲模式,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在比賽過程中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分組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計算實力,確保小組之間實力懸殊不大。
五、建立全面的評價機制
小學生學習意識還不夠強烈,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鼓勵。然而,現(xiàn)如今大部分學校仍采取平時小考,期末考試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很大的壓力,從而對考試產生了厭煩和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該改進對學生的評價,平時的作業(yè)完成度和課堂表現(xiàn)可以納入期末的總體考評。對于學習進步和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及時給與鼓勵,適當的表揚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源于生活,最終用于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更能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樂趣。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教材內容相連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貼近于生活,關注學生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快樂的學習數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晶玲.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蔣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
[3]游海燕.淺析小學數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及措施[J].學周刊,2016,36:165-166.
[4]劉大左.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課堂優(yōu)化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9,19:27-28.
[5]朱國鋒.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3,2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