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來來
摘 要: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篇篇文章,就是靠學生閱讀獲取信息的。閱讀是學生接收信息和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通常傳統(tǒng)閱讀教學更注重對文章段落和部分的重點分析,但是,整體閱讀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組成部分,有他獨特的重要性。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整體閱讀方法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理解透徹課文,達到整體閱讀的有效性,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方法
語文學習中,閱讀作為學生掌握知識、獲取信息的一種基本技能,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正確理解和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體現(xiàn)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也影響到了學生對于其他知識的掌握。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都處于正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通過良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主旨,理解透徹文意,領悟文章深厚內涵,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我們有必要對于初中語文整體閱讀的方法進行研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整體閱讀教學法,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那么,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指導學生整體閱讀學習呢?
一、課前預習,提前獲知知識。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初級階段,初中語文知識已經(jīng)進入到了一個新層次,知識量增加,閱讀量更是增加,一篇課文已經(jīng)有600字以上,學生只靠一節(jié)課堂的45分鐘讀懂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如能提前備好學生預習計劃,安排學生按計劃整體預習課文,初讀課文,分析課前導讀,理清文章思路,試做課后習題,并圈出難以理解或者難做的題目,為課堂學習做好前期準備,就會在課堂上很快很好的進一步學習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學生整體預習為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試做了習題,就會心中有“數(shù)”,也能讓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探討問題,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就會集中精力,抓住重點,有的放矢,學有成效。為了保證預習質量,發(fā)現(xiàn)預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檢查預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踏實的預習習慣,為課堂學習時有針對性的指導做好前期準備。
二、整體感知,把握思想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毙抡n標給我們指明了閱讀的方向,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閱讀和對文本的個性化體驗。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育已趨于成熟,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運用整體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全面感知其題目、作者、段落布局、文章結構、線索等要素把握文章的整體大意,對文章的基本情況、所要表達的意思形成自己的見解。更能在對文章進行通讀的過程中,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體驗,總結出文章的思想情感體驗是學生讀懂文章的有力表現(xiàn)。教師只要根據(jù)不同文章的類型,設計出不同整體通讀文章的方法,讓全體學生一起整篇通讀課文,把握整體思路,讀出情感,獲得作者寫作意圖,理解領悟文章思想情感,學生得到美文所帶來的審美樂趣,進一步受到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染。
三、研讀全篇,把握重難點。
國家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所選取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出的優(yōu)秀之作,一篇好的文章,我們要全篇研讀,不能把它分割學習評判,傳統(tǒng)模式是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會將文章分句、分段一一的進行講解,這樣雖然更好更具體地分析清楚了文章,但是卻將文章各段割裂開來,使文章失去了其整體性,各個部分與整篇文章間也失去了融合性。學生通過整體感知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情況,感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那它還有我們許多學習的知識,這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整體研讀,更深入的理解全篇結構布局,思路與線索、理清文章的邏輯順序,在教師的協(xié)助指導下,學生研讀全篇各部分的內容,抓住文章重難點,研討解決疑難問題,直至完全讀懂文章為止。
四、綜合分析,鑒賞提升。
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與全篇研讀之后,我們就需要將閱讀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即對文章進行鑒賞。一方面,要深刻剖析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特色、故事鋪陳、文章主旨等,在不斷地訓練中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技巧,并運用到寫作與閱讀當中去;另一方面,則是在原有故事情節(jié)上進行討論分析,分析人物特點,作用,研究新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教師課堂上做適當?shù)狞c撥和指導,欣賞文章表現(xiàn)出的美感,學生從中得到思想的升華,被文章的精神所熏陶。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整體閱讀方法是由總體到研析,再到總體的過程,無論是學生自身閱讀,還是老師的教學指導,都應該堅持培養(yǎng)這樣一種思維習慣,理解文章先對文章整體的情況進行感知,而后全篇研讀,最后結合前兩者對整個文章進行鑒賞,以達到總攬全篇,全面理解,培養(yǎng)良好思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課堂精準教學的實施分析[J].盧彪.學周刊.2020(02)
[2]初中語文預習教學的開展與方法探尋[J].馬偉宏.學周刊.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