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多挖掘與利用課程中的文化要素,營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圍。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的延伸與拓寬,多引入一些有價值的延伸知識,這對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關(guān)鍵詞:文化自覺意識;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86-02
引 言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基于教學內(nèi)容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逐漸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加強語文課堂上文化要素的融入與滲透。這會讓語文教學的維度得到擴展,能夠讓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鍛煉與提升。
一、從語言文字中激發(fā)文化自覺意識
首先,教師可以從對語言文字的感受中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課本中的很多文字都含有非常充沛的文化元素,無論語言細膩動人的抒情散文,還是語言清晰凝練的敘事類文本,抑或需要學生用心品讀與推敲的古詩文內(nèi)容,這些教學范本首先在語言上就值得學生用心品味。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結(jié)合不同的閱讀素材選擇具體的教學實施方法,并多在語言的感受與體驗上給予學生教學引導。這會豐富學生自身的語言積累,使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和文化意識得到培養(yǎng)[1]。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給學生講解詩詞的基本內(nèi)涵,還可以通過對文學派別、歷史背景及詩詞發(fā)展歷史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例如,婉約派代表詩人李清照的詞經(jīng)常以其巧妙的詞組、優(yōu)美的句子以及新穎的構(gòu)思而被選入初中語文教材中,在講授李清照的詞作時,教師可以介紹她的人生經(jīng)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進而加深學生對作品背后的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感受。例如,在教學《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時,這首詞作在語言上十分精美、巧妙,尤其是最后那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不僅具有非常鮮明的畫面感,在語言表述上也很有感染力。這些都值得學生用心品讀并加以體會。充分挖掘、利用課本中這些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可以快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語言文字中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讓學生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二、在閱讀訓練中強化文化自覺意識
教師還可以從閱讀訓練出發(fā)強化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這也是很好的教育培養(yǎng)方向。課本中的閱讀文章不僅類型很豐富,而且可以成為學生文化自覺意識培養(yǎng)的教育范本。教師應讓學生多接觸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學作品。這會讓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為發(fā)散,這更有助于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形成[2]。
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上非常重要,不僅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源泉,還是讓學生產(chǎn)生文化自覺意識的教學依托,如閱讀詩歌、詩詞,可以積累典故文化;閱讀名人名言,可以積累人格文化;閱讀抒情散文,可以積累感情文化等。在文化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化意識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加強。例如,在教學《金色花》(泰戈爾)和《荷葉·母親》(冰心)”這兩首散文詩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將二者進行對照閱讀。這會讓學生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作品之間的差異。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無論怎樣的文化背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
三、在寫作訓練中提升文化自覺意識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進一步加強閱讀教學的落實,讓學生基于閱讀過程實現(xiàn)更多語言知識的積累,還應讓寫作教學得到更好的實施。寫作訓練考查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是體現(xiàn)學生整體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很多學生即使進入初中階段,在寫作訓練上還是會遇到各種障礙。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語言積累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文化自覺意識,對周圍的人和事沒有仔細觀察,思維也不夠靈活發(fā)散。教師要通過不斷深入的作文教學幫助學生逐漸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讓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得到強化,還要讓學生逐漸感受到寫作訓練的趣味性。
要想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寫作教學中,教師很有必要轉(zhuǎn)變一些傳統(tǒng)、陳舊的寫作教學方法和思路。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其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樣會更加有助于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為更好地開展文化教育提供幫助。另外在寫作訓練中,教師應避免學生仿寫范文,要鼓勵學生關(guān)注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具有與時代同步的寫作意識。例如,在針對“寫作: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這個主題展開寫作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設定一個具體的討論主題,隨后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揮自身的聯(lián)想和想象,找到各種自己感興趣的素材和內(nèi)容加以表達。這是一個很好的寫作教學的開端。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挖掘、利用一些文化要素,讓學生的文章具備更好的質(zhì)感和可讀性。這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滲透是激發(fā)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從作文訓練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學習收獲。
四、鼓勵學生展開課外名著閱讀
要想基于語文課程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教師不僅可以關(guān)注課堂教學,還可以進行靈活、有效的教學延伸,鼓勵學生展開更多有效的課外閱讀與延伸學習。課本內(nèi)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有限,學生要想接觸更多具有文化價值的學習素材,應在課外進行廣泛的閱讀。這會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多樣性,同時,學生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和閱讀感受力也會快速提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不僅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很大的助益,而且有益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
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在平時的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并引入更多和閱讀范本相關(guān)的延伸素材,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講解《劉姥姥進大觀園》這樣的古典名著時,教師可以借助電視劇來加深學生對中國名著的理解,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單純閱讀課本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尤其是讓學生接觸更多課外優(yōu)質(zhì)讀物,既是對課堂閱讀教學的豐富與延伸,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隨著學生語言積累的慢慢豐富,以及自身閱讀感受力的不斷增強,教師應鼓勵學生多進行有效的課外延伸閱讀。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學生會得到很多意外的學習收獲,其學科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結(jié) 語
基于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采用合適的教學引導方式。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在不斷豐富學生語言知識積累的同時,慢慢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感受力。教師可以多利用各種優(yōu)質(zhì)的文學作品來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最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閱讀各種優(yōu)質(zhì)的課外讀物,這會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多樣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也會在這一過程中樹立起來。
[參考文獻]
周文元.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tǒng)文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67-168.
李曉曉.借助群文閱讀,助力初中語文教學[J].學語文,2019(06):37-38.
作者簡介:王輝(1982.10—),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