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高效課堂能夠讓教學的整體推進更加順利,讓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更加迅速,課堂教學的質量也能得到相應保障。對于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而言,要想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實施方案,并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掘與培養(yǎng)。本文將從具體的教學案例出發(fā),結合實例分析探討如何基于高中化學課程教學構建高效課堂,以獲得實用的教學經驗和心得,推動化學課程教學整體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53-02
引 言
進入高中階段后,化學知識的學習難度明顯提升,尤其在講到一些抽象的知識點和學習內容時,學生不易理解和吸收。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如何消除學生可能存在的學習障礙,構建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和教學實施方案有更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教師要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fā),結合教學知識的特點和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組織與構建教學實施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構建,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一、豐富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高效課堂應具備一些相應特點,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與學生展開有效交流互動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度,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的氛圍中。開展師生互動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組織與設計。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設問的方式推進知識教學,這既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快速活躍起來,就具體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同時,又能基于這種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教學提問既要和教學知識點緊密關聯(lián),提問的方式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這樣才能讓后續(xù)的教學過程得到很好的推進,學生會在層層深入的問題探析中慢慢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1]。
例如,在教學“鈉、鎂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在講解“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在水中加入鈉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鈉為什么會漂浮在水面上并溶為小球狀?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家見過哪些類似的場景?”學生可以基于問題進行討論和想象,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生通過互動交流能慢慢理解背后的知識原理,這樣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更強,使其對知識點產生更深刻的學習記憶。課堂上師生間的良好互動,既能夠快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融入學習氛圍中,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原理。這才是高效課堂教學背景下值得采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多有益的收獲。
二、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推動知識教學
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來組建課堂,并善于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就教學實施方法做出合理選擇。在講到那些具備一定抽象性,且學生并不熟悉的知識點時,為了消除學生可能存在的認知障礙,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來幫助學生構建思維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解決學生的很多疑問,讓學生快速進入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找到理解吸收知識內容的切入點。教師還可以事先做好相應的教學準備,利用網絡資源及各種教學輔助方法給學生準備各種相關的學習資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呈現(xiàn)這些內容,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充分融入學習氛圍中。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與教學氛圍,學生的思維會得到發(fā)散,并且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慢慢探析知識內容的實質,使知識教學的整體推進效果更理想[2]。
仍以“鈉、鎂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在給學生講“鎂的提取與應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
情境1:實物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鎂這種稀有金屬的實物及一些鎂合金的材料,并給學生講解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
情境2:實驗情境創(chuàng)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現(xiàn)場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如鎂與二氧化碳、鎂與鹽酸所產生的不同反應來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已知知識點探討這一實驗過程。
兩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對鎂這種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展開學習,并且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鎂和其他物質的一些反應過程。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輕松有趣,還可以讓學生產生非常直觀的學習印象,更快地吸收掌握知識原理,這才是高效課堂構建背景下應達到的綜合教學成效。
三、善于利用教學輔助工具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給學生講微觀化學知識時,教師要善于合理利用一些教學輔助工具。這會讓原本抽象的知識學起來更加輕松,學生可以快速在頭腦中建立認知,原有的學習障礙和認知偏差也會隨之消除。在學習微觀化學知識時,教師要讓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地展開,首先要夯實學生的理論根基,讓學生充分理解與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原理。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吸收更加復雜的知識內容,教學過程的推進也會更加順利。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實用的教學輔助工具,既可以借助各種實物給學生呈現(xiàn)物質的構成特性,又可以借助圖片、短視頻等讓學生感受物質構成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快速建立學習認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學“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這部分內容時,在給學生講分子、原子的特性及相互作用力這類知識點時,由于這些都是我們肉眼無法看見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輔助方法就知識內容加以解讀。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道具或者化學模型來輔助教學,如一副象棋、一盒乒乓球等,讓學生帶著好奇心主動跟隨教師了解這些看似與教學無關的生活用品是如何很好地揭示物質的微觀結構的。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直觀,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學習的趣味性。這些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不僅有助于消除學生的認知障礙,提升知識教學的綜合成效,還會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課堂的樂趣。
結 語
構建高效高中化學課堂的實施方法有很多,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教學要求,就教學實施方法做出合理選擇。首先,教師要豐富和學生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這會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度,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其次,教師可以多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來幫助學生構建思維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解決學生的很多疑問,讓課程教學的綜合效率更高。最后,在講到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分析講解知識內容,這會讓原本抽象的知識學起來更輕松。學生可以快速在頭腦中建立認知,原有的學習障礙和認知偏差也會隨之消除。這些都是構建高效化學課堂的方法,能有效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學科能力。
[參考文獻]
王兆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學教學的問題與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9):50.
張建文.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名師在線,2019(33):56-57.
作者簡介:韓明莉(1986.7—),女,江蘇濱海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