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希
摘 要:本論文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就目前來說,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形式比較單一,不能與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存在漏洞與問題。應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適當修補,增加更多傳播知識的途徑,增加更多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互聯網技術;策略
一、引言
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教育中的主門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了解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掌握語文基礎文化知識,對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修養(yǎng)都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時代發(fā)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僅是書本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于學生的需要,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也被要求,他們被要求發(fā)展成為一名有文化、有能力、有品德的新型人才。將素質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義不容辭,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小學生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
(一)可接受性
緊隨時代發(fā)展,實現素質教育,用新式教學方法?;ヂ摼W的教學更加活潑,圖片生動形象,視頻更是以動態(tài)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所吸收的知識。如:當代小學語文老師,都會準備充足的多媒體課件,枯燥無味的古詩講解或文章學習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媒體課件就利用直觀、簡潔、明了、生動的特點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二)可持續(xù)性
語文教育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是終生的,素質教育的影響更是關乎其一生。傳統的教學方式大多是為了應試考試,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的任務是聽,并沒有實際參與到課堂上進行實踐。利用互聯網技術教學,可以上傳教學視頻,供學生多次回顧復習,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育融入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形成知識的終身性。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主要在于“聽、說、讀、寫。”尤其是以說和寫為主,無論是講故事或是閱讀文章,都需要學生大膽自由隨性放聲,甚至敢于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而總有內向膽小不自信的學生從不表現自己,互聯網為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提供了有利機會,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學生能夠對著視頻或資料自行反復練習,從而增強自信心。
(四)會學習
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是非??菰锏摹=處熤蛔⒅厝蝿盏耐瓿汕闆r,而學生因為理解能力不夠強,只能選擇死記硬背,認識生字詞語也只能靠抄寫的方式加強認識。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五)全面性
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單一的小學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端正態(tài)度,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互聯網教學方式中,積極參與,增加文化知識,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養(yǎng)成自律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感受快樂。
三、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教師準備課件,有精力關注到每一位兒童。
(二)接觸深入了解互聯網,與時代共進,從語文素質教育中體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三)為學生今后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
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或者是新型互聯網教學模式,都應該抓住學生主體性的重點,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是引領者、指導者、建設者,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語文教學當中,實現的也是學生的素質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創(chuàng)新課堂,實現語文教學變革。
(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多強調的遵循老師所教授的,而創(chuàng)新型課堂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語文的學習在于靈活,靈活記憶,靈活掌握??荚囍谐霈F的閱讀理解或者是作文抒寫,都在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看圖寫話(動物篇)這堂課,聽上去比較簡單,就是觀察事物外形,寫出描述,為了讓學生觀察更加方便,老師準備了鴨子、貓、青蛙的圖片,而這些動物名字是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來的,這就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搜集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知識水平。
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互聯網里的知識是無限的。學生積極利用互聯網上的信息與意見,包括美文的閱讀、優(yōu)秀寫作范文的展示、文章內容的詳細介紹與解讀。而互聯網又不能主導成為教授學生知識的工具,所以教師要分清重難點,有分寸利用互聯網技術,達到線下課堂與互聯網技術教學結合最佳成效的目的,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生從小積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互聯網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也需要敏銳度,能夠感知信息,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知,對故事聲音的感知,從而印入腦海。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生互相合作討論解決問題是不可或缺的,這樣才能交換意見,聽別人的想法。在互聯網上學習依舊如此,學生之間經常溝通、交流、分享,學會與別人和諧相處,提高人際關系能力。
五、小結
時代是不斷發(fā)展的,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抓住科技的正能力為教育添光添彩。在互聯網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顯得比較輕松。文化知識、道德素養(yǎng)、個性特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都離不開互聯網的輔助,小學語文課堂就應該發(fā)揮它的靈活性,給予學生最好的教育。利用互聯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是勢不可擋,這是一種新的課堂方式,也是新的教育改革,為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表達能力發(fā)展、道德品質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陳丹云.“互聯網+”背景下探索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課外語文,2017(20).
[2]李玉山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分析[J].教師,2016(22):23.
[3]楊 靈.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EB/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