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磊 石雪琰
摘要:先進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突破性的色彩應用是野獸派領軍人物馬蒂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他藝術生涯晚年的剪紙作品更是極致體現(xiàn)了本人所遵循的創(chuàng)作個性,其中包含的色彩奧秘一直被后人所探索。本文使用圖像學研究、風格化研究和藝術家研究的方法淺談馬蒂斯剪紙作品中的色彩應用。分別從色彩的主觀性、色彩的力量感、色彩的和諧性三個方面解釋關于馬蒂斯的剪紙作品中的色彩個性。
關鍵詞:色彩 ? 藝術個性 ? 剪紙藝術
中圖分類號:J528.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172-02
亨利·馬蒂斯作為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提出:“個性之外不存在法則。”[1]這種“個性”不是說作品需要游離于所描繪物體的概念法則之外,而是個人對個物的心的認知和真摯的情感,不同的藝術家面對同一形體根據(jù)個人情感和情緒的不同發(fā)酵出不一樣的畫面感,各自的畫面感體現(xiàn)的便是所謂的個性發(fā)揮。例如以“太陽”這個物體舉例,概念關鍵的形容詞為圓形的、巨大的、紅色的等。梵高在《夕陽下的播種者》這幅作品中描繪的太陽給人以奔放,炙熱的感覺,如同噴薄而出的火焰一樣;相對比莫奈的《日出印象》,畫面中的日出給人以平靜,溫和似乎觸摸到的略微的溫度感,這就是不同的藝術家對同一物體理解的不同所呈現(xiàn)出各異的繪畫感。馬蒂斯曾提到過個人對藝術品的看法,“藝術作品本身應當含有自己的全部含義,以便觀眾在知道作品題材以前就能理解它”。一個藝術家的某個作品不僅體現(xiàn)了個人的文化審美意志,也說明了對所描繪物體本身的真正的解讀。
架上繪畫作為馬蒂斯的主要藝術形式占據(jù)了他50多年的時間。1940年以后,由于腸癌的侵擾,馬蒂斯的藝術創(chuàng)造場所轉移到了室內(nèi),甚至大部分時間在病床上進行,剪紙代替繪畫成為他主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段。簡單,和諧,近乎孩童般稚嫩的藝術特質在馬蒂斯后期的剪紙藝術作品中得到了極致的體現(xiàn)。
一、色彩的主觀性
畫面中的色彩不僅僅是用來作為對事物的直觀描繪,更重要的是對于藝術家情感內(nèi)心的精神傳達。如果說印象派的色彩分析是以自然為母,那么馬蒂斯的單純色彩就是以本能為尊。粗糙且大膽的色彩運用是體現(xiàn)馬蒂斯畫面?zhèn)€性中令人震撼的方式之一。馬蒂斯認為色彩更應該具有主觀性,而不是簡單的再現(xiàn)自然。在他的后期的剪紙藝術作品中,色彩單純的作為一種畫面構成工具,或者說是繪制材料出現(xiàn)在了畫面中,不再為素描作襯托,而是完完全全的用色彩承擔起視覺傳達的信息價值。
“直接著色”是馬蒂斯剪紙藝術中色彩的最大特點,他用剪刀進行形狀的簡單裁剪,并將未調(diào)和過的顏料直接涂于紙上,最后將這些彩色塊塊進行拼貼,不需要色調(diào)的渲染和輪廓的勾勒,以主觀性的顏色選擇形成最后的畫面。作為材料出現(xiàn)的色彩與材料本身產(chǎn)生了新的繪畫語境。馬蒂斯大膽的平衡了基色和形狀之間的關系,視覺表現(xiàn)的強度和精神傳達的力度更為爆炸,使得看似簡單的藝術畫面產(chǎn)生耐人尋味的效果。
二、色彩的力量感
曾經(jīng)在法國藝術圈有這么一個說法,“同樣是綠色,一千克比半千克顯得更綠”。①這個意思是表達如果想讓顏色在畫面中顯得更加有力量感,大面積的著色比一小塊一小塊的顏色拼接顯得更具有沖擊性。對于畫面中想要著重表現(xiàn)的主要的顏色,每一筆新的不同顏色的添加都會削弱主要顏色的地位,保持主要顏色的面積會使畫面想要表達的視覺內(nèi)容更具有吸引力。
在《Mr loyal》這幅剪紙作品中,馬蒂斯著以大面積的藍色為背景,中間拼貼具有高聳鼻梁特征的白色側面男人臉,左右兩邊配以黃色的小圓形圖案,兩種顏色組成畫面的全部內(nèi)容。畫面注重補色的比例關系,大面積的藍色和少量黃色圖案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畫面中藍色的主題地位,控制了整幅畫面的藍色調(diào),使觀看者更能體會到畫面中藝術家對于忠誠男性的理解、忠誠、嚴肅且冷靜。
“我想努力尋找一種印象的凝集,只有借助這種印象的凝集,一幅畫才能被創(chuàng)作出來?!盵1]在《藍色裸女》這幅剪紙作品中,對馬蒂斯來說印象的凝集可能就是存在于女性身上的安靜的魅力,去除了妖嬈和媚意,僅僅是溫柔、寂靜和如海一般的包容性。單純的使用大面積的藍色,拋除了細節(jié)的描繪和光影的變化,利用正負形的概念襯出裸女的體態(tài)和美感,像是絕美的藍色雕塑一般,充滿著令人沉靜的力量。
某一色彩的力量感決定于畫面中它所占的比例,也就是主色調(diào)的明確程度。其他的藝術大師,例如畢加索,他在“藍色憂郁”時期的作品,迷離優(yōu)雅的藍色充斥于整個畫面之中,除了我們能看到畫面中所示的表面內(nèi)容,還可以通過藍色的力量感受到他處在那個時期的內(nèi)心的迷茫和不安;另外像梵高的《向日葵》系列、莫奈的《睡蓮》系列等,都運用了發(fā)揮主要色彩力量感的道理。馬蒂斯的剪紙作品將色彩的力量感發(fā)揮到了極致,拋出所有“不必要”的顏色,僅利用補色的鮮明對比并控制其比例產(chǎn)生驚人的效果。
三、色彩的和諧
馬蒂斯經(jīng)常用音樂的旋律比喻畫面中的色彩關系,“必須從各種色調(diào)之間所發(fā)現(xiàn)的各種關系中,找出色彩的生動調(diào)和,這種調(diào)和有如音樂上的諧和。”[2]色彩在畫面中的和諧表達,是藝術品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就如好的交響樂一樣,重點在于調(diào)子的和諧。不恰當?shù)囊袈煞枙У粽麍鼋豁憳返墓?jié)奏,使聽者發(fā)燥或是索然無味。正因如此,從古至今的藝術家們對于色彩和諧的表現(xiàn)慎之又慎。馬蒂斯作為野獸派的領導者和現(xiàn)代藝術的領頭羊,藝術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光艷,個人藝術風格在當時的藝術圈以前衛(wèi)叛逆而出名。但即便是這樣的“時髦人士”也仍然嚴格遵守畫面中色彩和諧的定律,就如文章一開始所說,“個性”并不代表作品需要游離于所描繪物體的概念法則之外。
《刺客》這幅藝術作品使用紅、藍兩種最強烈的冷暖色構成畫面的主要節(jié)奏,配以黃色和橘黃達到弱音效果,除了講究各個顏色的比例添加之外,畫面中還巧妙地使用了一定面積的黑和白去調(diào)和畫面中的刺激感,可以試著想象一下如果把畫面中的黑和白換成其他顏色,那么整幅畫面的節(jié)奏感可能產(chǎn)生混亂或者過于激烈從而使人產(chǎn)生不舒服的效果。
比較剪紙作品《爵士·伊洛卡斯》和《小丑》中運用的顏色,馬蒂斯在兩幅作品中都放入了紅、黃、藍三原色,并且整幅畫面被三原色所填充。藝術家使用基色構成全部的畫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可能會一下子變成“不懂顏色的人”,但在馬蒂斯的這兩幅作品中,亮麗的顏色和黑、白的搭配使整幅作品栩栩如生。不僅如此,馬蒂斯還巧妙運用了黑和白帶給人們的感受?!毒羰俊ひ谅蹇ㄋ埂访枥L的是希臘神話中伊洛卡斯從天空中墜落的場景,馬蒂斯使用黑色的形象增加沉重感,體現(xiàn)了自然的重力,從上致下;《小丑》中的形象則使用白色來體現(xiàn),四周被黑色的大色塊包圍,好似顯示小丑本身在舞臺上的輕盈感和被黑暗包圍的密不透風的無奈。
馬蒂斯對于畫面中顏色的比例的考究和黑、白穿插的運用是他色彩藝術中不可被人忽視重點。
四、結語
馬蒂斯剪紙作品中色彩所包含的主觀性,和諧性和力量感都體現(xiàn)了個人的藝術理念和審美價值。理念和價值以及手段的運用是與所呈現(xiàn)的畫面感相匹配的。極簡、濃烈,去除所有多余的細節(jié)和變化,使受眾心靈最大程度的與藝術家想要表達的主要部分進行對話,體會其內(nèi)心噴薄而出的情緒和情感力量,這就是馬蒂斯的藝術個性所在。他的剪紙藝術不僅是對自己藝術生涯最后的升華,也是藝術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個性的對色彩進行應用的理念帶給后人無盡的思考。
注釋:
①BBC的《現(xiàn)代藝術大師—馬蒂斯》一集中專門研究馬蒂斯的學者Alistetair Wright在介紹馬蒂斯的作品《The roofs of Collioure》提到過。
參考文獻:
[1][法]亨利·馬蒂斯.畫家筆記:馬蒂斯論創(chuàng)作[M].錢琮平,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金冶.色彩的理論和實踐[J].新美術,1981,(01).
[3]楊慧敏.馬蒂斯剪紙藝術研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12年.
[4]鄭勤硯.馬蒂斯繪畫中的東方色彩[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01).
[5]吳東青.論剪紙藝術的應用與提高[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6]馬倩倩.馬蒂斯繪畫藝術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0年,
[7]康小花,王驍勇.淺析馬蒂斯的彩色剪紙貼畫藝術[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06).
[8]張群.剪紙藝術的現(xiàn)代轉型與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