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劉培
【內容摘要】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地理課堂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綜合思維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地理知識之間聯系的掌握,所以明確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就成為了課堂的重要的任務;再有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很大,所以根據學生認知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關鍵詞】綜合思維 ?選填法 ?連線法 ?模板法
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我們的地理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其中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地理要素間聯系的掌握,所以明確地理要素間的聯系就成為了課堂的一大教學任務。而課堂小結就是達成這一目標最好的陣地。我們可以通過課堂小結,指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引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地理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實現我們的課程目標。
從初一到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地理知識水平都在不同的層次上,他們對知識的處理和分析上差異很大,因此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幫助其構建知識結構,從而明確知識之間的聯系。
對于初一學生而言,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系統的認識地理,其地理概念、地理知識還非常的淺顯,而且初一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比較簡單,對于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很難構建,所以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中,采用了選填法。所謂選填法,就是老師列好知識框架,學生根據老師最后給出的選項,填到相應的位置。例如:
請從下列知識中選擇合適的選填到橫線中。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10月-次年5月
D:6-9月
E:東北季風
F:西南季風
G半島沿海和恒河三角洲地區(qū)
H:德干高原西北部
I:第一
J:第二
K:市場廣大
L:資源不足,環(huán)境污染
M:氣溫高,利于發(fā)展種植業(yè)
N:水旱災害頻發(fā)
一、世界第_____人口大國:
1.位置;
2.地形;
3.人口過多
(1)優(yōu)勢:_____。
(2)劣勢:_____。
二、_____氣候與農業(yè)生產:
1.氣候
(1)特征:雨季時間:_____,風向_______;旱季時間:_______,風向_____。
(2)影響:有利________;不利_____。
2.糧食生產:水稻分布______;小麥分布_____。
三、外包服務業(yè)
這種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學生們愿意去做,參與面廣,而且速度比較快,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考查學生對知識聯系的理解。而學生選填的內容就需要老師做好設計,必須是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或者難點,這樣才能真正起到理解知識的總用,選填是為了讓學生找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并且能區(qū)分易混淆的知識點,老師在給出選項時,可以適當的多給出幾個,這樣學生就必須理解后才能填充上,不能運用排除法進行選擇了。《印度》這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人口與氣候,學生在選填過程中就能明確人口過多的優(yōu)勢與劣勢,樹立人口觀;同時在氣候填寫的時候能夠把雨季旱季的時間和風向進行區(qū)分,這是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最終通過分析氣候,明確了氣候對于農業(yè)生產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采取這種方式后,在構建知識體系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開始有了動腦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能突出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同時也能讓學生了解地理的知識框架,為接下來完善知識結構建立基礎。
學生進入初二之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進入七年級之后,課本中更加強調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在經過了世界區(qū)域地理的學習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地理要素之間的這種單線聯系,所以進入初二之后我開始選用連線法,讓學生找出地理要素之間的復雜的多線聯系,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例如: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來找找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
這是學習完《臺灣》之后進行的構建知識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找出這節(jié)課知識之間的聯系,因為要素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學生需要找出聯系并舉例說明,例如氣候會受到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的影響,同時期后又會影響行囊裝備、農業(yè)生產、人口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等。學生不僅是找到了聯系,并通過舉例子的方式來闡述聯系的原因,這樣學生構建出來的知識聯系不只是有了骨架,更賦予了它生命,從而讓學生真正的去理解這種地理聯系。這種方式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學生的思維量非常大,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找出更多的聯系,普通學生找出的聯系也許比較少,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有事可做,對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很大幫助,學生的參與度高,思維含量高,效率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課堂上經過一段時間的這樣的訓練,學生對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更加明確透徹,為下一步自主構建知識框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完成了地理新知的學習,地理知識和地理結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同時這一年他們面臨的是結業(yè)考試,對他們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針對初三學生這些特點,在給出模板的情況下,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
例如:在復習東北地區(qū)的時候,以農業(yè)生產為例,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較高緯度位置和近海的海陸位置影響了當地的氣候,使得這里氣候冷濕,同時在冷濕的情況下形成了黑土地,再加上地形平坦等自然條件的共同影響下,使得這個地區(qū)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主要的農產品又春小麥、玉米、大豆、甜菜等。學生根據這個分析模板,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特點。當然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也可以加大難度,例如東北冷濕的氣候影響了當地的河流水文特征,河流也對農業(yè)生產起到很重要的灌溉作用。用分析好的模板引導學生對沒學過的地區(qū)進行分析。這個任務難度更高了,但是在模板的幫助下,大部分學生也能進行自主總結概括。
所以縱觀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構建方式的設計的研究過程,主要是根據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來設計的,從最簡單的選填法到連線找法,再到模板法隨著學生認知水平的進步,構建知識體系的難度越來越大,從簡單到復雜,這種方式可以用PPT呈現也可以呈現在學案中,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同時耗費的時間比較少所以這樣的構建知識體系是有效的。
在研究過程中當然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形式太單一,學生會產生枯燥情緒,所以要在形式上和難易程度上呈現多樣化,讓學生在比較高的興趣點下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趙連根. 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f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J]. 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 高慎英、劉良華. 有效教學論[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3] 姚利民. 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學思想初探[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4] 顧明遠、孟繁華. 國際教育新理念[M]. ??冢汉D铣霭嫔?,2001:266.
[5] 宋秋前. 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第八中學;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齊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