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菊
【摘要】如今教育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正在隨著改革而不斷變化著,但是這樣的模式并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直接影響了他的成績與能力,對此,將從教學角度出發(fā)去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活動設計?教學計劃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脫離教材形成學生自身的思維方式,這是學生們目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之一。其中數學運算和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數學,這種長期化的訓練能給學生帶來思維上的訓練,讓他們從本質上更好地了解形成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動力?;诖?,將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重點進行探討。
一、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學習效率。數學思維能力對于解決數學問題有重要意義,因為當學生在做題的時候,腦海里會不斷地搜集關于此類知識點的內容,大腦會根據這些知識點不斷地加工處理,從而形成解題思路,更容易、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一般來說,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越強,其學習的效率越高,因為數學思維能力能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知識點的核心和本質,真正意義上做到舉一反三。數學思維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訓練,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用邏輯思維的方式破解數學題目,數學題目中需要大量的運用公式,了解了公式的本質含義,然后進行學習,將學習知識內化,從而達到學習知識的靈活運用。
2.強化思維邏輯。小學階段作為最基礎的數學學習階段,其知識水平往往留于表面,但是要讓他們形成數學思維,在以后的數學應用中避免知識脫軌的情況發(fā)生,那么在此思維逐漸形成的初級階段,就需要學生樹立學習數學思維的目標,強化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而不是僅僅局限于這一兩道題,提升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
3.符合教學大綱的重要任務。思維能力是指將事物的信息植入腦海,通過大腦進行儲存、分析、加工形成獨特的見解,從中探索、發(fā)現(xiàn)、認知事物的特征與規(guī)律,并輸出推導結論。小學數學大綱明確提出,要讓學生有初步的思維邏輯能力,讓他們形成有自我的知識判斷能力。小學數學盡管還停留在簡單的計算題中,卻離不開嚴謹的推理論證,這就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現(xiàn)狀
1.學生思維能力薄弱。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在乎學生的試卷成績,偏重于教學質量,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從而導致他們在做題中運算反應慢,缺乏嚴謹的思維條理性,容易發(fā)生做題紕漏,逐漸對學習數學降低興趣。
2.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缺乏互動,往往只跟著自己的教學進度走,并沒有根據整個班的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課堂中許多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進度,出現(xiàn)很多不懂的問題,且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從而造成問題的堆積,使得學生降低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方式的單一。現(xiàn)代教學過程并不只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不過目前的教學還只是停留在以往的應試填鴨教育,往往忽略了小學生此年齡階段的思維模式培養(yǎng),教學方式的單一,使得現(xiàn)在教學得不到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等。小學數學知識點較為抽象,對于剛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來說很難進行學習,如果只是按照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并不會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比較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不斷地運用各種思維方式,與教師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習,達成共識。
三、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教學的策略
1.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活躍學生思維。根據小學生自身的特殊性,他們具有好動、集中力差、紀律差等特點,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趣味性為出發(fā)點,吸引學生們的興趣,從而讓他們投入到學習的快樂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教師要善于導入趣味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們的學習思維,避免學生思維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比如,在學習數學的知識點過程中,在關于乘法的計算時,可以引入有趣的小故事,兩個小白兔有很多蘿卜,但是一個一個地數很麻煩,然后漸漸引入乘法來進行計算,大大吸引了學生的興趣。
2.注重活動設計,拓展學生思維。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理解抽象概念的思維能力尚未完全形成,這就要求學生們學會對抽象概念進行轉化,而活動設計能讓學生們共同思考,比如小組研究,大家進行一番探討和討論之后,可以互相學習,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更能突破自身思維的局限性。舉例而言,教師在教授如何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的過程中,可以先設計一個探究問題,如怎樣計算我們教室的面積,然后讓學生分組去探究,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活力和主動性。
3.制定層次性的教學計劃,適當運用情景教學。小學生受到年齡的影響,其學習能力相比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來說較低,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與計劃有一定的出入,且學生之間的差距性大,有的學生只需要看一下知識點就能記住,但有些學生還要不斷地思考,翻閱書籍,難以理解知識點,學習效率低下,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有層次性,并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相似度進行分組和對學生進行教學,合理地、一步步地制定問題難度。其問題的設置也需要精心準備,因為問題的設計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可以先從簡單的練習題做起,書本中也安排了一定量的簡單題;數學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多從課外書入手,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教學時,要和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因為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來說,此類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長方形,講解黑板擦和手機的形狀,它們之間的邊具有什么樣的性質,等等,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化被動為主動,容易找到解題的思路和突破口。
4.充分利用教學工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教學工具在實踐數學中占據主導地位,由于教學出發(fā)點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為主,那么就要充分利用教學工具,調動他們的學習動力,盡可能將難懂的知識點簡化,訓練學生的梳理和總結知識點的能力,同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并指導學生解決不會的問題,避免問題堆積。比如,在教學《圓》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的圓形物品來進行講解,靈活運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點由抽象復雜向簡單明了轉化,促使數學知識點更為形象具體,并且通過尋找圖形與數字間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也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影響,一個專業(yè)理論性和能力強的教師,懂得如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按照書本上的知識固步自封,作為教育教學之本,教師需要一定量的知識儲備、教學技能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問題中靈活運用知識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數學時,應以訓練數學思維能力為主,合理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學習,不僅要提升學習效率,還要拓展散發(fā)學生的思維,為未來學習邏輯強、推理論證的數學奠定基礎,并和初高中的數學思維進行接軌。
參考文獻:
[1]謝麗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J].讀與寫,2019,(04):164.
[2]拓彪.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9,(15):70.
[3]劉媛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