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鎮(zhèn)
摘要:隨著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也賦予了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文章簡要介紹了微課在初中地理課堂構建中的積極作用,分析了目前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現(xiàn)狀,探討了從課前、課中和課后等環(huán)節(jié)構建有效課堂的策略,以期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 微課 有效教學 構建策略
初中地理學科對學生的學習想象力和邏輯思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師能積極將一些生動形象的動畫、視頻等資源進行有效組合與篩選,精心制作成微課,將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效益的提升。從教學實踐的效果來看,基于微課的地理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一種挑戰(zhàn),有利于構建一個更加有效的地理課堂。
一、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豐富授課內容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顯得更為簡單和便捷,教師通過分析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按照整個教學提綱,將新舊知識有效地銜接起來,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制作微課時,應盡量將時間控制在5~8分鐘,用精練的語言詮釋主要內容,將每節(jié)課的重點展現(xiàn)出來,為有效課堂教學奠定必要的基礎;同時,利用微課導入,可以啟發(fā)學生捕捉新知識中的重難點,然后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更好地理解那些比較復雜的問題,順利掌握新知,增強理解和記憶。此外,地理是一門自然性和人文性很強的學科,知識體系較為復雜,地理知識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通過應用微課媒體,可以整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每個地理知識點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演示和操作的情境中多層面、多角度地去學習并掌握知識。
(二)便于分層教學
微課具有短小、便捷等優(yōu)勢,是助力自主探究、分層教學的有效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設計教學,實施分層教學;并且,各個層次的學生也可以按照自身的學習水平,合理控制觀看微課的時間,自主調節(jié)學習進度。例如,初中地理模塊學習中包含了“海洋”“旅游”和“宇宙”等內容,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認知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如果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來實施教學,勢必影響教學效率。而創(chuàng)建微課支持下的地理課堂教學,就能夠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好預習和復習,滿足各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二、初中地理微課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選材偏差
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在制作微課課件及利用微課實施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黃河、長江和淮河教學中,這些河流的實際狀況雖然都是可利用的微視頻素材,但將所有的知識點都包含在內,無疑會使微課課件過于繁雜,無法突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制作水平低
許多教師雖然掌握了制作微課的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著瑕疵。例如,有的教師錄制的微課視頻存在很多雜音,在微課后期剪輯和運用時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學生聽不清內容,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三、初中地理微課教學的構建策略
(一)課前階段——引導預習,激發(fā)興趣
在課前預習階段應用微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出符合自己的課前預習模式,初步掌握一些重點知識,從而降低課堂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湘教版七年級上“七大洲的地理位置”這一課時教學,教材內容屬于一些常識性知識,相對簡單,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就能完成。教師可以將相關的知識點制作成邏輯清楚、針對比較強的微課,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消化,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用于思維的培養(yǎng)上。首先,讓學生觀看世界地圖,然后結合微課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大陸主體部分并且在赤道以北有哪些大洲?”“赤道以南又有哪些大洲?”這兩個問題都提到了“赤道”,接著就可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找出赤道,并嘗試說出南北有哪些大洲。其次,借助微課提出問題:“整個大陸的西半球、東半球有哪些大洲?”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來;最后,提出問題:“赤道主要貫穿了哪些大洲?”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二)課中階段——設置情境,加強互動
在課中教學階段引入微課,應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將一些課外知識納入微課,擴大知識覆蓋面。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中東”單元教學中,為了凸顯趣味性,我制作了“中東的石油輸出線路”微課,設置了情境活動:“假設所有學生和老師一起去穿越阿拉伯和波斯灣,應該設計一條怎樣的航線?”提出了問題:“從中國到波斯灣進口石油可以走哪條航線?”通過設計,構建一個完整的框架圖,然后對比歐美兩條線路的優(yōu)勢和缺點,從中選擇最合適的一條線路。這樣無論是畫面還是語言闡述方面,都非常新穎。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時,最好結合PPT來輔助講解,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去完成,避免學生產生視覺疲勞。該單元教學中介紹歐美、日本市場時,結合微課,設計了“爭當石油小船長”課堂活動,學生在聽講的時候,也要模擬出石油運輸?shù)恼麄€過程,他們會聽得更加仔細和認真。為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在學生觀看微課時應進行適當?shù)难a充或說明。還可以利用微課演示地理實驗,將演示過程拍成視頻,讓學生進行直觀的體驗。例如,在“海陸對氣候的影響”教學中,學生通過觀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相關實驗微課,觀察到沙子、水受熱時會升溫,學會對比升溫、降溫時的具體情況,開闊思路,快速掌握重點知識。
(三)課后階段——復習鞏固,提高效率
對于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而言,課堂上的時間有限,無法將所有的知識進行內化。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靈活利用微課進行課后拓展,針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制作復習和總結學習的課件。借助微課視頻的形式,打破時空間限制,滿足學生重復觀看的需求。例如,在不同地區(qū)文化、風俗的教學中,由于知識點比較復雜,學生一時無法掌握,就可以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不同的特點,將重難點知識制作成不同的微課視頻;課堂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檢測、復習,強化學習效果。還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后答疑,比如將學生反映的普遍性問題制作成為微課,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有重點的訓練。在中考地理專題復習中,同一個教師有時會面對多個班級的學生,如果使用以往面對面的答疑方法,無疑會限制整個輔導的效率,這時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按照不同的專題內容和板塊排序制作微課,便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復習,提高復習效果。
運用微課進行初中地理教學,還需要教師秉承以生為本的原則,不斷積累、完善專業(yè)知識,制作出更多豐富精美、富有應用價值的課件,真正讓微課融入地理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完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開展有效學習,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趙國衛(wèi).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52):138.
[2]任正玲.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9.
[3]張恒.當前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和前景分析[J].學周刊,2019(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