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江
摘 ?要:本文立足日常音樂教研中的相關問題,梳理音樂教研的現(xiàn)狀與問題,從教研內容、教研過程、教研形式等方面提出開展有效教研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學音樂教研活動的質量,助推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研;有效教研
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探索符合教師實際情況的音樂教研模式,是推進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教研現(xiàn)狀
通過對小學音樂教研活動的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效果進行調查與訪談梳理出小學音樂教研活動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內容涉獵較廣,難聚焦,缺乏系統(tǒng)性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學音樂教研的內容比較內容寬泛,涉及音樂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是問題大都比較零散,沒有形成系統(tǒng),往往因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而缺乏深度和應有的教研價值。因而研討的內容,對于整體音樂課程的推動時效性不強,教研過程中教師對教研問題也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的研討。
(二)研討常態(tài)化,形式單一,缺少梳理提升
在教研活動日益重視的形勢下,學校能夠常態(tài)化保障教研活動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師教學中的問題,但通過訪談了解到教研活動的開展往往“以課代研”,“以研磨課”形式較為單一,且在研課評課過程中,教師評課時往往泛泛而談,就課論課,并沒有做到因課導研,有效反思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引發(fā)集體解決重點、難點的實質性問題的思考,因而執(zhí)教與參加教研的教師獲得的是散點性的知識和方法,難以獲得線與面的整體感知。
(三)依靠集體研修,主動意識欠缺,深入研討不足
教研活動的形式除了集體教研還有年級組教研和自主研修,研究中發(fā)現(xiàn)教師缺乏主動研修意識,在集體教研中,也不能宏觀把握教研課改動向,難以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自我反思或自主研修。
二、有效教研的策略
針對教研存在的現(xiàn)狀與問題,要提高教研的質量,需聚焦課堂,結合課標和教材,從課堂共性問題切入,以模塊教研的方式促進教師深度解讀課標、教材研究,不斷改進課堂教學,開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動,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
(一)關注內容,提高教研的針對性
1、解讀課標,研究教材。在教學教研過程中,首先,我們引導教師針對課標,進行學科的理性思考:音樂課程的價值如何落實在音樂教學中?如何遵循課標中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開展課堂教學?如何理解課程目標?如何結合課標及教材,完善教學過程與教學評價;其次,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通過研讀教材和教參,梳理出教材的主要脈絡等,使教學有理可依、有步驟可循。
2、共性問題,梳理歸類。教學教研是為了解決在常態(tài)課堂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我們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梳理出來的問題進行集中歸類,確定研究模塊,在各模塊下明確具體的研究內容和研究層次。例如:針對平時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可深入思考,系統(tǒng)歸納。以下8個小問題:趣味練聲方法研究、歌唱教學方法研究、欣賞課教學方法研究、學唱歌曲中多聲部意識的滲透研究、節(jié)奏練習趣味化的方法研究、圖形譜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器樂進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體驗性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這些內容,都是教師實踐教學中困惑的問題,有教學設計的對比研討,有教學方法的細化研究,有教學理念的實踐摸索,還有成熟經(jīng)驗的移植等,既各自成題,又相互關聯(lián)。同時,這8個問題雖然不同,但又聚焦于“小學音樂教學”這個大主題,教師可以在這個大主題之下獨立或合作研究。
(二)關注過程,提高教研的實效性
1、注重研討前的準備工作。教師以小組形式共同進行集體研討,確定內容、設計適宜的教案,以試講、評課、議課等方式調整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磨課。
2、重視有效課堂的生成。日常的教學研討課中,執(zhí)教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小組其他教師一同進行現(xiàn)場觀摩,關注教學的執(zhí)教過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等。
3、關注課后的評課議課。課后開展的說課、評課、議課活動是教師專業(yè)進步的重要途徑。執(zhí)教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手段是否恰當,教學策略是否適當,教學效果如何等。觀摩教師進行本節(jié)課的評課議課。通過對課堂教學中優(yōu)缺點的深入分析研究,借助研訓一體化這一平臺共同解決教學問題。
(三)關注形式,提高教研的互動性
1.體驗式教研,讓音樂教研“樂”起來。在教研活動中,我們通過:聽一聽:教師根據(jù)教材傾聽音樂、暢想音樂。教師們在聆聽、暢想音樂的環(huán)節(jié)中,走進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說一說:教師用說、唱、跳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互相分享、互相啟迪。想一想:分小組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談一談:各組派出一名代表,談談本組的教學設計,不僅鍛煉教師說課能力,而且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現(xiàn)場教學”做再次的梳理。試一試:教師扮演學生,模擬課堂教學。議一議:對每組的設計和實施提出建議。
2.多維學習—— —讓音樂教研“活”起來。通過外出學習、組內培訓、校本培訓、讀書分享、自主研修等形式開拓教師的視野,豐富專業(yè)知識,以多種方式進行研修;通過組織教師體驗高雅藝術,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欣賞;通過“技能比武”鍛煉、鞭策教師的音樂教學技能和個人專業(yè)技能的提升。
3.“處方”式教研—— —讓音樂教研“優(yōu)”起來。各年級教研組在開展校級、年級組教研的同時,根據(jù)本年級教材以及學生年齡特點及現(xiàn)狀,根據(jù)教師在實施音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需要,有針對性、選擇性地開出“處方”,在問題與方法的預設和生成中,有效激發(fā)教研教師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提出自己的方法與對策,進行凝練、梳理,對癥下藥地開展教研活動。
總之,教研活動的開展,只有讓老師們自己參與,自己行動,才能真正把教研主場還給老師,才能調動起老師們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解決老師不會教的問題,從根本上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 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 ?曹理 . 曹理音樂教育文集 [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