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是人類最原始的音樂表現手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重視歌唱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水平,發(fā)展和挖掘學生的演唱能力,對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其音樂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傳授學生簡單的唱歌技巧,讓學生在唱歌中體驗美、感受美和發(fā)現美,體會音樂的獨特魅力,能促使學生唱歌才能發(fā)展,提升其音樂綜合素養(yǎng)。本文筆者基于當前音樂教育現狀,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167-01
【本文著錄格式】陸麗芳.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北方音樂,2020,04(08):167,170.
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引下,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促進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發(fā)展,可以堅持生本教育理念,在音樂課堂中靈活創(chuàng)新多種教學方法致力于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有效教學實施中促使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音樂興趣的激發(fā),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指導中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獲得音樂技能和素養(yǎng)提升。
一、加強對唱歌教學重視,積極參與各類培訓
傳統(tǒng)教學觀念認為,音體美是作為副科存在于教育體系中,因此,學校和教師對音樂學科并不重視。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首先要能夠認識到小學生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歌唱訓練,音樂基礎知識不牢固,且樂譜識讀能力不足,傳統(tǒng)教師播放歌曲讓學生跟唱的方法對他們的音樂能力提升沒有幫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歌唱能力提升對學生音樂興趣激發(fā)、音樂素養(yǎng)提升和道德情感熏陶的重要性,在音樂教育過程中組織各類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活動中鍛煉自身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團隊協作能力。
同時,互相學習和交流是任何一門學科進步的必經之路,一線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自身歌唱教學水平的提升,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專業(yè)培訓,與優(yōu)秀教師交流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案例,在評析和討論中獲得教學經驗;除了完成教材文本中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外,教師更要注重課后的反思總結,通過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失誤及教學方法應用是否得當、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等發(fā)現問題所在,及時針對問題調整教學方案,在深刻的教學反思與教學行為調整中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二、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升自身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
對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有一個觀點認為學生不必學習基本的樂理知識,只需要聽唱模仿即可學會唱歌,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優(yōu)秀的范唱需要有基礎樂理知識和基本演唱技巧的融合,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掌握必要的樂理知識,尤其是讀譜能力,如各種音符和記號等,并具備一定的演唱技巧,這樣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思維時便有了足夠的專業(yè)能力輔導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必備能力。
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能夠研讀具體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充分的教學準備能防止教學落入模式化。比如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音樂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針對筆者執(zhí)教的高年級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唱歌技巧,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以練習。在高年級的歌唱學習中,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引導學生對音樂歌曲中的情感表達產生獨立理解,比如通過運用語言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內在美,激發(fā)他們在音樂情感上的共鳴。同時,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在教會學生唱歌的同時,也教學生相關的音樂要素,比如在引導學生表現音樂歌曲時,教師可以從如何控制音量、音準、歌唱速度和節(jié)拍把握等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隨時糾正與調整自己在歌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又如合唱過程中,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聲音在集體中的位置,引導學生體會和聲的感覺,在合唱練習中不僅能增進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
以《愛的禮贊》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思考:“該歌曲采用了怎樣的演唱形式?你能聽出樂曲中表達的真正含義嗎?歌曲的哪個部分最讓你感動?”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愛的奉獻是無私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針對跨小節(jié)的切分音進行練習,準確認識降半音記號,看懂四拍子的指揮圖式;在歌曲演唱過程中讓學生用自然、有表情的歌聲表達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緒。在合唱練習中,教師可以用柯爾文手勢幫助學生進行音高訓練,通過進行多聲部合唱,幫助學生理解音高的區(qū)別和變化,幫助學生直觀感受音高。
三、完善音樂課堂唱歌教學評價機制,激勵學生進步
從以往的音樂課堂教學情況上來看,音樂教師往往在授課結束后不會進行有效的課堂總結,也不會組織生開展有效的課堂評價,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能被發(fā)現和解決,不利于學生的不斷改進和提升。針對這些情況,需要音樂教師全面重視起課堂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并在評價中較好地進行歸納和總結。評價是促進學生發(fā)展,完善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本著生本理念,著手不同評價原則,在教學中開展教師評價、師生互評和學生互評,以此推動音樂歌唱教學有效開展。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對每個階段的教學進行針對性點評,在動態(tài)發(fā)展中促使學生完成分階段任務,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期中、期末或短期的單元測試中檢測學生的音樂知識掌握情況和音樂歌唱水平,在檢測學生歌唱水平時,教師可以通過多變的課堂組織形式,如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教學、游戲教學或歌唱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展現自我,要能夠挖掘到學生的優(yōu)點和潛能,鼓勵“五音不全”的學生敢于開口歌唱,在反復練習中幫助學生提升歌唱能力;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采用自評、互評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反思自己一個階段的音樂學習情況,找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進步,如何規(guī)劃下一個階段的音樂學習,在自我反思評價中有效提升自我。同時,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也是有效促使學生進步的途徑。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內開展“音樂會”,鼓勵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表現自我,同時讓學生對同伴的表演進行評價,評價中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積極地就音樂歌唱形式及內容表現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解決,同時要在最后給予同伴總結性的評價,如指出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幫助學生指引改進和提升的方向。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教學形式進行評價,在整理歸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看一看教學中教學流程是否需要完善、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教學方式是否運用恰當及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組織形式等,從而在有效的評價和總結中進一步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能,助力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音樂歌唱教學仍然任重而道遠,教師在音樂實踐教學中要能夠認識到歌唱教學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升及音樂體驗和感受豐富的重要性,堅持新課改倡導的生本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究音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探究音樂歌唱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可以從加強對唱歌教學重視,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升自身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完善音樂課堂唱歌教學評價機制,激勵學生進步等三個層面著手,在教學中做好音樂歌唱教學準備,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探究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通過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獲得音樂知識,提高學生歌唱能力,實現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推進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艷.淺談如何提升小學歌唱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19):87.
[2]陳曉群.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178.
[3]賈俊.成才理念下小學音樂(蘇教版)歌唱教學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4(27):81.
作者簡介:陸麗芳(1981—),女,漢族,江蘇省蘇州人,本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寶帶實驗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欣賞課、合唱教學、音樂情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