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奕 宋偉
摘要:隨著教育界對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探索,越來越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應用到當下的教育教學中,形成性評價也受到高度重視。形成性評價可以通過不同角度對教學進行測評,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并對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對比,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更正?,F(xiàn)階段在形成性評價的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對形成性評價的理解不夠全面,以至于實踐出現(xiàn)偏差。通過對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總結,希望可以促進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 教學 應用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185-02
近幾年,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都明確指出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并提倡教師對形成性評價進行實踐與應用。形成性評價,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及教學目標等相結合,并根據(jù)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1]。教師根據(jù)形成性評價進行教學調整,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有著明顯的作用。
一、形成性評價的形成因素與概念
教師若想在教學中正確應用形成性評價,并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就要對形成性評價的形成因素、特點與價值有正確了解。
(一)形成性評價的形成因素
為什么形成性評價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全面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形成性評價形成的三個主要因素。
1.反饋
反饋在形成性評價中是最為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它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的不足,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能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自我評價
在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使用,可以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對自己作出正確的自我評價[2]。學生在形成性評價中了解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同時能積極改正自己在學習中犯下的錯誤。而教師也在形成性評價的使用中了解到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案和教學效果的不足之處并予以修正。形成性評價的使用,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調整
教師根據(jù)授課情況、作業(yè)情況及階段考核情況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根據(jù)反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從而作出針對性的教學調整,保證了形成性評價的有效性。
(二)形成性評價的理解誤區(qū)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動態(tài)、學習效果等情況進行階段性評價,也可以將其稱之為過程評價。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我們最終需要獲得的就是反饋,反饋是形成性評價關鍵因素之一。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將形成性評價理解成對學生的鼓勵與表揚,認為這樣做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這就是實施形成性評價的反饋。因此在授課中,教師不斷表揚學生,卻不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學習中的不足。這是對形成性評價的一種錯誤理解。
在形成性評價實踐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記錄,并且根據(jù)學生階段的成績狀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是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能準確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也不能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調整。這是對形成性評價的另外一種錯誤理解。
(三)形成性評價的概念解讀
形成性評價是根據(j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及教學效果進行信息收集及細致分析,并及時處理分析結果,對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不充分的地方進行補充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教學手段。而表揚只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采取的一種鼓勵措施,我們可以通過形成性評價的實施使學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后,對其進行適當?shù)谋頁P。因此,表揚與形成性評價有一定關聯(lián),但不是形成性評價,我們要將其區(qū)分開。形成性評價不是階段性的評價,而是要對學生日常學習中每天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上課時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分析,正確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與差距,并進行教學調整,這樣才能讓形成性評價發(fā)揮作用,提升教學效果。
二、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意義
為了了解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意義,教育界曾經以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成績差距不大的兩個班級為對象開展了形成性評價實驗。在使用同樣的教材、學習內容相同的前提下,A班使用形成性評價方式,B班則采用正常教學方式。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A班的學生對于學習有著明確的目標,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高于B班。在形成性評價的實施中,A班教師也會根據(jù)A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學習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A班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對其在學習中的錯誤有了深刻了解與認知,并進行了改正。而且A班的學習態(tài)度也遠遠好于B班的學生。最終在階段性考試中,A班的整體成績與B班的整體成績差距有了明顯的差距。教育界所開展的這個實驗,就是為了驗證形成性評價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促使了形成性評價的廣泛應用[3]。
形成性評價的應用,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從而作出教學調整,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通過形成性評價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進行評價,教師能及時了解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改正,從而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三、探索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效果
(一)確定教學目標
在實施形成性評價時,我們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前備課中要注意結合整個教學單元的內容,確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并確保教學目標緊緊圍繞單元的核心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并能正確理解知識點。在學生達到預期教育目標后,教師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差異情況,調整教學方案,確保所有學生都能達到預期教育目標。
(二)多視角評價教學手段
要想更好地在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就要在教學中進行不同視角的正確評價[4]。
1.前置性評價
教學前進行前置性評價是一種預防性的評價方法。在教學前可以根據(jù)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這能讓教師在教學中有效預防因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2.同步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實施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近期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評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進行適當?shù)慕虒W進度調整。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適當提問,并以問題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點。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對其作出評價,了解其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在教學中我們也要注意學生在學習中的情緒變化,發(fā)現(xiàn)學生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教師就要對剛剛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滯后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在檢查課后作業(yè)的時候,教師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知識點掌握的情況。再通過每個教學單元的測試,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也要在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后,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然后找出其中的不足,進行差別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提升教學質量。
(三)形成性評價的反饋
反饋是形成性評價實施結果的一種回應。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掌握反饋的信息,并在反饋信息中篩選出更為接近大部分學生真實情況的信息[5]。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因此,當在教學中,對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及時作出反饋,使他們了解自己的錯誤所在,并且及時改正;而對于理解能力弱的學生,教師可以作出延遲反饋,先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進行反饋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口頭或書面反饋。教師口頭反饋的效果最佳,因為這樣,教師與學生能夠開展更為細致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在形成性評價反饋中也可以采用集體反饋的方式,教師班級整體的學習問題進行整理,然后在課堂中集體反饋。經過各種形成性評價反饋方式的應用,能及時減少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合理運用形成性評價
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和方案,并且在授課中對學生進行多視角評價。通過課堂和作業(yè)的評價,教師能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單元考核和學期考核則檢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6]。將這些評價結合起來,就能準確地反映出一個學生在本階段的學習效果,并且也能根據(jù)學生自身評價,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四、結語
經過實際應用形成性評價,可以了解形成性評價在當今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正確使用形成性評價,可以使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了解自身學習中的不足并予以改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師通過反饋信息,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達到最終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崔玉中.形成性評價在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41-142.
[2]桑曉丹.形成性評價在教育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31(4):59-60+62.
[3]潘鳴威,吳雪峰.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在中小學英語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以寫作能力為例[J].外語界,2019(1):89-96.
[4]黃劍,羅少茜,林敦來.國內外語教育形成性評價研究述評:回顧與建議[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9(3):1-9+43.
[5]李向勤.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9(3):106-109.
[6]韋健.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大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初探[J].高教論壇,2019(2):28-32.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