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瀟
【摘 要】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是對課程的豐富,是改變教學觀念、改革課程、改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在初中階段,開發(fā)英語校本課程,能豐富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對他們語言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有較大幫助。本文就基于校本特色,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信心的提升并講述了英語校本課程在提高我校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中發(fā)揮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校本課程;課程開發(fā);特色效果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發(fā)可利用的資源,擴大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認知,開拓視野,提升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英語校本課程資源主要包含課本教材、學生語言提高的材料和輔助資料及設備。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僅僅要充分運用教材,還應合理開發(fā)一些校本課程資源,以學生為中心,提升英語學習興趣,在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突出校本特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獲得信心。
一、傳統(tǒng)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主要是以學生學和教師教為主要形式,部分老師雖然借助多媒體設備,但仍然采用的是填鴨式和直灌式教學方法,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略顯枯燥,內容也是按照教材和課標要求照本宣科,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體差異性,課堂內容單一,沒有拓展學生的視野,導致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上課積極性也不高,成績不理想。
二、突出校本特色,發(fā)揮校本課程優(yōu)勢
(一)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初中階段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他們活潑可愛,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強,他們習慣聽從老師的一切安排,很少主動完成課外學習,沒有主動學習意識,學習積極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就要重視和開發(fā)英語校本課程,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突出校本特色,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本校特色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最符合學生學習的切入點,開發(fā)校本課程,課程在開發(fā)過程中應調動所有英語老師積極參與,匯總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比如針對學生口語能力差的方面,教師可開設英語角,不定期的讓同學們在英語角進行英語對話,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自然能鍛煉口語水平,老師給予提示和糾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在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校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因此,初中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潛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依托英語教材,補充教材不足之處在課標中指出,英語學習的目標包含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情感等。就語言學習方面對學生提出了聽說讀寫等多層次的要求。這些要求的實現僅僅憑借老師上課講授,學習英語課本知識是完全不夠的。我校的實際情況是為全市做托底工作,大部分學生是外來務工子女,他們的學習能力、文化底蘊、基礎參差不齊,按照要求,多數班級無法正常完成教學任務。出于這樣的考慮,從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出發(fā),在教師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除了使用英語教材之外還應根據本校實情和學生學習情況,開發(fā)一些校本資源,尋找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讓英語教和學更加靈活多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整合學科資源,拓展教學內容整合學科資源,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主要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整合資源包括依托閱讀文本積累寫作素材,通過圖片和表格等讓學生進行填寫,增強記錄和積累能力,通過讀寫訓練,總結科學讀寫的能力,通過組織課外閱讀提升學生閱讀水平,鼓勵學生去讀一些符合自己學習特點和學習階段的課外讀物,開闊他們的眼界,同時又可以更好的學習到英語所表達的內涵。資源整合能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資源整合,教師也拓展了教學思路和想法,不斷總結和創(chuàng)新,提高了自身教學水平。
(四)利于教師差異化教學差異化教學,指教師按照學生的現有水平、能力、基礎等綜合素質將學生分為幾組并區(qū)別對待,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避免無差別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能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個性和認知能力,促進教學的有效性。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為差異化教學提供了保障,教師可針對差異學生進行系統(tǒng)安排,形成差異學生獨特的個性化內容,注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和差異,重在個別指導,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給學生提供差異性教育。
三、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主要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求教師以充分了解學生為前提,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掌握開發(fā)原理和技巧,對英語學科的知識結構、呈現方式等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并能從整體角度對學科有全面整體的認識,并有駕馭課程的能力,從而對教學做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安排。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也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反思和總結,對教學活動和課堂情境等進行有意識的反思和總結,形成自己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結語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共同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資源整合,才能為開發(fā)出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實用性校本課程,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江澎.在“校本課程”中生長[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2).
[2]尤曉寧.新課程初中英語校本課程資源運用[J].考試周刊,2012(53).
[3]陳文波.初中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J].校園英語,2014(16).
[4]胡黎明.英語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