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杰 楊慶益 楊柯菁
摘? ?要:信息化教學是未來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趨勢,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如何更好的利用技術、數(shù)字化資源等信息資源進行改革,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課堂的改革情況以及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學改革提出相應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程改革? 信息化資源? 改革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2(a)-0201-02
高職院校的最基本的任務就是教學,隨著現(xiàn)在的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學生學習方法的新穎化等特點,已經成為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標志,這就需要教師從教與學上的根本改變,改變傳統(tǒng)模式的授課方式,加強學生主體的突出,同時教學的活動展開要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礎上,爭取能夠將教學打破地域、時間等因素的限制,通過信息化教學的改革,能夠將教學效果、效率提高,增強課程的現(xiàn)代化,讓教學與信息化完美的相結合。
1? 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
1.1 學生本身的狀況
隨著現(xiàn)在的科技不斷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不斷的涌進學生的生活之中,學生在家沉迷于網絡游戲、視頻等誘惑之中,與此同時的就是學生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向往要遠遠大于傳統(tǒng)模式教學的手段,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現(xiàn)象已經逐漸的不合適學生現(xiàn)在的學習進展了。
1.2 教學課改進展情況
高職院校在課改的進展中不斷的聘請專家進行講座或者安排一些教師外出培訓,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技能和素質,增強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的目的就是改變教學模式,完成課改的任務。
1.3 信息化資源和設施的建設狀況
高職院校不斷的擴大對信息化設施的投入建設,例如計算機機房、錄播室、校園無線終端、自身的校園教學平臺等各種設施,不斷的擴大教學資源的引入,同時第一時間進行更新,用最新穎的技術來進行教學,在高職院校中鼓勵教師本身自主研發(fā)新的教學軟件,例如仿真的游戲、APP等。
1.4 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課堂實施狀況
現(xiàn)在隨著信息化資源和設施的不斷建設,信息化教學也是剛剛在高職院校中起步,為了更加快速的推動信息化教學改革,國家為此出臺了許多的相關文件和比賽形式的活動,為的就是推動信息化教學的改革,同時在各大高職院校的校園中建立信息化教學的團隊,組織信息化教學的比賽活動,在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更好的利用信息資源和設施進行教學,這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去努力學習和掌握的技能。
2? 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信息化的課改內容
高職院校與其他的普通高中不一樣,培養(yǎng)學生工作崗位的能力是高職院校的特點之一,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工作技能能力,在進行教學課改的時候,教師通過對企業(yè)崗位的反饋,在各種各樣崗位工作和學習中,發(fā)現(xiàn)很少有信息化教學內容融合在其中,造成學習效率低、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
2.2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之中,部分教師還是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不夠熟練,在微課制作、錄課剪輯等應用中,還處在新手角色,只能夠簡單的運用多媒體,例如在護理教學中,教師只能運用對媒體進行幻燈片的枯燥演示,不能夠將內容進行動畫生動的展示出來等情況,這樣會導致教學設計上的不夠新穎,缺乏教學信息化數(shù)字資源、設施和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新。
2.3 信息資源的選擇困難
信息化數(shù)字資源各式各樣,在課改中,教師如何更好地選擇數(shù)字資源來進行教學是現(xiàn)在高職院校所面臨的問題,實行信息化的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到課后這個過程中更好將信息數(shù)字資源融合在教學設計之中,將這些資源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夠單方面的采用灌輸式的教學,留給學生的思考的空間比較少,會阻礙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降低,這樣就不能夠達到教學所預期的目標。
3? 信息化背景下課改的有效途徑
3.1 教師本身信息化素質的提高
信息化的教學資源擴大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范圍,教師同樣不能單單只是傳授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自主的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了推進信息化教學的改革,在課堂之中,教師應該學會微信、QQ等課程平臺的使用,學會各種軟件的應用,在課堂之中豐富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科學合理的選擇數(shù)字資源
信息化的時代來臨,獲取知識的途徑不是單一化的,教師在選擇資源的時候,要結合學生、自身、內容設計的三方面的因素進行合理的選擇,不能夠為了活躍課堂,選擇毫無意義的炫彩奪目,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心理等方面進行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資源,根據教學設計的內容,選擇資源進行加工,能夠靈活的將資源融入課堂中,被學生所接受和消化。
3.3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實施
尋找和篩選優(yōu)質視頻共享課程,可以使用錄屏軟件進行捕捉有關的課程片段,結合老師們自己制作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設置。把課堂教學的視頻共享課程、多媒體課件以及課堂討論的題目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幫助缺課或沒跟上的學生補回本節(jié)課。課堂上面對面的師生交流,轉變成網絡上的點對點即時交流,是信息化教學的網絡學習平臺的特點,它可以在任何一種環(huán)境下進行,在家里,在圖書館等等。運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學生能根據自身的基礎,提前學習、鞏固學習和復習性學習,使得學生能夠有方向、有目的、有指導的進行學習,不至于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找不到方向。
學生利用教學視頻,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學習時間,控制學習進度,在課內和在校外都能看老師的教學視頻講解,還可以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給那些由于種種原因來不了學?;蛘哒n堂的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快進或慢放或停頓,進行思考和記錄筆記,可以在平臺上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互動交流,互相學習。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環(huán)境寬泛了,老師們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網上進行答疑和交流。
學生也可以在網上進行相互討論,組成學習小組,老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學生的學習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也會得到時間上的保障,它能記下學生什么時間學習了,學習多長時間,作業(yè)交沒交等等,家長也能在網上看到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能更加放心。
4? 結語
信息化的教學改革是教育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只有不斷的改革才能夠將教學的質量提高,課程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改革的,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前景。
參考文獻
[1] 清華泰豪推出信息化教學解決方案[J].中國遠程教育,2000(8):59.
[2] 楊紹文.加快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探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78-81.
[3] 黃曉明.英語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1(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