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貴波
摘要:初中生好奇心強,對待歷史有著天然的探索興趣,教師需要利用好初中生的性格特征,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果。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能夠?qū)v史事件中的含義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出來,對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有重要影響。教師可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使用故事化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習需求,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下主動投入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本文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歷史核心素養(yǎng),深入分析故事化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故事化教學;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正所謂“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不僅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時也能夠?qū)ΜF(xiàn)代的社會發(fā)展提供重要的經(jīng)驗以及借鑒意義。歷史教學是學生了解我國文化、經(jīng)濟、科技等各項內(nèi)容發(fā)展歷程的重要途徑,能夠激發(fā)當代初中生的愛國意識,對初中生思想觀念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歷史故事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習的樂趣,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積極拓展課堂模式,探討故事化教學法的應用方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熱愛歷史知識,
一、使用故事化教學法的重要性
(一)幫助初中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歷史對于初中生來講代表著一個未知、神秘的領域,會使學生產(chǎn)生諸多幻想。教師本可以利用初中生這一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但是由于近年來很多歷史體裁影視劇的出現(xiàn),干擾了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使學生的歷史認知出現(xiàn)片面化的特點。這些影視劇會改編歷史故事、虛構歷史人物,對學生歷史觀的形成帶來不利影響。歷史故事的引入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歷史的原本面貌,向?qū)W生傳遞有學習意義的歷史觀點,能夠給學生以啟發(fā),使學生確立正確的歷史觀。
(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
歷史教學的內(nèi)容是過往重大歷史事件的濃縮,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是傳遞傳統(tǒng)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現(xiàn)代社會中,傳統(tǒng)文化精神已經(jīng)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因此初中生在思想認知上是有一定缺失的。在歷史教學中增加歷史故事,能夠增添歷史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其中所傳遞的價值觀以及歷史精神,有利于塑造學生形成完善的精神體系,傳承并弘揚民族傳統(tǒng)精神。
二、故事化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應用
(一)利用歷史故事導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對于課堂基調(diào)的奠定有重要意義,會影響課堂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生的學習情緒。以往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是單刀直入地以“今天我們來學習”的方式開展新課的教學,雖然能夠加快教學進度,但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來導入新課,營造趣味性的學習氛圍,抓住學生的思維熱點,讓學生以最快的狀態(tài)進入歷史學習中。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時需要注重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銜接性,使學生能夠?qū)⒑罄m(xù)的學習內(nèi)容與故事進行有機聯(lián)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著名的“乒乓外交”的故事來引入新課教學。本課所講述的是關于我國在建立初期的外交事業(yè),其中在我國與美國建交就是由“乒乓外交”的故事展開的。教師可以以當前國際外交形式為背景,對學生講述“乒乓外交”的具體過程,讓學生了解我國最初與美國建交的契機。通過“乒乓外交”的故事,使學生有興趣了解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建交方式。
(二)創(chuàng)設故事化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歷史課堂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故事化教學法與情境教學法相結合,在歷史課堂中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在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化身成為故事中的主人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歷史故事的內(nèi)容。故事化教學情境能夠?qū)v史故事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實際扮演過程中了解歷史人物的性格以及歷史事件的意義。在創(chuàng)設歷史故事情境時,教師需要注意結合真實的歷史故事,避免使初中生對歷史的認識產(chǎn)生偏差。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鴉片戰(zhàn)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林則徐在禁煙時發(fā)生的趣事為背景,讓學生展開角色扮演。在林則徐前往廣東開展禁煙活動時,與西方列強一同就餐,西方列強利用林則徐沒有吃過冰淇淋嘲笑他,林則徐則用芋泥嘲笑了西方領事。這一歷史故事使林則徐的形象不再死板,學生也能通過這一故事對林則徐有新的認識,使林則徐的形象更加生動、平易近人。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個故事展開角色扮演,體會其中各國之間博弈的激烈,學習林則徐的機智、幽默。在故事情境的影響下,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歷史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效果。
三、結語
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提升學生的歷史成績?yōu)橹饕繕耍霉噍斒浇虒W方法展開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壓抑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以及綜合能力的形成。在新課改政策不斷深入的狀況下,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展開教學活動,用生動、趣味性強的方法給學生講述歷史真相。故事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探索欲望,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背后的深刻含義,提升學生的對歷史的認知,豐厚學生的歷史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陳梅霞.歷史課堂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探究——以初中歷史(部編版)教學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9).
[2]黃杰.統(tǒng)編初中歷史教材資源的合理使用——以《北宋的政治》一課的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8(6).
[3]李建設.在深入挖掘中凸顯歷史課堂的意蘊——以“近代中國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為例的教學實踐探究[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 (11).
[4]關成剛,溫學鵬,安雪.“論從史出”原則下的歷史課程校本化嘗試——《晚清簡史第二講:天國悲歌》教學設計[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8(1).
[5]陳國兵.“引出”: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實現(xiàn)策略——從“伏爾泰與啟蒙運動”一課的教學實踐說起[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7(8).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