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的推行,促使教育教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進步與變革,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突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作者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首先闡述了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概念,然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旨在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整體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方式;應用策略
語文是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時也是延續(xù)文明知識的重要載體,其教學質量與效率對于學生的綜合進步與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而隨著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和目標,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目標,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來有效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多元化教學的基本概念
多元化教學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教學思維,二是教學性質。針對學科的教學特性,組織學生開展多維度的系統(tǒng)性教學,以此來實現(xiàn)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面對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要注重學生對教學內容中情感、道德等的體會?;诖?,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教學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綜合可持續(xù)發(fā)展夯實基礎。
二、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一味地注重學生對考試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真實體驗和感受,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多維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通過語文教學提升自身基礎知識水平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個人素養(yǎng)和情感體驗的升華。
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中作者情感的體會,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中,感受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文章諷刺黑暗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利益的深刻內涵,讓學生能夠以更加客觀的角度和態(tài)度對文章中于勒叔叔的行為進行合理評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通過這樣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二)教學思維的多元化
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單一思維方式的限制,加強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汲取,同時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與思考,進而有效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唐雎不辱使命》的時候,為了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教師可以借助《晏子使楚》等弱國強交的故事進行對比教學,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對歷史的互通點產(chǎn)生共鳴,從而在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下,進一步加深對我國古代強權統(tǒng)治的客觀認知。
(三)教學手段的多元化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搜集更多的教學資料,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活躍度,幫助教師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樂在其中,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以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想象,帶領學生更深入地感受蘇州園林藝術的美感與魅力,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與體會。
(四)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教學評價作為影響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應該受到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能夠幫助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評價方式,在關注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并采取賞識性的評價內容,以鼓勵性的語言肯定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構建更加人文化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組織學生自評和互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和完善自我,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對教學方式、教學思維、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進行多元化轉變,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fā),引導學生從多維的角度對教學內容有客觀的認知和全面的理解,進而有效加強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牛強.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
[2]胡風花,王羊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基礎教育論壇,2019(17).
[3]王曉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 (6).
[4]閆宏璽.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7(16).
作者簡介:徐銀君(1976.02-),女,漢族,甘肅天水市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