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國
【摘要】高校法律邏輯學是邏輯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也是法學的主要分支之一。在實踐教學中,由于抽象性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和優(yōu)化。以案例教學法為例,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法律邏輯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校??法律??邏輯學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教師在講授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的過程中,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進行分析,加強學生對法律制度和法學理論的認識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但目前,由于教師在實踐中的應用較少,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難以有效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方法僅供參考。
一、高校法律邏輯學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
法律邏輯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對學習感到厭倦,給學生一種枯燥的感覺。受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學生對法律邏輯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困難。這使得法律邏輯教學的效果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法律邏輯在高校案例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獲得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思維能力。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增加的法律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將法律案例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法律邏輯的本質和一般規(guī)律,有效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其法律邏輯專業(yè)學習的主動性。
(二)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提
由于案例教學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許多西方發(fā)達國家得到了有效的應用。目前,案例教學法在我國的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不重視案例教學的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以抽象性強的邏輯教學內容為教學重點,而法律案例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助手,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難以有效提高。這一點在當前新課改的實施下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教師應注意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思維的創(chuàng)新,充分認識案例教學在整個法律邏輯教學中的作用,切實加強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通過案例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對法律邏輯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在抽象知識方面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法在法律邏輯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高校法律邏輯學案例教學法應用的新特點
(一)具有較強的法律專業(yè)性
在法律邏輯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非常重要。首先,選定的案件必須是法律案件,必須給出與法律職業(yè)無關的普通邏輯案件。通過法律邏輯案例教學,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法律問題和法律思維的能力。但從目前來看,法律與邏輯的關系還很差,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法律課程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而法律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法律邏輯思維理論和技能的教學,引導和幫助學生加強對法律概念的理解,借助法律推理促進法律邏輯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案時要從法律的角度,確保選案有助于法律解釋,展示法律解釋的技術操作軌跡。特別是在法律邏輯案例的選擇上,要提高法律的專業(yè)性,讓學生感受到法律邏輯在整個法律實踐中的強大工具作用。
(二)具有較強的真實可靠性
加強案例教學法在法律邏輯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促進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主動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法律邏輯的興趣。因此,案件必須真實可靠。這樣才能在真實案例中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加強對真實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促進良好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整個教學的實效性。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但要確保選好的案例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在選擇真實案例后,學生可以對案例感興趣,也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技能,促進良好的課堂效果。比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合乎邏輯的問題,比如招生丑聞、大學生人身安全、大學生校園網貸款等等。所有學科都與邏輯學密切相關,教師在收集案例時,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枯燥的邏輯學知識的學習,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高校法律邏輯學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特色+?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有其自身的特點,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特點不可忽視,因為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無用的,特別是在法律邏輯教學中,很有必要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特色+案例教學法”的形式來促進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教書。畢竟,法律邏輯只是抽象和籠統(tǒng)的。在案例分析中,學生要更好地掌握和加強法律邏輯知識的應用,注重思維能力的提高,就必須對法律邏輯的內容有基本的認識,掌握法律邏輯、同一性、矛盾律等概念。這些都需要加強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把握,使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加強案例分析,并在案例分析中更全面、更全面地掌握這些基礎知識,使傳統(tǒng)的法律邏輯知識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為實施的基礎奠定基礎。法律邏輯。
(二)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案例教學法
教師提出具體案例后,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內容和所涉及的法律邏輯知識,然后要求學生加強小組討論。在討論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想法討論和分析案例。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加強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在全面討論案例時,應獨立運用相關邏輯知識,加強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加強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法律邏輯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以上三種案例教學形式并不獨立,需要相互結合,具有連續(xù)性和循序漸進的特點。為了促進其有效實施,必須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教師也要注意,這種方法不適合理論性強的教學,因為時間長,連貫性差,難以有效地提高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合理把握案例教學的時機,把握邏輯知識的來源,注意對討論思路的自覺控制,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武慶榮.案例教學法在法律邏輯學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7,35(5):54-57.
[2]董焱.淺談法律邏輯學教學方法[J].教書育人,2010,9:40-41.
[3]劉春華,尹敬勉.案例教學在高校法律邏輯教學中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9,7:106-107.
[4]任高飛.成本會計案例教學模式比較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J].會計師,2018,2.
[5]黃釗,溫志桃,谷玉紅.成本會計一體化教學問題探析[J].時代金融,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