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芬 王惠
摘? ?要:文章以進一步提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質量為目標,選取部分高校師生為調研對象,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深入調研,分析學生對混合教學模式的知曉度與認同感,發(fā)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推行過程中在教學資源、學生管理、考核體系等方面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提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智慧教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1? ?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有關研究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深入發(fā)展,網絡課程成為當前發(fā)展的熱點,未來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用移動學習、慕課、翻轉課堂等信息技術,借助藍墨云班課、雨課堂、學習通等智慧教學工具而形成的混合教學模式將成為教學與學習的主流方式。國內外相關學者對線下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嘗試?;旌辖虒W模式最早出現(xiàn)的模式同O2O模式,起源于美國的電子商務在線與離線的協(xié)同交易中,后來這種方法被應用到教學中,其獨特的優(yōu)勢是能夠拓展教學時空、整合教學資源等。我國在“十三五”發(fā)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在線課程的開發(fā),提高高校優(yōu)質在線課程的利用率。國內許多學者、教師積極地進行了相關教學改革實踐,2015年,劉青玲[1]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采用基于MOOC混合式教學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該模式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2016年,熊祖濤[2]在“軟件工程”課程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該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效果。還有學者提出混合教學模式SPOC模式,是小型的(Small)、私人的(Private)、在線(Online)和課程(Course)的簡稱,具有小眾化、限制性和集約化等特點,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在線課程也日益受到國內諸多院校的重視,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混合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利于學習廣度與深度的拓展,因此各類學習網絡平臺的建設也逐漸發(fā)展起來。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對多種學習方法與理論的大融合,取百家之長,使其混合成效達到“部分相加大于整體”的目的。但當前處于混合教學模式推行的初期,尚存在各類問題有待解決。本文以現(xiàn)有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調研當前推進混合教學模式關鍵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混合教學模式教學質量為目的,從教師工作層面提出實施混合教學模式的有效方法,為混合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推行及成效的提高拋磚引玉,對解決當前階段混合教學模式出現(xiàn)的新問題及促進進一步開展推廣,進而實現(xiàn)提高“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教學質量有一定作用和意義[3]。
2? ?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存在的關鍵問題
根據(j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開展情況,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某會計學院師生,共收回調查問卷608份,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有21.48%的大學生認為使用學習平臺并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19.51%的大學生不能認真學習老師在平臺上發(fā)布的課程和資源;認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真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僅占受訪學生的34.92%。由此可見,當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開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在問卷調研基礎上,通過座談總結分析,對當前線上線上混合教學模式存在亟待解決的相關問題歸納如下。
2.1? 線上教學資源質量問題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線上教學資源質量較低,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仿真性差。線上教學資源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案例內容仿真性較差,與實踐工作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到公司掛職為學校線上資料的建設提供了方便,但目前該方面取得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偏低,尚未和教學內容實現(xiàn)無縫對接。(2)更新率低。線上教學資源的更新率偏低,目前多數(shù)教師只是在學期初上傳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說明、課件、習題等基礎教學資料,與該課程相關的熱點、難點等時事資料與授課視頻資料、文獻資料等在授課過程中更新不及時[4-5]。
2.2? 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問題
目前存在線上與線下結合不緊密、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上傳的資料一般留給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講授時間相對較長,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模式。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不緊密,其中,課前的內容導學、學習任務、重難點微視頻、課前測試的安排等方面欠缺。課中的共性問題討論、答疑評論、學生講解、成果展示、創(chuàng)新應用的安排不充分,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不科學,學生熱情度不高。由于發(fā)言或展示的學生水平有限,制作成果包含的知識量有限,受聽學生可獲取的知識量較少,有近40%的同學反映該種模式未實現(xiàn)有效學習;課后的線上小組、導師組織交流、主題討論、項目實踐反饋不足,由于當前授課人數(shù)較多、教師授課任務量多、大量的網上資料需要建設等,教師可用于課下線上交流的時間有限。
2.3? 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管理問題
混合教學模式推行過程中,課堂上出現(xiàn)“手機黨”“低頭族”,調研對象中,53.61%的學生認為用平臺學習會導致分心玩手機的頻率增加;學生線上缺乏監(jiān)督,學習效率打折。由此可見,教師對線上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完成的量化、線上學習作業(yè)、實驗、測試的完成統(tǒng)計等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學生對于網絡教學平臺所下發(fā)的作業(yè),存在應付或抄襲行為,37.38%的受訪學生表示學習平臺上發(fā)布的測試和作業(yè)的完成會存在抄襲的行為,嚴重影響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知識遷移等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4? 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績效評價體系問題
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大量的線下任務形成,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視備課任務為天職,而當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備課任務非常繁重,教師需要精通智慧教學的工具,形成大量的電子教案、新穎的視頻動畫等,電教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當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出現(xiàn)部分教師改革積極性不高,虛假響應,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已是大勢所趨,教師一方面不得不順應潮流,另一方面又從內心里抗拒變革,從而表現(xiàn)出不改革或僅成為改革追隨者的虛假響應態(tài)度,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此外,當前線下教學工作量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均未得到認定;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效果衡量標準不明確、混合教學模式推廣的獎懲措施不完善等也是該模式推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要問題[6]。
2.5? 混合教學模式下學分制改革深化問題
高校處于學分制深化改革進程中,混合教學模式和學分制改革如何實現(xiàn)有機融合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當前缺乏與混合教學模式配套的制度,尚未實現(xiàn)混合教學模式與學分制改革的有機融合;學分制改革深化中,混合教學模式下課程資源、教師資源與學生需求選擇存在問題,缺乏混合教學模式下與學分制改革相匹配的教學資源配置新方案與學生考核的新方式等[7]。
3? ? 提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筆者在調研分析基礎上,借助云端課、雨課堂、學習通等智慧教學工具,圍繞科學、合理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完善,把控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出混合教學模式下,應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質量,促進師生有效交互,完善教師績效評價體系、實現(xiàn)深化學分制改革的策略與方法。
3.1? 提高線上教學資源質量
大多數(shù)高?;旌辖虒W模式處于探索應用初期,調研顯示目前高校線上教學資源表現(xiàn)的主要特點是知識陳舊、技能過時。大多數(shù)教師上傳了基本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課件、習題等,且更新率較低。資源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為Word或PPT,問卷功能、自測功能、視頻動畫較少。學生不僅需要質量相對較高的線上資源,即內容豐富、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而且需要進行學習后的有效溝通,通過課堂的思考、討論,使學生體驗認知進化過程,使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課堂挖掘得到提高。
實現(xiàn)教學資源質量的提高,要求高校教師加快學習計算機技能,包括動畫制作、視頻錄課等,在學習平臺展示生動有趣的頁面設計、視頻動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習平臺資料,及時發(fā)布與課程相關的熱點,及時篩選難點知識的文獻資料,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提高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同時鍛煉寫作能力。線上教學資源的豐富與美化勢必給教師帶來大量的工作,需要各專業(yè)與計算機專業(yè)、大數(shù)據(jù)專業(yè)等團隊合作建設課程。高質量課程的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有逐步完善的理念,每學期形成“復利”,促進線上資源的不斷豐富與優(yōu)化。
3.2? 實現(xiàn)線上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
解決當前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混合教學中結合線上建設資源進行學習日歷安排,明確學習階段和里程碑,配備好課上視頻、文字教程,結合練習及案例進行課上主題討論,并對可能的問題點備案。混合教學模式下強調教師的“導演”能力,心里預設彩排備課環(huán)節(jié),預見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預留懸念,思辯后提練總結答案,通過好玩的創(chuàng)意活動,預設案例、討論、辯論、競賽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強化、深化、廣化學生的學習內容。為學生進行了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同時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實踐能力。
教師要及時總結線下與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每門課程配備2~3名學生課代表,幫助老師及時監(jiān)督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并進行作業(yè)答疑。分團隊進行線上資源的學習,觀測團隊學習活動開展情況,預評學生學習效果,制定下周學習活動安排表。
3.3? 完善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線上學習管理監(jiān)督機制
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習管理監(jiān)督機制有待完善,針對學生拖延、抄襲、應付完成線上任務問題,需要完善APP的相關監(jiān)督功能,包括教師發(fā)布作業(yè)后提醒作業(yè)功能、截止時間提醒功能、錯題講解功能;關于課堂上出現(xiàn)“手機黨”“低頭族”等影響學習問題,應增高學習打卡功能、開啟可鎖定手機里其他娛樂功能;關于教師對線上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完成統(tǒng)計功能應借助大數(shù)據(jù)科學分類、有效打分、自動匯總,減少教師工作量;針對討論答疑等問題,應考慮給教授等配備助教,協(xié)助完成大量的線下教學監(jiān)督工作[8-9]。
3.4 健全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績效評價體系
健全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績效評價體系,主要包括:當前對線上工作的認定與獎懲制度、線上資源的知識產權認定與保護制度等。
3.4.1? 線上工作量的認定與獎懲制度
當前,教師的績效評價體系仍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課時報酬形式?;旌辖虒W模式對形成的線上資源沒有納入考評范圍,對線下工作沒有進行科學的量化與考評。教師準備優(yōu)質線上教學資源的工作量遠遠大于傳統(tǒng)的備課工作量,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在大數(shù)據(jù)支持下,教師線上工作量的大小可以進行量化,工作量的認定主要包括大量的線上資源的收集、篩選、上傳工作,還有視頻動畫的制作工作,課下對學生的指導與答疑工作等幫助學生深度學習的“碎片”任務認定。量化方法能激勵教師更好地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有效避免混合教學模式開展中出現(xiàn)的形式主義與虛假響應。
3.4.2? 線上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認定與保護制度
隨著混合教學模式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教學資源被上傳到學習平臺,包括課件、案例、習題、視頻講解等,還包括教學大綱、計劃、教學說明等教學文件。學校管理層與師生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知識產權未經認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導致很多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流失,給師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是阻礙網上資源質量提升的因素[10]。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的創(chuàng)作活動貫穿始終,正確認識線上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權利屬性,準確把握教師創(chuàng)作者、學生使用者角色,確保創(chuàng)作者利益得到保護,是網絡傳播效率化、便捷使用者且成本低廉化的重要基礎?,F(xiàn)實中出現(xiàn)使用教師的線上資源參加比賽,肆意在網上傳播,教務等管理部門丟棄教師教學資源等現(xiàn)象,均不利于混合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亟待對線上資源等進行知識產權制度設計,制定知識產權認定與保護制度。
3.5? 混合教學模式下學分制改革深化措施建議
當前缺乏與混合教學模式配套的制度,尚未實現(xiàn)混合教學模式與學分制改革的有機融合。學分制改革深化中,采取混合教學模式,課程資源、教師資源與學生需求等問題復雜化,需制定混合教學模式下與學分制改革相匹配的教學資源配置方案與學生考核新方式。
在教學資源配置方面,可考慮分為技術型、科研型、教學科研型、教學型等教學類型,其中技術型即計算機技術能力占優(yōu)勢的教師,主要從事線上資源的制作;科研型負責提出熱點與難點,規(guī)劃線上資源重點、難點并提出思考問題;教學科研型教師實現(xiàn)線上線下資源的銜接,對企業(yè)實踐實務資料提出改進對策建議;教學型教師實現(xiàn)線上資源的錄制等職能。
在學生考核方式方面,學生的學分由任課教師評定的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構成,要強調過程考核的重要性,期末考試成績的占比應逐年下降,平時成績占比應逐年增長。平時成績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般由出勤、作業(yè)、上課討論、回答問題等表現(xiàn)構成;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平時成績的構成應復雜、多元化,可對學生線上參與度進行量化,同時結合課上討論、展示等表現(xiàn)來進行評定。
以上針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是以實現(xiàn)學生未來工作中云操作為目標,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資源與實踐的融合,解決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如何真正實現(xiàn)有機結合的問題。當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處于深化改革階段,提出建議對解決當前混合教學模式出現(xiàn)的新問題、提高混合教學模式教學質量有一定參考意義,對借助藍墨云班課、雨課堂、學習通等智慧教學工具,推行移動學習、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青玲.MOOC教學理念下的《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15(5):30-31.
[2]熊祖濤.基于MOOC的軟件工程課程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J].高師理科學刊,2016(3):66-69.
[3]田國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快速跑》反思[J].科學之友,2009(4):76-78.
[4]曾斯平.中學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流失與保護探析[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9):34-36.
[5]陳靜巧.“互聯(lián)網+”背景下碩士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
[6]張郢峰.“互聯(lián)網+教育”環(huán)境下O2O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J].當代化工研究,2018(9):197-198.
[7]何愛江.化工教學資源專題網站構建與實踐[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3(12):55,74-77.
[8]HAN W,XIAOPENG G,QIAN L.Hybrid teaching mode for laboratory-based remote education of computer structure course[C].Alberta: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FIE),2016.
[9]CHENG M,ZHANG J.CH-SPOC:a hybrid learning model and its exploration in Zhejiang University[C].Brisbane: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2014.
[10]WANG A,ZHANG J,WANG B,et al.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curriculum based on O2O mode[C].Harbi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Engineers and Educators(ICYCSEE),2016.
Research on the key links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l
Han Sufen, Wang Hui
(School of Accounting,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07105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selects s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research objects,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key link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l, analyzes the awareness and identity of students on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l, and develops the teaching resources, student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syste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Key words: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intellig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