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娟 陳建新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的參與度、完成度及情感體驗是評價課堂效果的重要指標,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是促進學生參與并完成體育運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促進其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走訪調查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闡述了影響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從而指出積極、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體育教學 ?激發(fā) ?培養(yǎng) ?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145-02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直接影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度和完成度,并決定著他們在體育課中的各種表現(xiàn)和情感體驗。因此,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是體育教師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加強,體育課程標準和健康課程標準出臺,促使體育教師在安排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設計課程結構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出適合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熱愛上體育課是每位體育老師追求的目標。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各異,所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是保證體育課堂效果的關鍵。
1 ?體育教學的概念
教學是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是學校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1]。教學就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進一步說,指的是教和學相結合或統(tǒng)一的活動[2]。而體育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統(tǒng)一的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掌握體育、衛(wèi)生保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發(fā)展運動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德,塑造完美人格的一種有組織的教育過程[3]。也就是說,體育教學是指在學校在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體育教學活動。
2 ?影響學生體育動機的因素
2.1 體育動學習機的概念
動機是指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內部動力。所謂體育動機是指推動、停止或中斷學生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部動力[4]。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越強烈,學生的體育學習目標就越明確。學生體育學習動機對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行為起著決定作用,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運動習慣的形成至關重要。
2.2 影響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因素
體育學習動機直接決定著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各種活動表現(xiàn)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是學生習得體育運動機能和形成運動習慣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影響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是多樣的。
2.2.1 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第一導師”,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興趣越濃,其學習的效果才會更好。只有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才能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更多的樂趣,對體育課的期待值才會更高。如果沒有體育運動興趣,學生從主觀意愿上就不愿意甚至是排斥體育學習,那體育學習效果便無從談起。積極且正確的體育學習興趣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和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的不竭動力。
2.2.2 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
態(tài)度是個人對待人或事物較一貫、較固定的心理傾向[5]。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不端正,就會影響其在體育課上的積極性,積極且端正的體育學習態(tài)度是學生在體育課上積極表現(xiàn)和獲得較好情感體驗的先決條件。學生的體育學習態(tài)度決定了其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
2.2.3 對體育器材、場地設施的滿意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體育教師教學理念再先進,教學經(jīng)驗再豐富,沒有體育器材和場地的支撐,一切也都只是空談。體育器材和場地設施是體育教學的保障。學校器材和場地設施豐富而充足,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和趣愛好選擇器材進行體育活動,這對校園體育運動氛圍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對學校體育器材和場地設施的滿意度決定了其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
2.2.4 體育教師的個人魅力
體育教師魅力是指由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構成的,并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態(tài)度,努力完成任務的一種吸引力和感召力。體育教師魅力的構成因素包括體育教師的人格、學識、教學、形象、語言和溝通6個方面[6]。體育教師個人魅力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終身鍛煉意識的形成有重大影響。
2.2.5 學校對學生體育運動開展的重視程度
學校對學生體育運動開展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建立健全學校體育課制度是學校體育開展的前提;加大對學校體育的經(jīng)費投入是學校體育開展的保障;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促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健全的校園體育文化機制,濃厚的校園體育運動氛圍,是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有力保障。
3 ?結論與建議
3.1 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改變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精心設計好課程內容,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提高情感體驗,體會更多的樂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這是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的的首要條件。重視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情感體驗,并適時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課程結構進行調整,是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讓學生充分認識體運動的多功能性,使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對學習生活的促進作用,讓學生自發(fā)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從而改變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動機。
3.2 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健全校園體育文化機制
良好、積極的校園體育氛圍和健全的校園體育文化機制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動機的關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參與各項目運動隊的訓練并參與各項目的體育競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因此,學校要經(jīng)常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體育類社團),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能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在校園里形成一種快樂體育的氛圍,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同時,學校要經(jīng)常舉辦一些大眾體育項目的比賽(如籃球賽、羽毛球賽等),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優(yōu)良品質,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加強體育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提高個人魅力
體育教師要重視理論和實踐的學習,要注重個人魅力的提高,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技術,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精心設計體育課的結構,充分展示個人的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積極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3.4 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許多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有所不滿,如:總體上感覺體育教學內容枯燥、單調、缺乏趣味性。針對這些現(xiàn)象,體育教師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變換教學組織形式。在體育課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比較受學生歡迎的體育項目,合理安排一些學生參與度高、形式各樣且具有較高鍛煉價值的課程內容。 如在健美操課堂上,在學習基本的動作的同時,穿插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舞蹈動作(如抖音上比較火的舞蹈等),充分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3.5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特色體育資源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開發(fā)一些適合本學校的一些體育運動項目,如把當?shù)氐拿褡鍌鹘y(tǒng)舞蹈和民族傳統(tǒng)項目移植到體育課堂上。同時,要努力克服當?shù)伢w育資源的不足,如場地、器材設施不健全等。用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設計來彌補當?shù)伢w育資源的不足,以保證體育課的高效開展。
4 ?結語
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決定著體育教學的效果,體育學習動機對學生的體育參與度和情感體驗有直接的決定作用,同時也決定了學生的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體育教師要想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參與度,必須重視解決體育學習動機問題,而影響體育學習動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應通過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改變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健全校園體育文化機制,加強體育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提高個人魅力,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特色體育資源等途徑來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陳建績.體育教學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4] 李月娟.淺談體育動機激發(fā)與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4):39-40.
[5] 李協(xié)吉.高校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長、株、潭三市普通高校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8):167-170.
[6] 高瑾.體育教師魅力研究——基于武漢市高中體育教師的調查[D].華中師范大學,2014.
[7] 季紅英.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動機探討[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1(1):67-69.
[8]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 李薇,李進.體育心理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5.
[10]郝素紅.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和態(tài)度轉變[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6(2).72-73.
[11]郭爽.淺談中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J].基礎教育參考,2014(11):64-66.
[12]孫亞宏.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2016(24):77.
[13]陸艷芳.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對策探究[J].成才之路,2017(1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