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要落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用好教材,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蘊涵著大量豐富的口語交際的訓練資源。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分析文本教材,挖掘拓展教材中口語交際訓練的要素,尋找到進行口語訓練的契機,這樣,就能很好地拓寬口語交際訓練的途徑,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能力是孩子的基本能力之一,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以后工作中用好語言進行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表達和交流??谡Z交際是一種最簡便、直接、迅速的交際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學習中使用最廣泛、最根本的語言信息傳遞交流的手段,我們日常的演講、交談、辯論等等交際活動都依賴口頭語言來進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廣泛的題材。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進行口語交際的有利資源,多渠道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的情境,落實好口語交際的訓練,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 立足教材,巧用插圖練交際
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F(xiàn)行教材圖文結合,教材中的圖畫、插圖直觀形象、具有豐富的內涵,這些插圖很能調動孩子觀察、想象、思考的興趣,誘發(fā)孩子進行口語表達的欲望。教學中,我們就要把握好訓練的時機,巧妙用好文本中的插圖,創(chuàng)設靈活的語言環(huán)境,適時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用好了這些插圖,就能架起溝通學生心靈的橋梁,為學生進入交際訓練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濃厚氣氛。如在教學二年級《找春天》一課時,教材上配有一副春趣圖,我們就要充分用好這幅美麗的春趣圖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學中播放舒暢的音樂,出示圖片,指名學生描述圖畫內容后,布置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思考并小組交流:從這幅美麗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圖上畫的是哪個季節(jié)?圖上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美在哪里?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饒有興趣仔細觀察圖畫,小組內爭相描述。教師傾聽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在交流上比一比誰用上學過的詞語多,并相機出示幾組詞語,再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來描述圖上的景物。這樣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同時又運用積累的詞語進行說話訓練,在美的熏陶中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高年級《窮人》這課,課文結尾令人感動,文中巧妙配上了一副插圖:心地善良的桑娜坐在床邊,面帶微笑地拉開帳子,同樣善良的漁夫探著身子,右手舉著馬燈,仔細端詳著床上西蒙的兩個孩子,兩個孩子睡得香香的……教學時,我們就要用好這幅圖畫,升華學生的情感。教師先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結尾這段話,然后仔細觀察這幅插圖,展開自己合理的想象:“假如你們就是漁夫和桑娜中一員,此時此刻,你們會互相說些什么呢?”學生根據(jù)文中人物的特點,結合文中人物的情感,同桌之間紛紛進行對話,在學生角色體驗“對話”中,依托插圖,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又如:口語交際《學會祝賀》這一課的教學,文本中有兩幅情境圖,第一幅是一個正在準備給老師做賀卡的低年級小學生,圖中的小朋友很開心,我們從她的表情可以看出,這位小朋友面帶微笑,很開心,她想好了要寫在賀卡上和別人說的話,第二幅圖的內容是一張空的賀卡,用來學生自己設計賀卡。根據(jù)文本中這兩幅情境圖,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引導:教師節(jié)就要來了,一位小朋友準備給自己的老師做一張賀卡,美麗的賀卡做好了,可以在賀卡上寫上什么祝福的話呢?同學們想一想?這樣,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寫上“教師節(jié)到了,祝老師節(jié)日快樂,身體健康!”,有的說“祝老師心想事成!”,有的說,還要寫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接著,老師又引導同學們,可以看出,你們也想給老師做賀卡,現(xiàn)在就動手開始吧。同學們馬上開始制作賀卡,老師邊指導學生做賀卡,邊引導學生寫上祝賀的話語。這樣,我們依托教材中的情境圖,巧妙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興趣盎然,紛紛打開自己的話閘,暢所欲言。
二、 憑借教材,雙邊互動練交際
口語交際是一種互動,是聽者與說者雙方的一個互動過程,這個互動的過程要在教學活動的交際情境中來進行。學生參與這種動態(tài)的雙向或多向互動活動,能很好地增強口語表達的能力。教師蹲下身子,轉變角色,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孩子們的學習中去,以一個學生學習伙伴的角色,在交際情境中互動交流,無形中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這種師生的互動,孩子們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更高。在教學口語交際“學會祝賀”時,我們就可以憑借教材,教師轉變角色,扮演學生的朋友,以孩子同齡人的身份和他們一起互動。明天就是好朋友的生日了,我們該怎么來祝賀他的生日呢?老師就是你的好朋友,我們來演一演,說一說,師生在互動的情景中,紛紛表達自己對朋友的祝福。在師生互動交際中,教師還引導他們使用禮貌語言,用簡短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并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賀卡上,將自制的賀卡送給老師朋友,通過這種形式的口語交際訓練,孩子們學會了在生活中交際。二年級《有趣的游戲》一課教學中,我們先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教學情境,然后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表演《貼鼻子》游戲,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通過自己參與表演或者認真觀看表演,對活動中的人和事有了深刻的印象,就會有說話的題材,在口語交際中就會更有興趣,表達也更清楚。這樣,師生在角色扮演中充分進行角色體驗,表達就能更有感情,學生在師生、生生互動活動中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鍛煉與提升。
家校有機結合也是聯(lián)系口語交際的一條有利渠道。平時,我們要經(jīng)常布置家長在家里多和孩子互動,在交流互動中重視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口語交際訓練,要求訓練中家長要做孩子的忠實聽眾,認真傾聽及時糾正孩子口語的毛病。如:學習了《小熊住山洞》一課后,布置孩子們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或其他親人聽,和家里的親人一起分享故事的快樂,家長和自己的孩子親密互動。教師還要抓住其他有利時機,布置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每個孩子設計一張愛心卡,先在賀卡上寫上幾句祝福的話,然后念給家人聽,家人適時和他們交流。班級上有位同學獲得了表彰,讓孩子們回家后把這個表彰的事跡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認識,爸爸媽媽和孩子互動交流,這樣的口語練習作業(yè),學生很感興趣,也很樂意去做,孩子們在和自己親人的互動中,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 深入教材,質疑解疑練交際
“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苯處熢诮虒W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自主釋疑,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練習口語交際。學生質疑解惑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與人交流討論的過程。在質疑時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解惑中互相討論,交流爭論來發(fā)表見解、闡明觀點。質疑解惑是師生雙向的信息交流,也有生生之間的語言表達爭辯,這樣的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顯而易見的。如在教學《觀潮》一課中在通過觀看投影,讀課文,讓學生隨著人流親臨錢塘江,看到潮來時壯觀又奇特的景象后,教師范讀課文段落,學生邊聽邊思考,紛紛提出自己的疑惑:每年農歷八月十八為什么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觀潮的最好地方為什么會在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這幾個問題恰恰是課文內容的空白處,此時通過學生的質疑正好給了他們交際的機會,我讓他們反復閱讀課文,從書上找答案,交流解決;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獨立思考,發(fā)表看法;或課后與同學合作,討論交流;或課外查找書籍,請教高明……這樣質疑,釋疑的過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口語交際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 拓展教材,借助體驗練交際
現(xiàn)行教材中的課文很多都是具有體驗性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要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帶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帶著自己獨特的體驗來學語文。適時結合教材拓展一些訓練內容,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如在教學完童話故事《小松鼠找花生》《小壁虎借尾巴》《丑小鴨》等,我們可以安排創(chuàng)編故事,創(chuàng)設演一演、講一講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角色表演中訓練自己的語言。在教學課文《坐井觀天》后,讓孩子們互動交流:這只井底之蛙有一天終于跳出井沿,它來到了……,看到了……?說了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激發(fā)了他們口語交際的熱情,在體驗中培養(yǎng)了口語交際能力。
又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后,我們可以鼓勵學生交流思考:“你們知道我們國家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國家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舉行哪些活動?你們印象最深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結合當前最近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鼓勵孩子們參與到元宵節(jié)實踐活動中,在元宵節(jié)期間,了解一下我們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的相關的活動,并和家人參與到其中,也可以嘗試和小伙伴組成小組,一起上街參觀元宵燈會,參加有關的猜燈謎活動、和家人一起做湯圓等。孩子們都參與到了做湯圓的活動中?;匦:螅處熃M織他們圍繞“難忘的……”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從做湯圓需要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怎準備的,怎樣做湯圓,做好湯圓后怎樣煮湯圓,吃湯圓的感受是什么等過程展開了生生互動交流。學生在這樣愉快的交流氣氛中,紛紛發(fā)言,他們也從其他同學的話語中獲得了不少信息,口語交際的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巧珍.如何讓低年級學生“樂說善說”.中國校外教育,2019.
[2]沈韻.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有效教學的行動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
[3]李霖.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吳小文,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中心學校。